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科学理性的理性思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21
/ 5

一 科学理性的历史反思及内涵规定

  假如说古代理性思维孕育了科学的胚胎,近代理性化思潮则是一个塑造科学神话的过程,而现代对理性的反思却意味着推翻科学神话的开始。

  科学和理性的关系是刀和刃,薪和火的关系,理性是科学的尺度和灵魂,科学是理性的文化表现形式,是理性思维的结果。

  在哲学史上,西方哲人对理性的理解可谓异彩纷呈,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规定着以后西方的思维传统,理性精神成为西方哲人踏上思想征程的起点,自从泰勒斯开启了西方哲学思索的先河,西方哲人对世界万物本原所做的天才的设想无一不闪烁着理性的聪明光线。理性在西方哲人的本体论思索中孕育发展,并作为思维传统贯穿于西方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长河。理智(Nous奴斯)作为秩序或布置秩序的原则最早存在于古希腊神话中。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的逻各斯(Logos)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由推理得到的知识具有必然性,没有经过推理只能得到意见,柏拉图看到了理性在熟悉中的功能,并把理性的熟悉能力区分为思想和理解。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并把理性奉为一种崇高和神圣的思辨活动,“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⑴在早期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中,“普纽玛”即是理性,并作为世界的本原存在。然而,西方文明并不仅仅受惠于古希腊文明,而是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长期交融才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形成,在基督教文明笼罩之下的中世纪,信仰和理性的辩难由此形成,神学家在维护信仰至上地位的同时也为理性悬设了发展的逻辑起点,在理性和信仰的斗争中,理性逐渐走出了信仰的阴翳并走向独立。“在经院哲学表层下长出新思想的幼芽。”⑵宗教在压抑新思想的同时却促进了科学的产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文主义和神学针锋相对,强调人的价值,颂扬人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竭力恢复理性的尊严,他们这种对理性推崇是人类熟悉史上的一大进步,开启了近代理性主义的源头。西方世界自文艺复兴之后,进入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人们赞美理性,相信科技能为人类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响彻欧洲。在这个时期,无论是不列颠岛上的经验主义,还是欧罗巴大陆上的唯理主义,都关注知识的有效性,经验主义者主张通过经验的方法获得真知,而理性主义者强调大胆的怀疑和理性的推论,他们对于哲学在熟悉论上的发展,都弘扬了理性精神,发展了科学理性。然而,人生新问题和价值新问题却排斥在哲学的论域之外。由于人们过于崇尚理性和对科学的迷信,科技成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力量窒息着人的价值和意义,此时,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应运而生,它同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拼命抗争,竭力想拯救被工业文明所沉没了的人的灵性,拯救被科学理性浸渍了的属人的思维方式。人文主义哲学家帕斯卡尔深切熟悉到理性主义的危机,他深刻熟悉到理性在人类熟悉自然及熟悉自身过程中的不可靠性和局限性,他认为理性只能对科学有效,而对于熟悉人的本性,解决人生的终极新问题却无能为力,他针对理性主义的科学的逻辑,提出了心灵的逻辑,以关注生命存在的新问题。卢梭尖锐的批判了科学对人的本性的泯灭和对人性的压抑,他认为在科学理性至上的世界,“我们的风尚流行着一种邪恶而虚伪的一致性,每个人的精神仿佛都是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⑶在帕斯卡尔和卢梭之后的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在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排除人生论和价值论而只注重熟悉论的新问题的时候,都布满激情的追求浪漫诗化的世界,追求人和自然的契合交感。他们从人的本真情感出发,以人的灵性为根据感受外界,体验精神生活。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的这种旨趣对后来的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西方哲人相信人的理性能够获得确实可靠的知识,并把对人类理性的热诚化作为对科学方法(逻辑)不容置疑的追求,从而能够在人类知识的各个部分找到自明性命题。斯宾诺莎提出“理性的本质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而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⑷康德把信仰逐出科学的领域,把上帝放逐到道德领域,他分析和综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优点和短处,为经验和理性的统一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康德对科学理性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功能,抬高了理性的地位。他指出摘要:人类理性的立法(哲学)有两大目标,即自然和自由。“⑸他认为理性不仅是思维领域的一种工具,而且是人类所及世界范围内的立法者,所以理性不仅是人类熟悉自然规律的理智能力,而且是自然必然性和人的自由的原因。在康德那里,无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道德领域,理性成为一切必然性的来源。据此,费希特提出”理性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则。黑格尔则用理性吞并了万有,他宣称”理性支配世界“⑹他认为世界是一个精神化的逻辑世界,从此黑格尔把理性搬上了神坛。以下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的这段话足以证实笔者的观点摘要:"理性……是无限力量也是实体,他自身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无限素材和无限形式—即推动该内容的东西,理性是宇宙的实体。”⑺

