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主要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对23例平均年龄63岁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后X线片及肩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9个月到2年6个月(平均1年)的随访,骨折均获性愈合,NEER评分优1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2.6%。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 复杂
  • 简介: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合收集开髓、扩髓操作时产生的胫骨干骺部碎屑治疗胫骨骨折不连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3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碎屑治疗胫骨骨折不连41例,并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41例胫骨骨折不连均获得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5.5个月。伤口无感染,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根据Johner—Wruhs评定:优28例,良9例,可3例,筹1例,优良率为90.2%。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收集开髓、扩髓时的碎屑治疗胫骨骨折不连,避免了取自体髂骨的并发症,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同样适用于新鲜胫骨骨折的治疗。

  • 标签: 胫骨 骨折 骨不连 骨碎屑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折不连患者接受单臂外固定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的84例胫骨骨折不连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患者进行分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临床研究表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7.5±3.4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4±0.8个月),治疗有效率是97.62%,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5.4±3.2d),平均愈合时间10.9±1.4个月,有效率是66.6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观察组感染率9.52%,对照组感染率是7.14%,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胫骨骨折不连使用单臂外固定架联合治疗安全性高,可靠,是非常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不连 单臂骨外固定架 植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平面截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胫骨大段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普爱医院修复重建科接受治疗的28例胫骨缺损患者资料。根据方法不同分为搬移组和联合搬移组(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搬移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38.6±3.2)岁,缺损长度(8.0±0.5) cm。联合搬移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9.1±3.9)岁,缺损长度(8.3±0.3) cm。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接点愈合时间、功能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搬移组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4个月;联合搬移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8个月。联合搬移组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8.4±0.7)个月短于搬移组(13.3±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4±1.3)、(7.4±1.2)个月,对接点愈合时间分别为(210.2±9.1)、(206.2±9.8)个月,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MI愈合评价:搬移组优6例,良5例,可3例;联合搬移组优8例,良4例,可2例;两组优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功能评价:搬移组优7例,良3例,可3例,差1例;联合搬移组优8例,良5例,可1例,两组优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搬移组针道感染3例,对合端不愈合1例,下肢力线不良2例,皮肤下陷2例,固定针松动1例,关节僵硬5例,牵拉延迟愈合3例;联合搬移组针道感染1例,下肢力线不良2例,皮肤下陷3例,关节僵硬3例,牵拉延迟愈合2例,再骨折1例。结论双平面截搬移联合锁定钢板外置治疗下肢大段缺损,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更短,疗效更满意。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延长 外固定支架 胫骨骨折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带锁钛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带锁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对比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好转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6个月后,观察组的融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带锁钛内固定能够显著提高愈合率,提升症状好转率,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锁钛板内固定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GSS内固定和改良椎减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改良手术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过平均1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获1~3级恢复,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切口感染,26例患者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过治疗护理已痊愈。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GSS-Ⅳ内固定系统 有限椎板减压 小关节突间植骨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内固定联合医用诱导基质植入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7月-2015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4.6岁。按AO分类全部患者均属于C型骨折。均采用沙滩椅位,经肩关节前入路、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联合医用诱导基质植入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3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肩关节Neer评价标准,平均为88.3分(81-93分),优9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87.5%。根据肘关节Mayo评价标准,平均为92.3分(89-96分),优9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达93.3%。结论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钛内固定联合医用诱导基质植入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可靠方法,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有限切开 锁定加压钛板 肱骨干粉碎性骨折 医用诱导骨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采取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四肢创伤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资料抽取74份进行分析,随机均分2组各37例,参照组为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治疗患者,研究组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及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治疗患者,总结不同方案的适用性。结果 研究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均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几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及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治疗四肢创伤骨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由于手术带来的损伤,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术后出现各种不良事件的几率,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使其拥有更高质量的术后生活,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创伤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的患者66例参与研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同种异体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椎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7~2008.03沧州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同种异体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椎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同种异体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伤椎的高度,避免远期椎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椎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腰椎骨折 内固定术 植骨 椎弓根钉
  • 简介:颈椎前路减压后行是一项重要操作,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颈椎前路打骨器,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颈椎前路植骨 临床应用效果 减压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腕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Herbert螺钉结合自体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腕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用Herbert螺钉结合自体移植治疗。47例患者皆随访6~12个月,采用Krimmer评分标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次研究47例患者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愈合,其中优28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总有效率93.62%(44/47)。结论腕舟骨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Herbert螺钉结合自体移植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腕舟骨陈旧性骨折 Herbert螺钉 自体骨移植植骨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侧凸融合术中使用原位自体移植加Osteoset材料与单纯取自体髂骨移植的融合效果比较.方法对57例11~18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经后路Moss-miami内固定系统进行矫形融合手术.在融合术中分为两组,实验组:27例取自体移植加Osteoset材料,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取自体髂骨移植.随访时间平均1.9年(1-3年).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影像学评估.结果实验组:术前单纯胸弯、腰弯平均Cobbs角为58度术后矫正至21度.术前双弯术前胸弯平均Cobbs角为53度术后矫正至19度,腰弯平均Cobbs角为47度术后矫正至16度.对照组:术前单纯胸弯、腰弯平均Cobbs角为56度术后矫正至22度.术前双弯术前胸弯平均Cobbs角为55度术后矫正至18度,腰弯平均Cobbs角为49度术后矫正至17度.两组随访过程中都没有明显矫形度丢失,临床及影像学没有假关节形成.结论在脊柱侧凸融合术中,Osteoset材料加原位自体移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原位自体骨移植 脊柱侧凸 Osteoset植骨材料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髓内钉入口处骨质供,在断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5年8月,对需要开放复位的52例胫骨干及股骨干骨折予顺行交锁髓内钉静力型内固定的患者,以自制取骨器钻取髓内钉入口处松质,于断端进行处理,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可取出一定量的松质柱用于断端,促进了骨折愈合。所有病例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最短7周,最长18周,平均11.7周。均未出现不连或延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对需要开放复位的胫骨干及股骨干骨折患者予顺行交锁髓内钉静力型内固定时,可钻取髓内钉入口处松质,于断端进行处理,以促进骨折的愈合,且无需增加新的创伤或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下肢 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植骨
  • 简介:片钉内固定+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片钉内固定+术MasonⅢ型骨折,作者认为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如果关节面骨折块>3块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槽自体髂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术后不连患者18例,年龄23~62岁(46.3±9.9).受伤机制车祸8例,高处坠落5例,摔伤3例,其他外伤2例等.所有患者于股骨干不连处开槽自体髂骨,术后严格卧床,下肢皮牵引3-6个月.结果所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9个月至2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8±1.44(3~8)个月.结论开槽自体髂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不连是一种有效方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椎间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0例,其中行椎间融合的患者共46例,行后外侧融合的患者共24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融合率、JOA下腰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椎间融合组低于后外侧融合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融合率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但两组相比较JOA升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椎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均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有效的手术方法,两者融合率相似,后外侧融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但规范的操作是融合率的保证。

  • 标签: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患有粉碎性跟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64例患有粉碎性跟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2例。采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跟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足部功能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患有粉碎性跟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解剖型锁定钢板 内固定 跟骨骨折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