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微创技术治疗SchatzkerV型及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我们采用双锁定小切口经皮置钉治疗SchatzkerV型及V1I型胫骨平台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45.6岁,随访时间为6-18个月。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而发生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在随访期间骨折全部愈合,按改良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2,得95以上分者15例,90分以上者4例,87分以上者2例。结论双锁定小切口经皮置钉是治疗SchatzkerV型及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技术 锁定板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治疗42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Ⅰ、Ⅱ型10例(17.4%)Ⅲ、Ⅳ32例(82.5%),年龄30~60岁,平均48.5岁。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不连3例(7.6%),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12.0%),表明良好的复位及空心钉锁定的固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空心钉锁定板 股骨颈骨折 骨不连 无菌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固定治疗桡骨下段长斜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臂中下段前正中切口入路暴露桡骨下段骨折,予以复位后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塑型后予以固定骨折断端17例,术后随访时记录患侧和健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桡偏尺偏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力量,随访时拍摄患X线片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患儿肘关节功能。结果17例全部活动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5个月。根据Anderson前臂骨折术后功能评价标准,15例为优,1例良,1例可。结论桡骨下段长斜形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塑型后予以固定,其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活动。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治疗中锁定加压接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非锁定加压接骨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最早负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最早负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治疗中锁定加压接骨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最早负重时间,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折治疗 锁定加压接骨板 治疗效果
  • 简介:背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多数学者推荐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锁定加压钩接骨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43.2±20.1)岁;跌倒摔伤17例,交通伤7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d,平均(3.1±1.8)d。按照Lawrence-Botte分类法:Ⅰ区21例,Ⅱ区11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采用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3±3.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再移位、接骨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2±1.8)周,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保守治疗后逐渐愈合,其余30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平均(6.7±1.5)周,12周VAS评分平均(0.6±0.3)分,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94.2±3.6)分。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骨折端固定可靠,术后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但应根据骨折类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接骨(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39例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按照Ronzo-Evans分型方法进行骨折分型,分析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3h平均2h;手术中失血量为500ml-1000ml,平均750ml;39例获6-28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9例,良5例,中5例,总优良率87.18%,LCP有1例断裂骨折未愈合余38例术后均愈合,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强与接骨的固定效果,提高螺丝钉接骨成角稳定性,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可达到良好稳定效果。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96.1±2.4)min,术中出血量为平均(299.4±24.6)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9.5±21.3)d;均无钢板松动、髋内翻、断、脱钉、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33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手术后2周、1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治疗粗隆间骨折能够形成稳定的三维立体结构,操作简单,患者骨折愈合快,无不良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板 粗隆间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完整的外侧壁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采用锁定接骨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以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CT证实为外侧壁粉碎的AO/ASIFA3型骨折、接受锁定接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且随访超过18个月者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岁)。术中在牵引床辅助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采用对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倒置固定,10例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接骨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并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4例患者中,手术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1.7%。术后3个月时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18-44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62-86分,平均71.4分。无复位丢失、内固定失败等。结论采用锁定接骨治疗外侧壁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锁定接骨板 外侧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应用锁定接骨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急诊手术,术中采用锁定加压接骨内固定治疗。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情况,临床治疗疗效,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6~40个月的随访,术后3例发生切口红肿,经消肿以及局部理疗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4例发生创口坏死,经消肿处理后观察坏死皮缘结痂,脱痂后均切口愈合。2例切口坏死继发感染,经抗炎、消肿、切除坏死组织以及VSD技术治疗后均切口愈合。根据Johner-Wruhs评分制定的踝关节骨折疗效进行判定,效果为优的人数占比为40.00%(8/20),效果为良人的数占比为30.00%(6/20),效果为可的人数占比为15.00%(3/20),效果为差的人数占比为15.00%(3/20),优良率为70.00%(14/20)。术后20例患者的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5.00%(3/20),关节僵硬发生率为10.00%(2/20),骨折愈合时间8~36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4±3.7)周。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75.00%(15/20)。20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5.2±8.2)min、(1.9±0.3)万元、(9.1±1.4)d。结论急诊应用锁定接骨治疗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创伤性关节炎以及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Pilon骨折 急诊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锁骨远端锁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研究组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对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91.20±3.90)、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96.20±3.11),常规组患者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为(80.11±2.54)、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85.40±3.88),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利用锁骨远端锁定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锁骨远端锁定板治疗 锁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普通接骨锁定接骨治疗成人闭合性跟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跟骨折68例(72足),男56例,女12例,4例男性为双侧。年龄18~71岁,平均35岁。应用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15足,Ⅲ型46足,Ⅳ型11足。其中应用非锁定接骨治疗44足(A组),应用锁定接骨治疗28足(B组)。排除术前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同侧血管损伤及同侧下肢开放性损伤患者。结果两组64足切口一期愈合,5足切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给予换药后瘢痕愈合,3足出现皮肤软组织缺损内固定物外露,换药清创后行同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手术前后B觟hler角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3例(64足)获得随访,随访12~26个月,应用AOFAS评分评价,优(90~100分)49足,良(75~89分)13足,一般(50~74分)2足,优良率96.9%。结论应用锁定与非锁定接骨治疗闭合性成人跟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方法的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跟骨 骨折 内固定 锁定接骨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Rorabeck 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PDF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3例伴严重骨质疏松(T值≤-2.5 SD)的初次TKA术后Rorabeck Ⅱ型PDF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65~85岁[(75.2±6.5)岁]。患者均行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术。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早期规范的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术后3,6,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12个月骨密度,评估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72个月[(43.2±19.9)个月]。手术时间为90~135 min[(103.8±12.6)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50 ml[(150.0±45.6)ml]。术前、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14.6±7.8)°、(90.4±8.0)°、(97.3±4.8)°、(98.1±6.3)°(P均<0.05)。术后3,6,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0.2±2.2)分、(84.6±2.9)分、(87.3±3.3)分(P均<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术前、术后6,12个月骨密度T值分别为(-3.8±0.6)SD、(-3.4±0.6)、(-2.9±0.6)SD(P均<0.05)。1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行二次自体髂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术后骨折愈合良好;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经口服利伐沙班片后均治愈;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轻度屈伸受限,经股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及功能康复后改善。结论对于TKA术后RorabeckⅡ型PDFF,采用单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骨密度显著提高。