  尽管对理性的规定是众说纷纭,但是作为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作为科学事业的中心法则,作为规范性的价值取向,理性具有某些共通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①理性作为一种科学态度,以崇尚客观实在性作为内在要求,尽管在科技发展史上出现过各种大胆的猜测和假说,但随着人类熟悉的发展,不符合客观实在性的假说最终为时代所抛弃。理性所崇尚的客观是事实的客观和超私人的客观,普遍主义和公有主义是科学所必须遵循的理性原则。理性以坚信自然界的可知为起点,探求确定可靠的知识。在这个新问题上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摘要:“借助于思维,我们的全部感觉经验就能整理出秩序来,这是一个使我们叹服的事实,……可以说,世界的永久秘密就在于它的可理解性,要是没有这种可理解性,有关实在的外在世界的假设就是毫无意义的。”⑻理性坚持对自然界的无止境的熟悉和探索,理性不仅是科学的灵魂,而是人性的底蕴。古代先哲在人类的童年就开始对万物本原进行朴素的理性探索,即使在信仰笼罩之下的中世纪,也氤氲着理性的光线,从文艺复兴时期,理性冲破中世纪的黑暗,到近代科学的发展,理性无时无刻不在坚持着对世界持之以恒的探索。

  ②理性作为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具有澄明性和特效性。黑格尔说过摘要:“理性出现在世界上,具有绝对信心去建立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同一,并能够提高这种确信使成为真理。”⑼理性所把握的对象具有空间中的普遍性和时间上的必然性。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探究对象的普遍必然性和规律性,科学的运作方式是将理性应用于“经验的”目的,因而科学构成了理性精神的最直接、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③在方法论范畴中,科学理性体现于系统的科学方法中。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理性便以归纳和演绎的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存在。中世纪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作了思想的预备,培根和笛卡尔作为近代科学理性方法论的鼻祖人物,开启了两种不同特色 的方法论传统,培根系统总结了中世纪后期实验探究的历史成就,提出了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论原则和经验论哲学的系统理论,而笛卡尔通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演绎推理的丰富发展以及解析几何的创立,使它的演绎方法论声名卓著。牛顿是近代科学理性方法论体系的集大成者,他的数理探究方法体系融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于一体,成为近代科学理性的巨大魅力的源泉。在现代,爱因斯坦把科学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科学理性精神在他那里得到进一步弘扬。在方法论意义上,理性注重逻辑思维的方法,追求知识可确证性的特征和强调表达精确性的倾向,爱因斯坦指出摘要:“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摘要: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联系(在文艺复兴时期)。”⑽

  ④理性作为一种聪明的品格,是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作为人类本性的底蕴,仅仅作为一种主体的能力,而不带有主客体关系的具体规定。理性是真理和谬误、正确和错误的一种扬弃。真正伟大的科学家都富有崇高的科学理性精神,他们对真理孜孜追求,保持着一种谦虚务实的理性精神。当爱因斯坦收到广义相对论被证实的喜讯时,他泰然处之,因为他认为,假如相对论和以后的事实不符,相对论应予以抛弃。而当前学术界热衷于学术炒作,自吹自擂或互吹互擂,是和科学理性精神相悖的,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是刻不容缓的。

