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日语口语教学的新问题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9
/ 3

梗概: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心得,对日语的口语教学存在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文中指出摘要: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只有把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口语课堂教学的中心还原给学生,精心课堂设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提高高校日语口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近10多年来,我国的日语应试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学生的量大幅度增加,而且“质”也有了可喜的成绩。很多学员顺利地通过了日语能力测试3级、2级和1级的笔试,有的甚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因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只要求学生必须把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而并没有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硬性要求,没有把口语作为教学目标,仍运用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所以大学的口语教学至今仍滞后,学生“开口难”这一新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笔者在此针对日语口语自身的特征及大学生学习日语的特征,结合个人口语教学实践,从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角度浅论一下日语的口语教学。
  
  一、口语教学存在的新问题
  (一)缺乏交流环境
  在我国,日语是小语种,不是日常交流的语言工具,所以日语的使用范围相当有限。由于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的意图,学生获得用日语交际机会甚少,学生练习口语的欲望不强。而且日语的语序和中文、英语不一样,本来就很难开口。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和教师配合差,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重视程度不够
  外语教学要培养交际型人才,口语课应该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很多高校的外语课程设置都是以精读为主,口语为辅,口语课时布置少,笔者所在的外语学院日语专业日语口语课每周只有2节课,而且仅在1、2年级开设。由于口语课课时分配少,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就少,这对学生用日语的交际能力和水平造成直接影响。
  (三)两种教学方法的缺失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传统的教学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结构的分析,通常是先输入词汇、句型、语法、表达方法,然后反复跟读、模拟、背诵。这种练习在教学初期可以起到打基础的功能,但因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情景和真实性,学生能写不能说,忽视了外语教学的特色,很难起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功能。
  2.有的教师认为口语课教材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完全脱离教材和书本,随意自选教材,或者是没有教材即兴发挥,提倡口语的自然、简单、流畅,没有具体培养目标,对具体的练习项目也没有明确要求,教学内容散乱,缺乏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这种教学方法完全忽略了语言表达潜在的规律性,课堂教学盲目,学生收效甚微,也有碍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根据以上存在的新问题,无庸置疑我国的日语专业口语教学水平亟待提高,教师应该变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新型日语口语教学设计

  口语是人和人之间面对面地口头表达的语言,是人类社会使用最频繁的交际工具。[8因此,日语口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新型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课堂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并注重题材、体裁的多元化,其内容不应仅限于课本,而应该灵活应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尽量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地体现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成长需求。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设想摘要:
  (一)重视语言输入的质量
  语言的输出有赖于语言的输入,所以说口语练习首先要解决输入语言的新问题。语言输入包括文字输入和视听输入。分为精输入(精读、精听)和泛输入(泛度、泛听)。[9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精读、泛读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语域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语言质量。
  口语应产生于书面语之前,是书面语的基础。然而,通常情况下成人对外语口语的把握却是滞后于书面语的。因此,成人应利用对书面语的把握来带动和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对于日语初学者,首先是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的精输入。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输入教材,对课文的题材、体裁、语言的具体用法进行分析,让他们懂得对结构、词汇、时态和语态的选择都应尽量符合日语语言的规则,意识到遵守运用语言的规律,用词准确得体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在交际中达到话语的得体性。
  (二)丰富阅读知识培养语域能力
  语域能力指使用得体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信息的能力。[10话语得体就是指一个人说话时,要懂得如何使所说的话不但要合符语法,而且要适合说话的场合。这对于在国内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因为非母语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日语口语教学中应增加语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语言输入的自主意识和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获得语言知识的能力。
  1.阅读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不仅能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且能提供具体、形象、深入、全面的语言文化材料,是学生能从中获得文化的生动画面。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适当选编涉及日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的小说、诗歌、杂文、和散文让学生阅读,并指导学生对材料中的人物语言进行分析讨论。因为不同的人物因身份地位不同,所用的语言也不同,对不同的交际对象也相应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学生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在不同的场景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文化知识,培育他们的语域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在用日语交际时才不会感到生疏不解。


