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及对我国的借鉴(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7
/ 1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带来了资本流动的便利,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投机性资本在国际间转移,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混乱。由于货币主义理论上的局限性(货币主义者否认投机性货币存在),使得货币当局不能对投机性货币加以有效控制 。在1992年和1993年发生的欧洲金融市场风暴中,投机活动迫使里拉和英镑急剧贬值,并暂时退出了欧洲利率机制。这次风暴虽然对美国经济没有造成冲击,但美联储无疑吸取了教训。对危机的干预必然造成美元吞吐量和吞吐次数的增多。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美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急贷款500亿美元以稳定墨西哥的金融市场。这又给美联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努力造成额外压力,影响其货币政策的执行。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点。在新的金融形势下,和货币供应量相比,利率更具有资料到手迅速、计量准确、不需多次修正的优点。利率还是决定投机性资金流向、流量和速度的重要因素,以利率为中介目标可以对投机性需求进行恰当的引导,不但减少其对本国经济的危害,更可使之适应国内需要。
  
  对我国中介目标选择的启示
  
  我国从1996年开始正式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当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这种中介目标的局限正在逐渐的显现出来,表现为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相关性不理想,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难以奏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现阶段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我们要选择其他变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决定的参照物或依据,以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走在经济走势之前。
  近年来我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M2计划增长率一直稳定在14%-16%之间,但实际结果往往低于或高于货币供应量目标,货币供应量在货币调控中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而另一方面,我国中央银行在选取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同时,也偶尔使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利率政策对经济作用时间较长,效果不很显著。
  再联系美联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回归于利率,以及对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笔者认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对于完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目前还不多。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脚步的加快,如何完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传导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完善货币市场,实现利率操作目标的载体。多样化货币市场交易工具,尤其是衍生工具,加大货币市场的市场容量。尽管我国从1997年开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仍然是管制利率,货币市场的这种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利率政策的效果。
  拓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改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硬约束下的“惜贷”现象。企业对利率是否敏感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供求行为直接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硬约束使得存贷款差额很大,降低利率未能起到刺激投资的作用。
  改变社会公众预期,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发展。近几年,由于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公众对未来收入预期充满不确定性,交易货币需求减少,预防性货币需求增加,尽管利率一再降低,但公众仍热衷于储蓄。因此,我国应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社会公众预期,使货币政策效应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春铭.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亚太经济,2000
  2.胡海鸥.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2000
  3.宗金泽.论我国金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中国科技信息,2005
  4.刘俊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不适应性分析及优化策略[J].社会科学辑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