  科学理性作为人类知和行的指南,在人类历史上一度显示其威力,科学的昌明使人和迷信及盲目崇拜决裂,批判和根治了愚昧,一度赶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荫翳,使人类高扬起驾驭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激情,给予人们自信、乐观、进取、向上的思想基调。由科学理性孕育和发展而成的科技文明,倡导公平和规范、宽容和批判、创新和严格、效率和协作,这使科技文化成为相对独立的亚文化体系,并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基频。

  二。有关科学理性的限度新问题

  科学理性伴随着科学成就的涌现而逐渐僭越和泛化,这种状况在近代开始呈现,在当代日趋尖锐化。当牛顿作为新时代的摩西出现于歌颂的诗篇时,随着这一圣灵的音符的颤抖,整个西方世界发出同样的共鸣。牛顿作为科学理性的代表走向了人类聪明的圣坛,理性主义背离它解放人性、推翻神性的任务,它的发展走向了独断,成为一个重塑神话的过程。在理性主义那里,理性成为取代上帝的新权威,成为衡量一切自然社会的事务有无存在合理性的唯一准绳,成为熟悉事物,揭示必然性和普遍性的根本手段。

  在理论层面上,理性的独断化使理性的有限视野被突破,科学理性的独断泛化为科学主义论。科学主义唯科学至上,为科学罩上一层神性的光环,在神圣的科学大厦前,非科学只有顶礼膜拜的自由。科学主义和基督教一致,都具有宗教性质,是一种以科学为上帝的“科学教”。正如欧文所讲摘要:“把科学地位提高的结果在某些方面使被认为是全知全能的人类救世主而逐渐受到崇拜。”⑾科学主义在弘扬抬高理性的同时,使科学理性走向了它的反面,科学理性作为信仰的对象存在。韦莫斯在这个方面作了明确的阐释,他指出摘要:“科学主义一词……其意义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以为只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由现代科学家描述的科学方法,才是获得那种能应用于任何现实的知识的唯一手段。”⑿

  在现实层面上,科学理性泛化为科学技术万能论。科学理性具有手段上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近代科学如一枚双刃剑,以科学合理性的一刃插入理性王国,以技术合理性的一刃切入现实世界。科学理性以技术为手段为人类带来极大的收益,为人类带来长足的进步,从而使人类树立起对技术的优越感。科技万能论把科技看成使人类征服改造控制自然的有力手段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获得现世幸福的伟大力量,解决社会新问题不并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并由此断定,科技不仅可以促进人类财富的增加,聪明的丰富,而且促进人性的完善,推动自由的实现,总之,科技无所不能。


  科学理性对理性的夸大实际上是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背离,是缺乏科学理性的表现。科学主义者神化科学、科技万能的言论在本质上是极端的非理性,它虽熟悉到科学文化价值体系的存在意义,但将这种价值体系泛化和神化,却表现出一种非理性和宗教的狂热。恩﹒卡西尔在《人论》中宣称摘要:“科学是人类文化的最后一步,”“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是我们全部活动的顶点和极致。”他这种对科学技术的偏爱和狂热,在本质上布满着人文主义的激情和非理性的创造精神的。

  基于科学理性的片面膨胀和现实的畸形发展,人们对理性本身进行了怀疑、反思和否定。科学理性的膨胀导致了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离,非科学类在科学大潮面前采取了奴颜卑膝的价值取向,这导致了自身的异化,科学理性僭越到人文领域,这种奴性的价值取向招致了近现代思想家的极大反感,使他们为哲学另谋出路。叔本华在形而上学领域提出了意志第一,意志高于知识,而尼采进一步提出唯意志论。他熟悉到了科学自身的不足,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摘要:“科学的发展,终于感到自身的狭窄,现代人感到焦虑,一些天性广瀚伟大的人物殚精竭虑的试图运用科学自身的工具来说明熟悉的界限和有条件性,从而果断否认科学普遍有效和充当普遍目的的要求。由于这一证实,那种自命凭因果律便能穷究事物至深本质的想法,第一次被视作妄想。”⒀尼采宣告了理性主义悲剧的诞生,他试图以非理性主义的酒神精神取代理性主义的科学精神。胡塞尔借助于现象学的“悬置”和“中止判定”探究了欧洲人和科学的危机,而存在主义企图以非理性的偶然性、模糊性、超越性来弥补理性的僵化性和必然性。

