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卓越计划的工程经济课程体系改革设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03
/ 3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的重大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文章探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内涵与发展,并就适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经济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培养计划 工程经济 体系改革

一、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内涵与发展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涵
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这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工作思路,也是其内涵所在。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后备工程师。同时,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引导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启动“卓越计划”,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发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计划之中,由国务院多个部门、教育部多个司局联合实施。行业部门直接参与各领域的组织和规划,指导高校实施过程。工程院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士指导组给予指导。高校要主动联合有合作基础的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工作。教育部和多个部门,将认可一批企业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单位。该计划的培养领域包括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的相关专业。参加高校可以在传统产业相关专业中选择本校的优势专业培养工程师,要特别重视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工程师培养。[1]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养类型上也各有侧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然而,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应用型、设计型人才还是管理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分析及评价能力,纵观我国工程领域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建造师、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及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等,无一不涉及对工程经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可以说未来工程师肩负着技术使命、经济使命和社会使命。因此,无论企业还是高校,在实施卓越计划的同时有必要对人才加强工程经济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适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经济课程体系
(一)工程经济课程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工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887年亚瑟姆?惠灵顿出版的著作《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首次将成本分析方法应用于铁路的最佳长度和铁路的曲率选择问题上,并提出了工程利息的概念,开创了工程领域的经济评价工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工程经济学在美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格兰特等代表人物,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此后,工程经济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如日本的经济性工学和英国的业绩分析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工程经济学被介绍到我国。1984年,交通部组织编制了《运输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名词术语》的部颁标准,其中已经出现了工程经济学的若干基本概念。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工程经济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帮助工科学生自觉地从创新角度、经济角度、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去考虑技术问题的课程。[3]
(二)工程经济课程体系的相关课程
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s)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学科。即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术——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工程经济学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研究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或者说如何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以及服务的必要功能[4]。
本课程的先修课包括运筹学和经济学概论等。在运筹学里,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建立教学模型,来描绘某些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而对其进行量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经济学概论里,要求学生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进行经济分析的方法,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系统帮助工科学生掌握技术方案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技术创新理论与思维方法,并灵活地将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产品开发、工艺选择、设备选择等工程实践活动,对于完善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经济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5]。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
(1)培养学生利用相关理论选择技术上、经济上最优和最合理方案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了解国家和建设部门制定工程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依
(3)通过学习,使学生清楚工程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了解工程经济学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获得经济增长的。
(三)适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经济课程体系改革设想
1.适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工程经济课程应着眼于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以技术创新为龙头,以经济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为核心,以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创业计划为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内容体系上可以借鉴一些高校的成功经验,以培养工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增强经济观、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目的,按技术创新、经济评价、可持续评价三大核心,重构教学体系与内容。课程内容可以分为技术创新、技术方案经济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综合应用四大模块:
首先从工程人员承担的技术创新责任出发,通过技术创新概念、方式、以及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等的剖析,增强工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过渡到工程人员所肩负的经济使命上,通过讲解技术方案经济性评价中常用的一些概念(如投资、成本、税金、利润、资金时间价值),使学生掌握经济评价基本指标与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基本指标与方法对产品开发、设备选择、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接着提出工程人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损害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不以环境的破坏和恶化为代价,要保证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使用和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使学生掌握技术方案资源与能源综合利用效果评价、环境评价、社会评价基本要点与基本方法;最后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创业计划书的编制,案例阅读与讨论,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应用上述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课程学习的实用价值之目的。
另外,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需求,力求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针对一些工科专业的学生还应适当安排财务管理、工程造价以及合同管理等相关的选修课程,加强对未来优秀工程师的经济意识及管理意识的培养。
2.适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因此,适用于该培养计划的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推广采用多媒体教学。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课件,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细致,并配以图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2)建立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网站,把教学课件、工程案例、练习题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发到的网站上,为课堂教学开辟另外一条有效渠道,同时也为校企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教学交流的平台。
(3)工程经济课程倡导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可适当引入“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及“案例分析法”等启发式教学方式。例如,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后讲理论与方法,然后给出问题答案;注重引入案例教学法,阐述技术创新、经济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性、原理与方法,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创新观念和系统观念。
3.适用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考试评价制度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方法运用得当,可以推进良好的学风建设。工程经济学中有许多比较复杂的公式,为了避免学生将主要精力花在死记硬背这些公式而忽略更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为了防止学生由于背诵这些公式而对本课程产生厌学心理,可以在部分工科学生中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也可以在小班中试行自选等级考试制度,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该门课程的考试类型及专业模块,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课程考核方式的一种创新实践。
四、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责任。“工程经济”要传达给工科学生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市场经济里,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必须明白产品的价值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产品、选择工艺时就决定了的,所以必须关注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集约利用等问题。通过工程经济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收获到经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理念,通过掌握技术方案经济分析、可持续评价方法,灵活地将这些理念与评价方法运用于产品开发、工艺选择、设备选择等。该课程体系改革如果能够按照预期的设想得以实现,相信对于完善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使这些未来的卓越工程师们树立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秦福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J].广西:广西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2011.
[2]林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J].北京: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2011.
[3]刘秋华.技术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刘晓君.工程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吴添祖,虞晓芬,龚建立.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安徽省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