  2.学会引用套语
  套语是语言社团在使用语言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套式或惯用语。人们日常交际所使用的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现成的或公式化的,而不需根据语法和逻辑来临时进行组织。Lyons认为,套语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可以反复出现的固定表达法,结构较为稳定,当中有的难以严格地进行语法分析,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或固定的语言单位来加以学习。套语是口语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11教师将套语引入口语教学中,激发学生运用日语交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适当的套语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进行交际的能力,最终达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结合视听课教学
  除了文字材料的输入之外,高质量的视听输入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经验告诉我们,具体的语言总是和具体的语境结合在一起的。语言的许多特征和实际活动发生的语境和情景有直接关系,而脱离具体语境的孤立式教学很难使学生获得正确、全面的语言知识,更难使他们把握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而口语和视听相结合的外语教学手段在语境化教育方面具有传统的口语课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不仅是学生能亲耳听到人们在特定场合进行的言语交际,还能亲眼看到他们进行的各种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非言语交际,以及各种不同的交际背景。
  1.利用多媒体教学,视听课通过电视录象给学生传递生动的语言信息和语言环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运用和扩展通过视听接受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同时得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练习,从而达到把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2.收看电视剧等。日本很多流行语言都是一些知名演员在电视剧中的台词。比如木村拓哉在“GOOD LUCK”一片中说到摘要:“お前になんかあったら、俺、困るからさ。”象这样的句子有语病,不用于书面语,但是在日本已经流行开来。笔者在日本庆应大学学习日语的时候,老师多次把电视剧的台词打印出来,但保留许多空白,让学生先听,后填,再复述。因为日语会话中加入了很多感叹词、缩略语、一些未曾学习过的语法、语言环境等因素,如摘要:日本のすき焼きなるものを一度食べたいと思っている。句中的“なるもの”的“なる”是问语断定助动词,“なり”的连体形,接名词后面和“という”的意思相同。晩御飯はもう食べちゃったね、早いもんね。句中的“食べちゃったね、早いもんね”都是口语表现形式。[12以此启发学生留意在不同的氛围里,各种人物会用哪些不同的语气及语言形式进行交流。通过听说这些教学形式锻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地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为学生深刻理解,切实把握,进而灵活运用日语,创造了非常有利的语言环境。它还能让学生在交际中发现自己语言表达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四)创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局面
  认知理论认为外语教学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运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得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语言教学的趋向,也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是新型口语课教学的核心。传统的教学法决定了老师是课堂的主导,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课堂上以单一的语言输入为主。老师总是以威严权威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拼命努力地记。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13教师虽然课堂上也提出新问题,但这也是对所讲述的内容加以巩固、补充,依然不重视学生的运用能力,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如现代教学法专家也认为,教师的功能固然重要,但是,课堂的中心应该还原给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和者。STEWICK(斯蒂维克)说过摘要:“至关重要的是‘学习原则’放在‘教学原则’之前”。[14即是说,教学活动的进行要师生共同参和,在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如同一部戏的导演,要调动演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地了解角色,剧情的情况下,才会有好的作品问世。导演功能固然重要,但观众主要的还是关注演员的表演。口语课和拍戏十分相似,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宰,口语课应以学生为本。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
  语言的使用涉及两种能力摘要:首先是语言的准确性,对特定的语境选择得体句子形式的能力,然后是语用的能力,在具体交际情景中辨认句子所完成功能的能力,二者在实际交流中是互动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教学模式要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采取灵活的会话实践策略,创造自然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排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搞好口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1.情景对话及角色扮演
  会话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假如课堂内容完全脱离生活,那么再好的内容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在会话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扮演角色积极参和。例如,一篇有关日本料理的课文。文中只涉及到了日本菜的一些单词和介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拓展思维,除了背诵一些菜名以外,可以让学生对客人,饭店老板、服务员这几个角色加以扮演,让学生在娱乐中模拟人生;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厨师,交流各种菜的烹饪技巧等等。学生按照各自的角色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既使有错误,教师也不要打断,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必要的时候提醒下学生注重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节奏等,尽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最后教师对表演进行总评,从语言本身,还从表演、文化等角度去和学生交流意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新问题,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2.师生问答
  会话课上最原始的方法就是问答法。只要灵活的运用它,也是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其内容包括学生问,老师答,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中方式。可以把课文中的新问题推及到实际日常生活方面,尽量让学生多开口,为学生创造练习机会。
  3.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虽然方法简单,但行之有效。学生可以单独发言,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合,小组成员先互相讨论,互相讲解,然后拿出小组最佳方案对图做出系统描述,其他小组可以对该组进行提问。最后由老师做综合评述。
  4.值日报告
  课前请一学生做值日报告,报告时间5分钟左右,内容由学生自定,日语故事、笑话、生活体验均可。要求学生在报告中习得的新单词写在黑板上和全班分享。虽然会话课一周只有两次,但是一学期结束,每个人都能有一次锻炼机会。
  5.辩论会
  学生分为正反双方,对具有时代意义的内容进行辩论。如东京和大阪的差异,成都好还是重庆好,网络的利弊,大学生是否应该结婚等等熟悉的话题。口语能力是一种技能,要想获得一门技能,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学生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这样,他们的口语水平就一定能提高。
  但是,课堂口语教学的时间究竟有限,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输入是远远不够的,在课程设置外,学生还应坚持依靠收听电视、收看外语节目等练习自己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口语教学质量,教师要遵循口语教学原则,不能过分重视语言的系统用法,教学重点应该充分考虑语言的具体用法。教师要精心课堂设计,讲求灵活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加强语言学理论的学习,拓宽口语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口语教学的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水平,实现口语的交流和交际性目的。
  
  参考文献
  [1Coulmas,F,Conversatinal Routine,The Hague摘要:Mouton,1981
  [2尤其达,《浅论“输入”和“输出”》。《外语界》,1997(4)
  [3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摘要:Pergamon,1982
  [4Ellis,R.Formulaic speech in early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In摘要:J.Handscmbe,R.Oren %26amp; B.Tailor,ed. On TESLL`83摘要:The Question of Control. Washington,D.C摘要:TESOL,1984
  [5先世和,《开发日语听解能力》,摘《外语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探究》,重庆出版社
  [6李江,钱艺庆,《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探索》,重庆摘要:重庆出版社,2006
  [7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New Jersey摘要:Prentiee Hall.Inc,1994
  [8Coulmas,F.Conversatinal Routine.The Hague摘要:Mouton,1981,第12页
  [9尤其达,《浅论“输入”和“输出”》。《外语界》,1997(4)摘要:第51页
  [10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摘要:Pergamon,1982,第136页
  [11Ellis,R.Formulaic speech in early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In摘要:J.Handscmbe,R.Oren %26amp; B.Tailor,ed. On TESLL`83摘要:The Question of Control. Washington,D.C摘要:TESOL,1984,第77页
  [12先世和,《开发日语听解能力》,摘《外语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探究》,重庆出版社,第156页
  [13李江,钱艺庆,《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探索》,重庆摘要:重庆出版社,2006,第177页
  [14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New Jersey摘要:Prentiee Hall.Inc.,1994 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