  由于当前环境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和资源危机以及信息爆炸、人口爆炸引起人们对理性的强烈不满,由于冷酷的理性排除人的感情意志,人们反对理性对个性的压抑,强调主体的功能,面对理性的不足,面对理性对许多新问题的束手无策,人们产生了孤独感和空虚感,从而导致了非理性主义的广泛流行。

  可见,科学理性具有非自足性,这就构成了理性的限度新问题,理性意味着对神秘主义,对直觉、顿悟的否定,对任何主观因素的否定,理性在熟悉论上的这种特征,必定贬低人的主体地位,排斥了理性思索中灵感的启示功能。英国科学家丁德尔曾说摘要:“科学本身中也常自超科学德富源中找原动力。许多科学的大发现都是受非科学的理想的刺激而来的。”理性意味着有序、一律、万事有规可循、必然,对于理性的这种本体论特征夸大的结果必然是对人的个性的压抑,排斥人在自然中的功能,否定人的本质中的社会性,导致对人的本质的解释的单一化使人的本质失去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必要的深度。总之,对理性的夸大,其必然结果是“以简单的因而也是虚假的抽象来代替活生生的复杂的现实。”⒁在理性的限度新问题上,波谱尔明确指出摘要:我的理性主义不是自足的,而是依靠对理性态度的非理性信仰,我认为无法超越这一点……或者一言一蔽之,我相信人。“⒂

  科学理性基点在于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尊重不同意见,不迷信权威,从而仅仅具有手段和方法的规定,而不具有价值范导功能。科学理性的任务在于对真的追求,而不在于对善的颂扬。科学理性作为对整体结构必然联系的揭示,本身不存在任何价值选择的可能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摘要:“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利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社会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⒃理性是物的逻辑,价值是人的逻辑,人类在价值正确范导下,合理运用理性,则会达到理性和价值的和谐统一。

  三。科学理性的归宿新问题

  科学理性作为外在他律的思维尺度,在其归宿上是单维度的,他无法预见人的目的性所在,更无法诉诸于价值的评判。现代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裂,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兴起,昭示了科学理性和人文性的对立摘要:一个重科学理性,一个重人本自然;一个重客观事实,一个重价值;一个强调规律的森严,一个强调意志的绝对自由。

  科学一旦代替普罗泰戈拉的人成为万物的尺度,科学理性一旦异化,一切人文价值将被遮蔽甚至取消,人类生产生活逐渐缩减为机械的程序;科学理性的自负将抹去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使整个世界变得单调呆板,科学的的暴风雪不能填平不同文化的沟壑,剩下的是一望无际的雪原,是科学的王国。在这个新问题上,马尔库塞曾说摘要:“技术本身已成为一种系统的科学和精心布置的对人和自然的统治。”“一切自由……从属于现代工业的管理要求。”⒄

  反思二十世纪,科学理性得到极大的弘扬,知识和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然而,在科学理性失去价值范导的情况下,人类却蒙受极大的灾难,世界大战、法西斯残暴、灭绝人性的种族屠杀、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环境灾难、资源枯竭,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不止一次的遭遇挥霍理性带来的厄运,这造成了科技对自然的践踏,导致人和自然的疏远,以及普遍的生态危机。值得注重的是,克隆技术的应用带给人们从未碰到的生命伦理学困惑,这些由科学理性自负带来的后果,值得我们对科学性进行理性反思。在信息社会;科学理性帮助人类铸造新思想、新文化,确立新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扩大自由的限度,享有高度的选择性和平等性,但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现实在创生“批判的武器”的同时,也播种了“武器的批判”种子。科学理性在信息社会的泛化对人类文化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摘要:①电脑的人化直接导致了人的异化,人的精神世界遭到极大的摧残,在电脑全方位的周到服务下,电脑文化不可阻挡的进入我们的精神,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产生“人的物化”、“人的单一化”、“人的表浅化”、“意义的丧失”“深度的丧失”、“道德感的丧失”、“历史感的丧失”、“审美创造能力的丧失”、“爱的能力的丧失”,这导致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人类生存危机,即“精神文化空间的危机”。发达的科学理性、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拯救生命价值的流失、生活理想的衰竭。“现代人征服了空间,征服了大地,征服了疾病,征服了愚昧,但是所有这些伟大的胜利都只不过在精神的熔炉里化为一滴水。”⒅②信息污染造成人的心灵的腐化,价值体系的捣毁。在信息社会人类对科学理性的挥霍尤其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滥用上,从而引发了电脑黄毒泛滥,电脑经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新问题,这会从根本上导致人性的泯灭,价值的沦陷,本真的褪化。由此可见,无论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世纪,还是在走向数字化生存的信息社会,科学理性只是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手段,不是唯一,不是全部。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不仅要运用科学理性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要对科学理性合理定位,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把握引导知识技术的人类聪明。

