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3
/ 4

一、成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不足

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对“写”的要求列入了英语语言技能的目标中,它很注重培养中学生在书面上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而且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分值也不断提高。但是,多年以来英语写作和语篇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从历年高考结果来看,学生的听读技能在逐年提高,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却不甚明显,写作部分的成绩还未达到要求(雷卿,2000)。可见,加强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突破传统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不足是当务之急。

当前,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以成果教学法为主导地位,在这种教法培养下的学生,写作水平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差,内容空洞。成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重视语言知识,特别注重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的恰当使用(Pincas,1982)。在这种方法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熟悉范文(familiarization);控制性训练(controlled writing);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自由写作(free writing)。成果教学法以行为主义为其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亦被看作是刺激一反应的过程。教师以学生的作文作为最后的成果进行修改、评分、评判的依据;而学生认为写作的提高只有改正自己的语言错误。成果教学法过分注重写作结果,学生的写作过程完全受到教师的控制,而且写作过程似乎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所以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压抑,写作兴趣索然。我们可以发现,此教法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人作用,是和当前外语学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悖的。

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不断探索和改革,教育理念正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结果教学转为过程教学。学生既需要陈述性知识(学什么),也需要程序性知识(如何学)。Holec(1981)指出学校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和交际技能;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学习。在这种大环境下,写作过程教学和体裁教学会为中学传统成果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二、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

过程教学法是针对成果教学法的不足应运而生的,在我国越来越受到英语教育者的关注(李森,2000;陈立平、李志雪,1999;张在新,2000;韩金龙,2001等)。根据Tribble(1996:37),过程教学法认为写作过程是由制定计划、寻找素材、撰写草稿、审校等环节和技能训练构成。“过程;怍模式”(process—writing mode1)是由Graves(1978)提出的,他认为应该提倡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internalize) 写作的全部过程, 这包括信息收集(brainstorming);制定计划(planning);写作阶段(drafting):同伴评议(peer—conferencing);同伴编辑(peer—editing)等步骤。与成果教学法相比,过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写作过程的培训,学生不是学习,而是逐步获得了写作技巧。在此教学法中教师的地位是辅助的,而学生会在团队活动中意识到写作过程是一种群体问的交际活动而不是作者的个人行为(韩金龙,20001:36)。根据于飞,张惠芬(1996:39),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可以体现在:

1.由于指导的重点放在写作的过程上,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了解写作必经的几个步骤,如写前准备、起草、初稿、修改或重写等,最终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起草和重写, 这样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修改或重写,这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3.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这种教学法花费的时间较多,接受短期培训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多种文体和体裁进行写作练习,而且学生对一般常规写作模式、写作目的和读者也缺乏清楚的概念,所以这种方法总是和其他方法(如内容教学法)结合使用。

三、体裁教学法(genre approach)

体裁教学法是近10年随着体裁理论(genre theory)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形式主义(formalism)和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的语言观强调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因其服务的目的不同而功能有所不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套语言规则,更应该理解在特定的语境中,文本的形式和功能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Halliday的这一观点为体裁分析的理论框架做出了贡献。

体裁是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把交际事件表述得更通俗一些,就是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序运用语言,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办事的实例,而“包括具有共同交际目的的一组交际事件”则可看作是一种体裁(Swales,1999:45—48)。Vijay K.Bhatia(1993)进一步阐释体裁,指出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在建构语篇时,我们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所要求的惯例;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可以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达个人意图或交际目的(秦秀白,2000)。

综合上述观点可知交际目的是体裁的核心思想,它使某类语篇具有大体相同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Kay,H.&T.Dudley—Evans,1998)。比如记叙文和议论文交际目的不同,那么它们各自的图式结构就决定了这两类体裁的语篇内容和语言的选择完全不同。另外,体裁具有常规性、制约性、程序性、重复性、习惯性等特点。体裁的常规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文化因素或语篇变量的不同,属于同一体裁的语篇之间存在差异,人们可以在不破坏体裁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秦秀白,2000)。

体裁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秦秀白。2000):

● 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所具有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

● 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建构,而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建构。

● 引导学生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又了解语篇的建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撰写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Kay,H.& T.Dudley—Evans,1998)。

体裁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一般为:

1)示范分析(modelling):教师通过范文介绍某一体裁,讲解其目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对此体裁有一个直观、全面的感性了解。

2)共同协商(joint negotiation of text):在这一阶段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创作一篇文章;也可让学生运用体裁分析的方法解析同一体裁的不同语篇,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实践将范文中学到的体裁分析知识融会贯通。

3)独立创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text):此阶段也是模仿写作阶段,给学生一个新的题目,让他们模仿范文体裁的特点进行自我创作,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过程——体裁教学法(process.genre approach)的可行性

