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12
/ 3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结合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为目的,从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培养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双师型;校企合作

引言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近千所,占高校总数的9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工程人才的培养大国,但却不是培养强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1].基于此,2010年6月23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一个重大项目,目标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工程技术人才[2].该目标与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我们本着大学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卓越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一、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改革

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为"3+1"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和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训。前三年在校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每个短学期的企业实训,从而打造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去掉陈旧的知识,及时挖掘新知识、新技术,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拥有合理的知识体系;改进知识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在工作后才能根据社会经济的需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从而适应新形势,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不再仅以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定论,而是对某门课程学习的全程进行记录跟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全面的考核,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通过课外创新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前三年在校学习的每个学年,都设计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的环节,保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企业的文化、接受企业的熏陶、遵守企业的纪律、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把不同阶段的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为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训打下基础。

大学的最后一年实现完全企业环境下的实训,在此期间完成毕业设计。通过前三年阶梯式的不间断的企业实训,到大四时,学生基本具有了在企业独立顶岗工作的能力。这一年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实训的岗位情况,经过学校和实训企业的联合指导,按照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完成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完成了前三年的基本学习任务后,在最后一个暑假前,就让学生选择好实训的企业。在进入实训企业之前,学生首先要选择由学院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带着这个任务进入自己选择的实训企业。在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后,允许根据具体的工作以及企业的导师方向来提出新的毕业设计题目。经过学院的学术委员会研究,认为题目能够满足本科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后,正式更改题目,并且备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充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也保证了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毕业设计质量。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创新能力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创新的基础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尤其加强了实践部分的比重,建立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递进式、可操作性强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从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模拟企业项目的开发、假期企业实训、集中的企业实训、综合的毕业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1.讲练一体式教学

增加课内实验部分的比重,同时所有程序设计课程实现讲练一体式教学,使学生边做边学,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成效。

2.进行短期的企业环境体验

在大学一年级的短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能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此期间,安排3周的短期企业实训。学生进入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的企业,跟企业员工一样按时上班、下班、并做一些在这个阶段能做的具体工作,例如数据录入工作,体验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体会企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从而去掉自身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培养踏实认真的行事作风。

3.阶梯式课程设计

大一的短学期之前,学生已经学完程序设计导论课程,初步地了解c#程序设计语言、。net开发环境和面向对象的基础知识,在短期企业实训前安排2周的c#课程设计。主要由教师出几道模拟题目,指导学生进行开发,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主要由教师以要求的方式提出,学生只负责编码部分的实现。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过程,同时综合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编程能力。

大学二年级期间,学生学习了JSP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因此大二的4周短学期课程设计进行模拟企业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组成多个开发小组,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团队内部分工合作。需求分析、设计及实现等所有的过程均由学生完成,教师负责答疑、辅导及最后的点评,最后每个学生提交课程设计论文,总结自己负责部分的开发过程和经验体会。

大学三年级期间通过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ASP.NET程序设计、Java企业级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兴趣逐渐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具有明确的择业方向,因此这一阶段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向到具体的企业从事实际项目的开发,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向企业的技术人员学习,与他们合作完成企业的实际项目。

4.创新学分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大学生竞赛,如工信部的软件大赛,ACM/ICPC大赛等;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企业调研,例如通过到企业去应聘,了解企业急需的人才层次和类型,开学后要提交调研报告。对于在这些项目中取得良好成绩和效果的同学,给予创新学分奖励。另外,创新学分可以用校级及以上科技竞赛获奖、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与创新、参加企业实习与实践等多个环节来获得,学生在提交获奖证明或实践证明材料之后即可获得相应创新学分。

5.双导师制下的企业实训及毕业设计

通过上面分层次、递进式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到大四时,学生基本具有在企业独立顶岗工作的能力。因此这一年主要就是到企业顶岗实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后半年,学生需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题目主要为企业实际项目,毕业论文主要针对该实际项目内容进行撰写。

在整个实践体系中,每一部分都设置企业元素,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吸引企业的参与。

三、具备丰富工程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要培育卓越的工程技术后备人才,必须要具备一支优秀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也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打造一支胜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由校内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体,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助,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教学力量强、工程经验丰富、合格而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1.建设优秀校内专职教师队伍

软件工程专业拥有一批专业教学经验丰富、踏实肯干、富于奉献精神但工程经验不足的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断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定期选派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进行实地工作一段时间,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体验企业工程过程,积攒工程项目案例,丰富工程项目开发经验。鼓励专业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授课内容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将所掌握的工程经验传递给学生。将教师团队建设成高素质的、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堪当卓越工程师培养大任的师资队伍。

2.积极引进外聘兼职教师

积极吸引高水平的企业工程师成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实行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相搭配。兼职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授工程方面要求高的课程,但更多的是带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在理论知识体系、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经验形成互补,达到优化师资结构的目的。

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最后一年是企业实训,分别进行多个就业方向的实训,如J2EE、dotNet、嵌入式、移动软件开发等。我们目前已经与大庆的国家级软件园、国家级服务外包产业园、大庆油田、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与中软国际、东软集团、达内科技、北京科瑞尔思等多家国内知名IT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的企业实训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锻炼环境。

在企业实训中,重视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实训内容、实训安排以及实训过程管理等都和企业磋商并进行了详细设计。为了实现对学生实训过程的科学管理,编写了实训管理软件,每个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的账户,要求学生每周必须把实训情况通过软件进行汇报,每月把实训情况进行阶段总结,校内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批阅。学院定期安排教师走访实训企业,这样保证学校对学生实训的全程监控,最后根据企业鉴定和老师批阅情况给出学生的实训成绩。

通过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为国家和地方的IT产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后备软件工程师。同时,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辛钧。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

[2] 王占勇,陈惠芬,徐家跃,钱蕙春,江国健,金敏。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河南教育,2012,(4)。

[3] 曲明哲,解海。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