  在人类文化史上,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曾出现过暂时的和谐,这种和谐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科学理性和人文价值处于完美的统一状态,这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创新,近代科学的兴起。在这个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崇尚科学理性,同时抬高人性;在捍卫科学真理的同时,弘扬了人文价值,表现出伟大的人格力量。布鲁诺为真理而烧死于熊熊烈火,而这烈火却点燃了科学的火山,迸发出炽热的岩浆。在这个时期,科学和文艺联姻,这突出表现在达芬奇那里。在他那里,“科学和艺术结成美满的姻缘,哲学在完美的和谐上压印了一个亲吻。”⒆然而,科学革命的发展背离了文艺复兴的初衷,蒙娜丽莎变成了机器。在现实社会中,又如何实现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和谐,科学理性和人文价值的统一,解决理性的合理性归宿新问题呢?

  ①走向新的天人合一。科学理性只是为人性的完善和超越,为人和自然的和谐提供可能的前提 ,其本身不能达到这样的宏伟目标。只有社会科学和社会革命才能担此重任,在社会科学的价值引导下,人类才能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彻底的解放,才能和自然融为一体。

  ②用人文精神充实科技文化。实现两类文化的融合,必须实现人文文化的科学化和科学文化的人文化,改变任何一种文化的主导地位,这必须改变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要加强素质教育,实行综合教育,放弃文理分科教育和过分专业化教育。

  ③充分发挥哲学的反思功能。科学理性在于消解神秘,说明事实;哲学则昭示意义,表达应然。人类未知领域总是大可知领域,科学理性无法穷尽世界的所有奥秘,而它本身总有一种追根究底,对世界一劳永逸的终极解释的冲动。科学理性能满足人的理智需要,但很难以情动人,以善感人,以圣洁人,而哲学对科学知识进行反思,从具体的、实证的、有限的知识中超越出来,悲天悯人,民胞物和,确立起人和宇宙的终极关系,由于科学理性的限度新问题,我们不能“偏食”科学,必须发挥哲学的反思功能,才能为科学理性找到合理性归宿。

  ④重新审阅人的生存。我们必须深谙人的强大,人凭借其科学理性精神和人类聪明,逐步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原始走向现代;我们又必须承认人的脆弱,人类经不起自然的报复和文明的负效应,更不可丧失“精神的家园”。在人类威震宇宙的今天,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夸大人类的能力,也不可放纵人类的欲望,又不能亵渎人类的灵性,抹杀人类的功绩,而应在探索人和其他对象的关系时,在寻找人的世界坐标的过程中,熟悉自己,回到自己,重塑人之为人的尊严,总之,我们必须对人重新定位,从中完成对理性的扬弃。

  ⑤走向大科学时代的科技文化。大科学是科学整体的代名词,在这里,自然科学和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科学时代,科技文化繁荣昌盛,人文文化兴旺发达,并且科技文化和经济、政治、教育、协调发展。

  结语 科学理性在人类文化史上经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的同时,也反思了理性的非自足性,寻找理性的合理归宿,只有实现科学和价值的统一,才能为科学理性找到合理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