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Zn^2+依赖性内肽酶,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转运、组织重塑,MMP-9是MMPs家族中最大的成员,主要降解Ⅳ型胶原,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对细胞的迁移、侵袭、活化及动脉硬化的形成,血管重塑起重要作用。特别是MMPs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的平衡状态(MMPs/TIMPs)决定了人体的生理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MMP-9 TIMP-1表达 鼠肾组织 苯那普利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慢肾宁合剂与洛汀新联合使用对早期糖尿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在糖尿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洛汀新;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慢肾宁合剂与洛汀新.12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空腹血糖(FBG)、血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两组均能较好地降低症状积分、空腹血糖和血压,但治疗组更能显著减少UAER,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肾宁合剂联合洛汀新对减少早期糖尿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洛汀新 对照组 治疗组 合剂 微量白蛋白尿 基础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圣地红景天对1型糖尿大鼠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及肾脏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45只,单侧肾切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NC组),模型组30只,后者按55mg/kg体重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模型。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模型组(DC组)、糖尿治疗组(DR组)各15只。分别于第4、8、12周时检测各组血尿素氮、肌酐及尿肌酐、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同时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留取肾脏组织分别作光镜、电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TGF-β1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R组24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下降,肾组织中NDA含量下降,Cu-Zn-SOD及GSH-Px活性升高;与DC组相比,DR组尿蛋白排泄率减少,早期肾小球高滤过减轻,病理检查示系膜增生明显减轻,电镜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轻于DC组,免疫组化分析示DR组TGF-β1表达较DC组明显减少。结论:圣地红景天可以有效减轻糖尿大鼠的肾脏损害,其对糖尿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降低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圣地红景天 糖尿病 抗氧化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型糖尿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益肾降浊冲剂在治疗糖尿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丹麦学者Mogensen糖尿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选取DKDⅢ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益肾降浊冲剂每次10g,1天3次。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有2例、治疗组有3例患者因失访未完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益肾降浊冲剂加常规西药治疗能降低脾肾气虚型DKD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 脾肾气虚型 益肾降浊冲剂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CKD)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心血管疾病和临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使用磷结合剂是治疗高磷血症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临床常用磷结合剂包括传统含铝、含钙磷结合剂和新型非钙非铝磷结合剂。近年来多项证据显示,含钙磷结合剂的使用与CKD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相关。

  • 标签: 含钙磷结合剂 慢性肾脏病 临床应用 透析患者 矿物质 高磷血症
  • 简介: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定于2012年10月10日~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每年一次的学术年会是中国肾脏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为从事肾脏临床的医护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了解肾脏学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培养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学术交流水平和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广大医护人员学习现代肾脏诊治知识、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极好机会。中华医学会肾脏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除设立多个肾脏领域的学术交流专场外,还将第一次设立儿童肾脏、危重肾脏、肾脏营养治疗和肾脏护理的专题,希望通过多学科的交流,多角度的视野和思维来推动我国肾脏学的发展,提高肾脏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肾脏病学 学术年会 学分 会议 临床思维
  • 简介:目的:本实验从验证糖尿肾病(DN)炎症反应存在的角度,探讨参芪消肾汤延缓DN进展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侧肾摘除,STZ诱发糖尿(DM),复制DN模型。参芪消肾汤分高、低剂量组灌服8周并设立那普利组、骁悉组为阳性对照组,同时空白组、模型组予以等量蒸馏水。观察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观察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情况,利用半定量检测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参芪消肾汤能一定程度降低大鼠FBG、UAER、血清CRP,减弱肾组织MCP-1的袁达水平。结论:炎症反应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在DM肾损害的进展中起促进作用。参芪消肾汤可降低蛋白尿,改善炎症细胞对肾组织的损伤,延缓DN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炎症反应 参芪消肾汤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简介:目的:探讨β2-A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EH)并肾功能受损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58例EH并肾功能受损患者(EH-RI组),及与之按性别、年龄、居住地相匹配的肾功能正常的EH无肾功能受损组(EH-non-RI组)及血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各158例。