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漫谈(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4
/ 2
 让我们再看看数字词。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然而“十三”却被视为凶数,对其避之惟恐不及,楼房的第13层,常用“12a”代替,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
  
  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人们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形容处世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美不可言为“十全十美”。
  
  英语中的颜色词也颇具特色。下面这段文字,你乍读起来可能有些费解。一旦你懂得这些颜色词的用法和文化内涵,就能明白其真正含义了。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 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那天他脸色不好。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不仅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上,而且还反映在社会文化意义上。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是不相同的。“麦当劳”(mcdonald's)的汉堡包(hamburger)、苹果派(apple pie)在西方是“用来裹腹的廉价快餐”,多为旅游者和下层人士所用,而在中国却成了节假日受孩子们欢迎的上等食品。再如,英语“the lady went up the aisle with one man and came back with another.”一句,意为“这位女士同一个男人走了礼坛,却同另一个男人走回来。”它蕴含着西方文化中的婚礼习俗,即新娘由父亲带着走上婚礼的神坛,然后交给新郎。如若不懂西方这种婚礼习俗,就无法理解,还真以为这位新娘片刻换了郎君呢!
  
  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和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上。
  
  1.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它是抽象的与客观事物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概念意义 是交际的核心因素,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就会引起交际冲突。如:汉语中“爱人”一 词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lover”一词则指情人(情夫或情妇)。汉语中 的“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而英语中“uncle”一词的意义范围要大得多,它既可以指父亲的兄、弟,也可以指母亲的兄、弟。类似的称谓用词还很多,像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in-law,cousin等等。
  
  再如,英语的“drugstore”与汉语中的“药店”不同,drugstore在美国除了出售药物之外,还可以卖食物、饮料等。英语中的“landlord”与汉语中“地主”的意义也大相径庭。
  
  2.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有联系。如:idealism在英语中有两个意义,一是作为哲学术语,意思是“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褒贬之 意;而汉语中的“唯心主义”则具有贬义。另一个意义是“理想主义”,可表示肯定或否定 ,或兼而有之;而汉语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含有脱离实际的意思,含有贬义。英语中politician一词是指那些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往上爬的“政客”,含有贬义。而汉语中“政治家 ”一词则往往含有褒义,指从事与政治工作方面有关的人。类似的还有:inpidualism和 “个人主义”,politics和“政治”,community和“社团”,propaganda和“宣传”,idealist和“唯心主义者”,liberalism和“自由主义者”,intellectual和“知识分子”,peasant和“农民”,boyfriend和“男朋友”,girlfriend和“女朋友”等等,其内涵意义都 不能划上等号。

  
  再如,汉语中的“狗”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贬义,像“走狗”、“狗奴才”、“狼心狗肺”等,而西方人对“dog”却情有独钟,把它作为宠物(pet)来养,认为dog是人的 忠实朋友(man's best friend)表示“忠实”、“友好”、“可爱”等意,将它视为宠物,倍加爱护。
  
  3.搭配意义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搭配往往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母 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用“black tea”,英语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中则是“strong tea”。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多如牛毛”、“挥金如土”在英语中应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蘑菇)”,“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黑莓)”,“spend money like water(水)”。
  
  再如,在我国大人小孩子过生日穿“生日新衣服”是天经地义,而在美国英语中“birthd ay suit”则是“一丝不挂”的委婉语。汉语中的“自由恋爱”意为不受父母包办干涉的自 由式恋爱,而英语中的“free love”则是“泛爱、滥爱”之意,指未经合法结婚的自由同居。英语中的“blue room”实际上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会见至亲好友的接待室,而不是“蓝色房间”。“national trust”则指负责英国博物馆中珍贵陈列品的维护和保养的机构, 而不是“国家托拉斯”。16-47-10-687.asp?id=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