除推荐上述两种写作教学法外,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相结合也可适用高中学生的写作教学。一方面,过程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技巧,从语言形式上和写作程序上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另一方面,体裁教学法可以从写作内容、目的和语言功能等方面培养学生语篇建构能力,发掘他们的写作潜力。

国外许多英语教育专家已经在过程一体裁教学法中做出不少研究成果,如Eschholz(1980),Pahridge(1996),Badger和White(2000)等。Badger和White(ibid.)认为,写作应包括语言知识(体现在成果和体裁教学法中)、语境知识(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写作目的(体现在体裁教学法中)和写作技巧(体现在过程教学法中)等要素。写作目的、语言知识和语境知识都可以为作者提供足够多的输入,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调动学生的写作潜力;写作技巧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知道怎么说。Badger和White(ibid.)曾用下图表示过程——体裁材教学法的写作过程:

2008611914765677801.bmp

从图中右栏来看,教师、学习者本人和文本均可以成为调动学生创作潜力的输入源。从图中左栏看,写作过程按箭头的方向成为一个可循环的过程。教师、学生本人和文本都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某一题目的语境,然后帮助他们确立此类文章的写作目的,接下来帮助他们考虑文章的语域(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出某一体裁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然后,学生结合写作过程的各种技巧(制定计划、写草稿、修改等)进行具体创作。从此意义上看,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过程一体裁教学法的写作过程不同于过程教学法中的写作过程,它已不是单纯的写作技巧的训练过程.而是将写作的各个要素调动在一起(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段),揭示出写作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行为,它是一个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他人、人与文本、人与社会多方位的互动过程。

过程——体裁教学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示范与分析:这一阶段类似体裁教学法中的范文分析。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一种体裁的社会交际目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通过体裁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语篇建构由浅层—— 语言要素,深层—— 语境要素和写作的交际目的等诸多综合因素构成。

2)模仿分析:通过模仿分析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商,使他们对某一体裁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中。这一阶段类似体裁教学法中的共同协商阶段。

3)技巧培训:可以在这一阶段着重训练某一写作技巧,比如如何撰写主题句等。

4)独立创作:给学生某一题目,根据范文中体裁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中的技能来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作中有拟定计划、打草稿和修改等写作过程。修改包括自己修改。小组互改和教师批改。

过程——体裁教学法的可行性在于使学生理解写作的本身是受语境制约并由交际目的决定的一种交际手段。写作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语言知识,又可以学习写作技巧。通过范文讲解、集体仿写、小组互改等步骤,学生可以分别或同时从范文、同学和教师处获得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输入。教学过程既能发挥教师和范文的指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性。

参考文献

【1】Badger,R.,& White,G.2000.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T Journal,54(2),153— 160.

【2】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3】Derewianka,B.1990.Exploring How Texts Work【M】.Newtown, NSW , Australia:Prima~ English Teaching Association.

【4】Eschholz P.A.1 980.The prose models approach:Using products in the process【A】.In Timothy R.Donovan,& Ben W.McClelland(Eds.),Eight Approach to Teaching Composition 【M】. Illinois: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5】Graves,D.H.1978.Balance the Basics: Let Them Write【M】.Ford Foundation:New York.

【6】Holec,H.1981.Autonomy and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Pergamon Press.

【7】 J Kay,H.& T.Dudley.Evans.1 998.Genre:What teachers think【J】.ELT Journal,52(4),308— 314.

【8】Lunsford,A.A.1 985.Cognitve studies and teaching writing【A】.In McClelland BW,& T.Donovan,(Eds.),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in Composition【M】.New York:Modem Language Associ—

ation of America.

【9】Pahridge,B.1 996.Genre,text type and the language learning classroom 【J】.ELTJournal, 53(4),249— 255.

【10】Teo,Peter.1999.Process writing:peer evaluation revisited【J】. REA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Advanc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11】Picas,A.1982.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 【M】.London: Macmillan.

【12】Swales,J M.1990.Genre An~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Tribble,C.1996. Wri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陈立平,李志雪.英语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报,1999,(1).

【15】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11—18

【16】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J.外语界.2001,(4):35—40.

【17】蒋家平.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外语界,1995,(4).

【18】雷卿.语篇衔接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3)-6—12.

【19】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新举措: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2000,(1):19—23

【20】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1997,(6):8— 15

【21】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42—46

【22】滕春红.英语语法与写作—— 对美国勘萨斯大学中国留学生英文水平的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23】于飞,张惠芬.写作教学中的“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内容教学法”浅析【J】.外语界,1996,(3):38— 40.

【24】吴锦,张在新.英语写作教学新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13—218.

【25】张吉生,周平.英语写作教学中“结果法”与“过程法”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

【26】张在新.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