提升我国银行资本管理效率的路径选择(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8
/ 2

一、引言

  
  资本是商业银行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资本的数量和结构关系到银行的安全程度,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监管当局会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的资本监管,即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监督和调节,这属于银行资本的外部管理。为了达到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等多种渠道补充资本金,同时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从资本充足率水平看,巴塞尔资本协议确定了8%的最低资本充足率标准,但实际上,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高于这一最低标准。9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13%,英国商业银行为12%-14%。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Alexander (2004) 认为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8%的最低资本要求反映了监管当局对80年代商业银行过低资本充足率的担心,并未体现银行应该持有的社会最优资本水平,即8%的要求过低;二是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驱动银行持有明显高于最低资本要求的水平。过去我国大部分银行都没达到8%的要求,而我国银行资本的最低标准又应是多少呢?从资本金结构看,与国外银行多元化的资本金来源渠道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结构显得过于单一。
  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来说,资本管理是质与量的统一,不仅是单一的资本充足性的外部管理,而且包括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部管理,即银行自身基于安全和盈利的需要而对资本实行的管理,风险的计量、经营业绩的衡量和资本成本的核算则构成资本内部管理的三大基石。为什么在现实中存在银行规模、利润相当而股东回报、银行市值差别很大的现象呢?资本管理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
  
  二、基于主要指标的银行资本管理效率的国际比较
  
   (一)资本充足性的比较
  截至2006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中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已有66家,比年初增加13家;达标银行数量占比达44.30%,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3.58%。但还有超过70%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还低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从整体来看我国与国外银行资本充足性上的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银行资本金的补充缺乏连续性。从九家上市银行2003~2006年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如图1),各银行资本充足率并没有得到持续较快地增长,始终在8%上下波动,最高水平基本都是一时的举动所致,如地方性中小银行利用政府的行政权力实行大规模的增资扩股"运动",上市银行利用上市的机会融资(交行、建行、中行无一例外)。随着资产业务的扩大,一旦不良贷款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资本充足率又会陷入不足的困境。
  20089232194148477801.jpg
  2.我国达标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仍很低。2006年国际几大银行一级资本比较,我国三大银行(中、建、工)也远低于一些国际大银行(如图2)。
  20089232194153177802.jpg
  在英国《银行家》今年公布的世界前1000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最低25家银行中,我国竟然占据了半壁江山,达11席之多。最后六名,我国居然占据五席,最后三名被我国银行包揽,这不能不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这有可能给我国银行稳定带来潜在隐患。
  3.资本结构上的差异。国外先进银行资本筹集的债务化趋势明显,银行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债务方式筹集资本,很少采用股权方式,一些银行甚至通过回购股票来降低股东权益,以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银行资本的筹集偏重于股权筹资,主要通过私募或公开上市等方式解决资本不足问题。
  4.由于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与不足的拨备覆盖率带来了我国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衡量银行资本实力的指标主要是资本充足率,但是在没有计提充足拨备(拨备覆盖率是指银行所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不良贷款的比率)情况下的资本充足率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偏高且拨备情况比较差。假如不良贷款被核销和做出足够的拨备,我国很多银行的资本金将被消耗殆尽。如果银行体系提足了足够的拨备,则整个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情况可能非常低。而且伴随资产的快速增长,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凸现。尽管自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双下降,到2006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占贷款的比重降为7.33%(如图3)。但与国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基本上控制在1%左右相比,
  20089232194156277803.jpg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显过高。
  20089232194160977804.jpg
  另外从7家上市银行2006年不良贷款率及拨备覆盖率情况看(如表1),所有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呈上升趋势,有三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100%,但大多数银行的专项拨备不足以弥补未来贷款可能出现的损失,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计提充足的拨备,以提高银行抵御不良贷款风险的能力,并确保真实的利润基础。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近10年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的平均水准约为100%。香港和新加坡银行的拨备水平也在80%左右。
  
   (二)资产和收入结构差异比较


  20089232194164077805.jpg
  从2005年美、日、中三国商业银行主要资产项目构成(如表2)中看到,虽然三国银行贷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相差不大,但是,贷款的品种结构差异明显。美国主要以房地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为主(约占70%),其次是工商业贷款(约占18%)。我国银行业贷款集中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工业等产业(约占85%),个人消费贷款约占15%,由于竞争及定价地位的差异,房地产及个人消费贷款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其他资产方面,美国商业银行在基金、交易账户资产、保险、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占有的资产比重约占23%左右,远高于中国银行业13%左右的比重。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配置较为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仍然不高,占比86%左右的债券投资及信贷资产,创造了90%的收入来源(利息收入),14%左右的其他资产仅创造了10%左右非利息收入来源。而美国银行业76%左右的债权投资及信贷资产创造的利息收入仅占总收入的55%左右,其余24%的资产则创造了45%左右的非利息收入(如表3)。
  20089232194168777806.jpg
  资产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无疑将有利于银行规避因个别业务萎缩而导致整体收入大幅下滑的风险,从而增强银行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国内银行单一的收入结构意味着其单一的盈利模式,这必将导致业内的恶性竞争,在短期内降低行业的盈利水平,增大经营风险。
  
  (三)资本回报率的比较
  从全球来看,中国银行业与世界大银行的规模差别并不大,但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依然较弱,尤其在人均指标上的差距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全球银行业普遍采用股本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指标衡量盈利能力,这两大指标分别是利润占资本和资产的比重,实际上是相对化的利润指标。200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数据显示,亚太区银行的ROE以印度的银行平均值最高(32.8%),其次是新加坡(19.9%)、韩国(18.8%)的银行,都高于中国的银行平均值(16%)。2006年该杂志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一级资本回报率为18.46%,仍低于的全球平均水平22.7%(如图4)。
  200892321941718778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