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双侧耳廓软骨骨化的患者。患者女,62岁,因"双耳廓逐渐变硬5年"入院,查体示双侧耳廓触之变硬,活动度减低。颅骨三维CT示双侧耳廓对称性呈骨性密度改变。耳廓软骨活检术病理结果示组织表面被覆纤维组织,其下为软骨及成熟的松质骨,其中可见部分软骨骨化。诊断为双耳廓软骨骨化。本病临床罕见,需与耳廓软骨钙化鉴别,同时应详查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磷,肾上腺皮质功能,排除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该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软骨肉瘤是发生在软骨细胞的继骨肉瘤之后第二高发骨恶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因发生部位及组织学分型不同,软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差异较大。恶性程度较高的软骨肉瘤极易复发。对于长骨低级中心型软骨肉瘤可行病灶内刮除并给予辅助治疗,而发生于骨盆及脊柱的软骨肉瘤,多选择广泛性切除,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软骨肉瘤的治疗研究仍在不断完善,作者对软骨肉瘤的临床诊疗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软骨肉瘤 流行病学 临床病理学 治疗应用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以拓展手术范围,改善手术疗效.方法(1)用自体软骨进行鼓膜修补;(2)在乳突根治术后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3)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结果(1)软骨组的鼓膜愈合率为93.4%,颞肌筋膜组为80%.两组的听力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的43耳中有40耳一期愈合(93%),干耳时间平均为4.19+1.00周.对照组干耳时间平均为5.54+1.83周.二者有显著性差异.(3)41耳粘连性中耳炎术后平均骨气导差为27.9+10.7dB.共有18耳(43.9%)术后骨气导差<20dB.有26耳术后提高>15dB.术后24耳(56%)的鼓室接近正常.结论(1)软骨是修补鼓膜穿孔的一种好材料.(2)应用软骨同时修补鼓膜并重建外耳道后壁,不仅能够缩短干耳时间,改善听力,而且免除了二次手术,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3)应用软骨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疗效有所提高,但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 标签: 软骨 鼓膜穿孔 鼓室成型术 粘连性中耳炎
  • 简介:目的:分析软骨肉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瘤,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瘤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瘤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瘤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的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 标签: 软骨肉瘤 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 钙化形成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摘要肋软骨是临床常用的填充、支持材料,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肋软骨采集术后胸廓畸形时有发生。为了有效降低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充分地探索。通过文献复习,作者对肋软骨取出术后胸廓畸形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即在合理选择手术部位、软骨切取量的基础上,术中通过保护骨-软骨连接处和一定长度的肋软骨、封闭软骨膜、回植软骨碎屑等方式来进行预防。此外,术后还应限制胸廓的活动度和呼吸幅度,如外固定和限制体育锻炼等。

  • 标签: 肋软骨 胸廓畸形 肋软骨采集
  • 简介:摘要髌骨软骨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髌骨软骨损伤和退行性变的疾病,又称膑骨劳损。多发于老年人、运动员,主要表现为髌骨后疼痛、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本文阐述了髌骨软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及康复等方面研究进展,如手法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理疗。通过以上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一定效果,用非手术治疗一方面患者减轻痛苦,另一方面减少手术中的风险,以及手术产生的后遗症。值得在康复治疗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软骨细胞在纤维胶内体外生成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将4—10×107cells/mL细胞/毫升的软骨细胞植入纤维胶,在体外培养2个月后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细胞在纤维胶内产生大量的软骨特异性Ⅰ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结论:纤维胶内的软骨细胞可在体外培养的环境下生成大量透明软骨基质.

  • 标签: 组织工程 软骨 实验 纤维胶 胶原 蛋白多糖
  • 简介:关节软骨因损伤而导致衰退,甚至发生退化性关节炎,有近70%的65岁以卜老年人受退化性关节炎的影响。目前,仍缺少一套治疗退化性关节炎及阻止其继续恶化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软骨组织工程 退化性关节炎 关节软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软骨肉瘤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软骨肉瘤MRI增强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2例患者均伴有软组织肿块,其中来源肋骨11例,肩胛骨6例,骨盆5例,MRI表现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等或长T1、长T2信号,T2WI高信号内见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小叶间隔呈环状、弧状或不规则强化,小叶则无强化。结论MRI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软骨肉瘤尤其软骨小叶间隔的信号特点,对临床诊断与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软骨肉瘤 小叶间隔 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基于CT表现的髁突骨软骨瘤分类方法及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4年7月治疗的79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依据CT分为Ⅰ型(外生型)和Ⅱ型(弥散型),依据分类选择不同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1个月(6~120个月)。结果:Ⅰ型(外生型)64例(81.0%),Ⅱ型(弥散型)15例(19.0%)。Ⅰ型又可分为5种亚型,前/前内侧(56.2%)、后/后内侧(4.7%)、内侧(15.6%)、外侧(6.3%)、巨大型(17.2%)。对Ⅰ型患者的治疗以单纯瘤体切除术为主,Ⅱ型则需采用髁突次全切除及正颌手术治疗或全切除术及肋软骨瓣转移重建术。在随访期内未发现肿瘤复发、髁突吸收及新畸形形成,患者面形基本得到恢复。结论:基于CT影像学特点对髁突骨软骨瘤进行分类,对术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骨软骨瘤 髁突 分类
  • 简介:细胞骨架(cytoskeleton,CSK)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它既具有产生主动变形的能力,又具有抵抗被动变形和受力的能力。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等重大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细胞骨架研究是当前细胞生物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就软骨细胞骨架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骨架 软骨 细胞生物学 纤维网架 真核细胞 细胞形态
  • 简介:软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包括多种亚型,低级别软骨肉瘤的预后良好,通过规范的外科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但不当的诊疗过程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软骨肉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放疗和挽救性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