  • 标签: 假体周围骨折 股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骨折固定术,内 骨质疏松
  • 简介:良性骨肿瘤在四肢骨中比较常见,体积较小者,通常在摘除肿瘤后采用自体移植填补肿瘤残留的空腔。取髂骨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之一,髂骨嵴是最常用的自体供区,尤以髂后上棘区和髂前上棘区松质量大。因髂骨中松质含量大,厚,移植后同受区连接快,无异体排斥,诱导性强,常用于不连。另髂骨与股骨头均为松质,生物相容性好,成能力强,愈合快,也常用于股骨头坏死治疗。

  • 标签: 植骨治疗 良性骨肿瘤 围手术期 肿瘤患者 髂骨植骨术 自体骨移植
  • 简介:重度腰椎滑脱,是指滑脱移位大于50%,按Meyerding分度在Ⅲ°以上,可并发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腰痛、脊柱畸形及特殊的蹒跚步态,病情持续发展可出现下肢神经和马尾神经症状.我院从1996年~2001年,采用Steffee钢板加椎间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12例,效果满意.

  • 标签: STEFFEE钢板 椎间植骨 治疗 重度腰椎滑脱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伤椎内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内联合椎弓根内固定,重建了椎体高度,有效建立椎体前中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伤椎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下面就我院自2001~2005年对被确诊为LSS并手术的18例患者的发病情况、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满意率情况进行分析,椎管狭窄减压及椎间内固定需时较长,全椎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者卧床8周

  • 标签: 减压植 固定治疗 植骨
  • 简介: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9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并发症,术后12周X线观察显示块良好愈合。结论:医生与护士的默契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椎前路 植骨融合 手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