应用PCR-RFLP检测β2-AR(-1023G/A,rs2053044;+252G/A,rs1042717)多态性。用SHEsis网络软件估计单倍体型频率。结果:χ2分割显示:EH-RI组β2-AR/-1023的AA频率(13.29%)高于EH-non-RI组(6.33%)、正常组(4.43%)(χ2=8.94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以EH-non-RI组为参照系,调整危险混杂因素后,β2-AR/-1023-AA型患者EH-RI的OR值为2.561(P〈0.05)。在构建的单倍体型中,EH-RI组的G-G单倍体型(β2-AR/-1023—β2-AR/+252)频率(40.19%)低于EH组(47.78%)、正常组(48.10%)(χ2=5.109,P〈0.05)。结论:携带有β2-AR/-1023-AA基因型是患EH-RI易感因素之一,G-G单倍体型(β2-AR/-1023—β2-AR/+252)对EH-RI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肾功能受损 基因 多态现象 单核苷酸 Β2肾上腺素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肾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糖尿合并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其TNF-α的水平,同时检测尿白蛋白排泄量(UAl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TNF-α水平在糖尿病人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18.78,P〈0.05、0.01),且随UAER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依次升高,4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0.01)。随肾损害的进展,胰岛素敏感指数渐降,且TNF-α水平与ISI成负相关,与UAlb、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糖尿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肾损害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2型糖尿肾病(12DN)中的变化并探讨HCY和CRP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根据UAER将151例2型糖尿(1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组(SDM组)、早期糖尿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肾病组(CDN组),并将4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HCY及CRP的水平。结果:T2DM各组CRP、HCY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和CDN组CRP、HCY高于SDM组(P〈0.05):CDN组CRP、HCY高于EDN组(P〈0.05)。CRP和HCY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r=0.416,0.482。P〈0.05)。结论:血浆HCY及CRP水平随着T2DM向T2DN的进展升高,且HCY和CRP分别与UAER呈正相关,说明HCY、CRP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糖尿大鼠肾组织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与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模型,将大鼠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d灌胃)。8周后选用免疫组化单染及双染方法检验大鼠。肾组织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以及核因子-kB-p-p65的表达。结果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鼠肾重/体质量以及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mg/kg)大鼠肾小球平均容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白芍总苷给药组(100与200mg/kg)平均容量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肾组织ED-1’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ED-1’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下降,模型组。肾组织ED-1’Toll样受体2’、ED-1’Toll样受体4’以及核因子-kB-p-p65’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白芍总苷给药组(50,100,200mg/kg)肾组织中ED-1’Toll样受体2’、ED-I’Toll样受体4‘以及核因子-kBp-p65’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白芍总苷对于减少糖尿大鼠早期肾脏损害有明显作用,其中与抑制糖尿大鼠肾组织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与4表达可能部分相关。

  • 标签: 巨噬细胞 大鼠 糖尿病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bilobaextract,EGb)对实验性糖尿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对照组(DC)、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治疗组(DG)和正常对照组(NC),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监测HGF、TGF-β1表达量,运用RT-PCR监测HGF、c-met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HGF在NC组微量表达于肾小球系膜区,DC组第2周表达明显增加,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6周表达较前明显下降;DG组第2周表达明显增加,第6周表达较前有所下降,与NC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NC组中无阳性表达,DC组表达明显升高,与NC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G组表达升高,但低于DC组(P〈0.01),与NC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HGF/c-metmRNA在NC组中有一定量表达,第2周与第6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与NC组相比,在第2周表达量升高(P〈0.01),第6周表达量较前明显下降;DG组与DC组平行相比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HGF在DN的病程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Gb可以抑制ACE,下调TGF-β1的表达,上调HGF/c-met的表达,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增生,改善肾功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银杏叶提取物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在雷公藤多苷治疗2型糖尿肾病蛋白尿中,观察它对伴中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尿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利用散瞳后眼底镜检查方法评估眼底病变,入选符合中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40例,分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与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方案:30~60mg/d治疗3个月,观察该药对于各组患者蛋白尿、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等的影响。结果: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蛋白尿有明显的下降,而肾功能的减退也不明显,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够得以维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蛋白尿有所上升,血中白蛋白有所下降,肾功能有所减退。结论:在2型糖尿肾病合并蛋白尿的治疗中,通过筛选中度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蛋白尿与肾功能。

