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及投资的影响效应分析(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04
/ 2
内容摘要: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资企业的出口额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人民币汇率面临进一步升值压力的条件下,中国需要转变出口增长方式,通过扩大进口、增加内需来缓解贸易顺差进一步增长。人民币升值为中国购买相对便宜的美国资产带来机遇,我国需利用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加快对外投资步伐,通过全球范围的跨国投资实现中国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配置,逐渐消除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现状。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和投资,影响效应

  一、引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全球资本的流动方向,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对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汇率的下降能提高一个国家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汇率的上升使国际投资的成本更低。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要结合一国的经济运行现状和具体国情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是由中国长期的出口拉动型增长方式引起的。中国对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及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制造中心,近几年来,这些外资企业的出口贸易额占据了中国总量的50%以上,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影响汇率变动的原因还包括影响人民币价格的供求关系,比如相对收入的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相对利率的变化、汇率的预期变化、投机等都会影响人民币的汇率。按影响汇率在超短期、短期和长期内变动的因素来划分,一般来说,汇率在超短期内变动的原因是国际上巨额游资的流动,由于这些交易资金的规模非常庞大,所以会对汇率产生即期影响,相对利率和未来汇率的预期是超短期内改变汇率的主要力量。影响汇率短期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变化的原因一般来说是发生在一国或多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在所有其他情况相同时,GDP上升相对迅速的国家,其货币出现贬值;GDP下降更快的国家,其货币出现升值。影响汇率长期内运动的原因是购买力平价。总的来说,汇率的长期趋势由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决定。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内两国的汇率会一直调整到两国商品的平均价格大致相等时为止。高通货膨胀率国家的货币相对于低通货膨胀率国家的货币贬值。

  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问题,理论界提出“均衡汇率”作为判断的核心指标之一,Edwards(1994)、Elbadawi(1994)、Montiel(1999)等经济学家为单位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建立了理论基础。但是,该模型缺少对中国经济结构进行准确反映的“二元经济”变量。刘元春在考虑中国“二元经济”的基础上认为,人民币的升值会导致“城乡差别”的进一步加剧,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本文以开放经济为背景,把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资企业的出口额作为中国贸易顺差来源的重要因素;针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经济增长与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上下浮动以消除任何对外汇的过度供给或过度需求。外汇的需求量总是与供给量相等,国际收支也不会存在不平衡,同样也没有外汇储备的必要。虽然浮动汇率制消除了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问题,但是它并不能解决一个国家所有的国际贸易问题。所以有很多国家采取管理浮动汇率制,在管理浮动汇率下,政府可以干预外汇市场但不完全固定汇率。汇率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提供一种稳定市场的力量。从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浮动范围在中间价的千分之三内变动,人民币呈现出加快升值趋势。

  1、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地保持高速增长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重要原因

  自1993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1985-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比国民经济增长快9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从1985年的21.4%提高到2005年的80.2%。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外贸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出现了直线上升势头。

  2、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又一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呈现增长加速。外汇储备在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增加742亿美元、1168亿美元、2066亿美元,2005年增加2089亿美元,达到8189亿美元。出口拉动型的战略使中国的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并使中国保持着较高的贸易顺差。

  人民币兑美元在2006年升值了3.3%,中国2006年的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774.7亿美元,远超过2005年的1018.8亿美元。过去两年出现的巨额贸易顺差标志着中国的贸易形势已经发生大的变化。在此前的20年中,中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在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至3%这一区间内波动,贸易顺差额在2005年突然超过1000亿美元,而之前从未高过440亿美元。中国2006年的贸易顺差额接近该年GDP估值的7%,高于2005年4.5%的水平。在出口拉动下,通常会低估本币,反应在汇率上就会表现为汇率的持续上升。

  3、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中国多年来高速增长的贸易顺差,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自1994年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来,中国的贸易差额开始了持续的正盈余。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加。对比1995年以来中国的贸易盈余构成,加工贸易盈余长期以来都是中国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而在2001年之后,加工贸易盈余快速大幅增加,成为中国顺差的主要来源。特别是以外资企业为主力的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