  • 标签: 软骨肉瘤 骨肿瘤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骨软骨瘤的ICD-10编码进行浅析,以提供相关医学工作者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医学资料,对骨软骨瘤的ICD-10编码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其编码的分类和特点。结果:根据ICD-10编码系统,骨软骨瘤的编码为M42.9,属于骨和关节疾病的一种分类。该编码具体指代“非特指的骨软骨瘤”,在医学诊断和统计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对骨软骨瘤的ICD-10编码有着明确的分类和编码规范,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准确、快速的诊断和统计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应当遵循ICD-10编码规范,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标签: 骨软骨瘤 ICD-10编码 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内镜下屏软骨应用于鼓膜修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的资料为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治疗,修补材料为耳屏软骨-软骨膜,术后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听力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的完成手术,100例患者在术后未出现耳鸣加重,眩晕,气鼓导听力下降的情况。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鼓膜愈合的患者为96例,愈合率为96.00%,在一个月后至一年的时段内患者的鼓膜愈合率有所下降,但不同时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一年后患者的气导听阀,气骨导差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在鼓膜修补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听力,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耳内镜 耳屏软骨-软鼓膜 鼓膜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廓软骨构建鼻中隔延伸物复合体重置鼻尖位置和重塑鼻尖形态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17例低鼻患者为研究对象,17例患者中男2例,女15例;年龄19~39岁,平均27岁。17例患者均为初次鼻整形病例。术中在全身麻醉下行鼻整形术。切取鼻中隔软骨作为鼻中隔延伸移植物延长鼻中隔尾端;切取自体耳廓软骨制备成:撑开移植物、鼻小柱支撑移植物、抗回缩移植物、帽状移植物,以加强支架的稳定性及抬高鼻尖,调整鼻尖形态。鼻背使用膨体材料充填。运用数字化面部扫描技术对术前术后鼻部结构进行测量。以SPSS 22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12个月,平均7.6个月。17例患者均对术后鼻形态、鼻长度、鼻尖高度满意。鼻尖触感自然,无感染,无假体移位、皮瓣坏死,无耳廓变形等并发症。术后鼻长增加(3.60±0.77)mm、鼻尖高度增加(3.61± 0.64)mm;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203、-23.132,P值均<0.001);鼻唇角较术前减小(3.40±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5,P<0.001)。结论运用鼻中隔软骨联合耳廓软骨构建鼻中隔延伸物复合体重置鼻尖位置和重塑鼻尖形态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耳软骨 鼻中隔 软骨 外科,整形 鼻成形术 鼻中隔延伸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O1(FoxO1)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对大鼠骨折愈合及软骨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骨折组、干预组,每组10只,骨折组和干预组制备右侧股骨中段骨折模型,待各组大鼠完全清醒后,干预组尾静脉注射溶于15 ml林格氏液的200 μg pcDNA3.1-FoxO1重组质粒,假手术组和骨折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6 d后,比较各组大鼠股骨密度、骨折区骨痂面积及骨痂组织中FoxO1、VEGFA、新生血管形成标志物CD31蛋白表达量。结果干预组和骨折组大鼠软骨组织中FoxO1、VEGFA、CD3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大鼠软骨组织中FoxO1、VEGFA、CD3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骨折组(P<0.05);干预组大鼠骨折区骨痂面积显著高于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3±0.05)cm2比(0.12±0.02)cm2,P<0.05];各组大鼠股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O1可能通过上调VEGFA而促进软骨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叉头框蛋白O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D31 骨折 骨折愈合 骨密度 骨痂面积
  • 作者: 杨泽龙 蒋婷 陈竹 冯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骨科,四川南充 637000,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烧伤整形美容科,四川南充 637000,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复合构建软骨组织工程三维纳米支架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将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溶于三氟乙醇和水混合溶剂中制成静电纺丝溶液,制备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测定其纳米纤维直径、吸水率、表面接触角和降解率及生物学特性。兔软骨细胞种植于支架上,用细胞计数试剂盒评估细胞存活情况。结果在静电纺丝浓度范围80~120 mg/ml,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比例6.0∶0.5∶1.0条件下,可成功制备出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当电纺液浓度为10%时,纳米纤维直径相对均匀,无串珠形成,支架纤维直径(289.5±162.9)~(414.7±71.5) nm。经过理化检测显示: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触角最高达(34±15)°,30 d时降解比较稳定,降解率最高达68%,软骨细胞在支架上24 h存活率最高达70%。结论以胶原-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制备的组织工程软骨纳米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物理和生物学性能,在组织工程软骨构建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 标签: 胶原 透明质酸 硫酸软骨素 静电纺丝 软骨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