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思想渗透性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09
/ 2

摘要:物理思想方法是人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所归纳总结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它具有较强的条理性与抽象性,贯穿于物理知识的汲取、加工、运用的全过程。本文就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思想渗透作为探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作为物理学科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物理教学 物理思想 渗透

一、正确把握学生学习中的"会学"和"学会".

物理学科的教学,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去引导学生"学会"一定的物理知识,更要教师巧妙地以物理知识的教学为依托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思想方法,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课改至今,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物理教师探讨的新课题,素质教育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是不是就不讲定义、公式,不讲解题步骤了?其实这些都是对新课改下物理课堂教学的误解。素质教育注重让学生体会思想方法,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掌握知识并提高自身能力;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学懂知识点,学会做题。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而应试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 "学会"和"会学"绝不是次序上颠倒,它们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课堂的教学目标指向是"学会",那么课堂的教学流程势必都是以知识和结果为中心,课堂目标的达成就是学生要掌握所学的知识,老师对知识要讲得清,学生能理解透,能解题就算万事大吉,而对于老师没教的新知识、新题型,则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把课堂的教学目标指向定位为是"会学"那么课堂教学的实施势必以学生掌握物理思想和学习方法为中心,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并能对知识灵活运用,最终成为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合格学生。有位美国学者曾经说过:不懂得学习的人,将成为新的文盲。而真正懂得学习的人,是能够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捕鱼的方法,那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学习。所以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传授,学生掌握好了自然能跳出题海,在知识的天地里寻珍探宝。真正的"学会"应该是"会学".

二、处理好物理思想方法和物理知识的关系。

物理思想方法是人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所归纳总结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它具有较强的条理性与抽象性,贯穿于物理知识的汲取、加工、运用的全过程。物理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宏观性思想方法,包括解析法、数形结合法、比值定义法、类比分析法、构建物理模型法、猜想与假设法、统计学思想方法、微元法等,第二类为技巧型思想方法,如整体和隔离法、控制变量法、临界问题分析法、等效转化法等。物理知识是物理思想方法的载体,要想让学生掌握思想方法,还是离不开物理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包括在形成概念、揭示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注重渗透内在的物理思想方法,久而久之,自然水到渠成。当然当掌握了一定的物理思想方法后,学生又会更迅速、更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使两者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地螺旋上升态势。所以说物理知识是物理思想方法的外衣,物理思想方法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内核。

三、物理思想渗透性教学的有效措施

那么如何把物理思想方法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严格遵循以下的三条原则,我们才能有效地以物理知识为平台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

(1)教学中化隐为显

其实我们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或多或多已经运用了不少的物理思想方法,但由于没有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不容易注意到。物理学科强调实践,强调精确,但还是符合哲学原理的,处理问题时,往往也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所以在物理学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型,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还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宜研究太复杂的物理问题,在学习中碰到的实际物体、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大都是理想化的模型。解决物理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迅速将所研究的问题归结到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上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建立模型,尤其对于新情境问题,这更是至关重要。有些老师在讲质点时,概念讲得很清楚,学生也能较好的进行运用,但就没能点出"一个物体在它的形状大小对我们解决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把它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这种做法就是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思想方法。没有将模型明朗化的意识,将导致学生长时间难以掌握这种思想方法。

(2)注重循序渐进

物理思想方法的掌握要远比单纯物理知识的学习要困难得多。因此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切忌急躁冒进,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按照教师引导,初步形成,内化应用的顺序逐步进行。比如等效转换法是我们物理中常见的一种思想方法,就是保证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转换成较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在讲解合力与分力时,这时候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刚入高中的新生,那么教师只要引导他们理解"合力与分力在效果上相同,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不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的前提下,作的一种等效转换"即可。在后面的学习中遇到等效电路、等效模型、等效过程等问题时,再一次次强化它等效替代的基本特征,并最终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

(3)让受教体独立思考

物理思想方法作为比物理知识更高层次的客观存在,仅仅靠老师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经过学生积极思维、自我感悟才能真正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方法之后,多让他们应用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到了高中学习的后期,更可以让他们对高中阶段遇到的物理思想方法自主进行归类整理,努力形成较为完整的物理思维体系。

结论:

方法的获得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有掌握了方法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也旨在说明只有强调思想方法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