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模糊限制语广见于话语活动,然而,模糊限制语是否服务于话语者意识形态需要且表现其意识形态呢?它是否有助于话语活动双方构建各自的话语权势关系?为搞清上述问题,本文投射理论批评话语分析为指导,采集了10篇英美政界人物英文访谈文本作为语料,从上述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对比分析采访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使用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采访双方在间接缓和语使用量类型上都有一定区别,这说明对话双方通过使用不同类型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来表述各自立场、意识形态,并直接间接地构建各自在对话中权势地位。

  • 标签: 投射理论 批评性话语分析 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权势关系 意识形态
  • 作者: 于兰芳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10-11-21
  • 出处:《时代英语报》 2010年第11期
  • 机构:模拟实践法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模拟,即让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模拟的各种生活情景中进行角色演练,从而达到半真实的交流效果。其二是实践,即通过将课堂内外语言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来描述事件、表达观点和进行社会交流的能力,从而达到真正用英语交流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小花杨晓娜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10-11-21
  • 出处:《时代英语报》 2010年第11期
  • 机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所以,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死记硬背,很容易的也很自然的就能发生作用,就会成为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一门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听读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运用实物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身边实物,让学生它们进行观察研究。通过让学生观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并加深学生阅读内容理解。

  • 标签: 教学 学生 创造 教学环境
  • 简介:藏敦煌P.3861号文献中梵汉音资料所呈现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河西方音特点,如清浊界限禾甚分明,鼻音声母m、n、η有向mb、nd、ηg演化迹象,舌上、齿头、正齿三组字混用,宕、梗、通摄-η尾消变,宕摄元音高化,-m、-n尾也有消变痕迹,等等。与12世纪西夏梵汉音资料相比照,可以知道西夏与敦煌河西方音有明显承续关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梵汉对音 河西方音
  • 简介:阿尔泰语系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历史比较得到了充分实践。尽管如此,直到现在同源词存在仍受到怀疑,历史比较基本原则依然遭到质疑。以往研究语音对应规律关注要比对语义关注多得多。在重新审视阿尔泰语系比较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方法突破时,语义相近原则应得到重视。语义分析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有利于重新审视历史比较、与语音对应规律协同作用、为辨别同源借用提供理据。

  • 标签: 同源词 语义 语义分析 蒙古语族 满—通古斯语族
  • 简介:“の”仅次于“は”是脸谱复杂格助词,它紧缩伸展修饰功能已使散文语层峦迭嶂,语义变幻莫测。而在诗家语里“の”既能屈又能伸特性起着不可或缺修辞功用,它变异修辞使诗歌意像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突出。

  • 标签: 日语 格助词“の” 修辞功能 《古今和歌集》 语义 名词
  • 简介:英语句子中表达原因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连词(起连接作用成语)加从句表示原因1.连词because.for,since.as加从句表原因。如:1)Hemusthavepassedthisway,becausethereisnootherroad他一定从这条路走了,因为没有别的路。

  • 标签: 表达法 短语介词 连接作用 PASSED VIRTUE doing
  • 简介:在特殊问句中,为了使表达语气更强烈,英语常在特殊疑问词后附加上一些表示“究竟”词语,下面试列出一些,供参考:1.Whatexactlydoyouwant?你究竟要什么?2.Whatonearthdoyoumean?你究竟是什么意思?3.Wheneverdidyoudropit?你究竟什么时候丢失这个东西?4.Whatthedevilhappened?究竟发生了什么?5.Whothedeuceisthat?那究竟是谁?

  • 标签: 表达法 特殊疑问词 DOING EXACTLY YESTERDAY
  • 简介:贵刊1995年第8期刊登了《谈谈原因表达》一文,笔者读后受益匪浅。美中不足是,该文介绍是单一原因种种表达,而在语言实践中我们常常需要表达多种(两种两种以上)原因,这时单一原因表达往往难以适用。本文将就多种原因表达作一探讨。1.whatwith…andwhatwith…这是多种原因最常见表达,意思是“一方面由于……另一方面由于

  • 标签: 表达法 语言实践 HARDLY MISTAKE HOTEL 安东尼奥
  • 简介:目前,有关祈使句中文日译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日文中译研究较为普遍.本文着重中文祈使词'使、叫、让'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定数量例句考察分析,总结出了中文祈使句在译成日文时几种译.

  • 标签: 祈使句 汉语 日语 直译 加译 语序
  • 简介: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正确答案。1.__writerand__poetistoattendtheeveningparty.A.The…/B.The…theC.A…aD.A…/y.TllcywillleaveforDahan、比r=eo’dock.A.11.fOIC.O。ID.3ftCO3.*O.,aCh0门】Cr{hehO5t。fLid〔IZ卜ICeyamlnah00.

  • 标签: WRITER party leave EVENING attend trouble
  • 简介:-ed不仅可以加在规则动词后构成过去分词,而且可以加在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后构成形容词。其加-ed方法以及-ed发音规则等基本与过去分词一样,所以有的语法学家称其为“假分词”(quasi-participle)。这样形容词在构成、性质、使用诸方面都有着自己特点。

  • 标签: ED 语法学家 名词短语 名词词组 转类 构成方法
  • 简介:秦始皇陵一、二号铜车马两服马外胁环带上,都系结着一个横丁字形物件.这个物件,应定名为“胁驱”而不是“方釳”;环绕服马马腹,应该与环绕骖马马腹一样定名为“Xian”。

  • 标签: “胁驱” “方釳” 词义 古代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