  • 标签: 雷公藤多苷 2型糖尿病 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近年来研究炎症标志物的热点,较其他白细胞成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研究发现,PLR、NLR在慢性肾脏(CKD)中有广泛的应用,参与炎症反应、心血管并发症、肾性贫血等,影响着CK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同时在高血压肾损伤、糖尿肾损伤、狼疮肾炎等疾病中都有相关研究。本文拟对PLR、NLR在CK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PLR、NLR用于CKD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PLR、NLR在CK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慢性肾脏病 微炎症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对糖尿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p-JAK2、p-STAT3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DN模型组(DN组)、氯沙坦钾组(L组)。采用单次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法建立DN大鼠模型,周期12周。实验12周末检测大鼠血糖、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p-JAK2、p-STAT3、VEGF表达。结果:实验12周末,模型组大鼠血糖、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p-JAK2、p-STAT3、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钾组大鼠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肾组织p-JAK2、p-STAT3、VEGF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氯沙坦钾可能部分通过调控p-JAK2、p-STAT3及VEGF的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氯沙坦钾糖尿病肾病p-JAK2 P-STAT3 VEGF
  • 简介: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糖尿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0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分为正常组、糖尿组、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GCG组。EGCG组和氯沙坦+EGCG组每周给予ECd2G10mg·kg^-1腹腔注射,氯沙坦组和氯沙坦+EGCG组每天给予氯沙坦40rag·kg^-1灌胃。分别测定各组4、8、12周时血肌酐(Cr)、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低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肾皮质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通路NADPH氧化酶Nox4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肾皮质蛋白NADPH氧化酶Nox4的表达。结果糖尿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Cr,BUN,TG,CHOL,HDL,LDL,24hPr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组比较,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Ca2G组大鼠Cr、24hPro有显著减少(P〈0.05),但GLU,BUN,TG,CHOL,HDL,LDL均无明显减少(P〉0.05)。与氯沙坦组和EGCG组比较,氯沙坦+ECA2G组Cr,GLU,BUN,TG,CHOL,HDL,LDL,ALB,24hPro均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P〉0.05)。在第4和12周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明显;与糖尿组比较,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均显著改善;与氯沙坦组比较,EGCG组、氯沙坦+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缓解更加明显;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明显融合,氯沙坦组少量融合,而EGCG组和氯沙坦+EGCG组足细胞基本完好。糖尿组Nox4蛋白表达最高;与EGCG组和氯沙坦组比较,氯沙坦+EGCG组Nox4蛋白表达均降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更加显著(P〈0.05)。第4、8、12周NADPH氧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氯沙坦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2型糖尿性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DM)患者119例(男56例,女63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抽取静脉血测NO和ET-1水平。结果:2型DM患者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血浆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2型DN组血浆NO明显低于2型DM组(P<0.01),血ET-1和AngⅡ明显高于2型DM组(P<0.01)。2型DN组NO与-1,NGⅡ,尿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ET-1与AngⅡ,UAER呈正相关。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NO明显升高(P<0.05),而ET-1和AngⅡ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NO与ET-1失衡在DN原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苯那普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性肾病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苯那普利
  • 简介: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早期糖尿肾脏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患者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attracrantprotein-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早期DKD患者分为阳性对照组(那普利片10mg/次,1次/d)和法舒地尔治疗组(那普利加法舒地尔注射液60mg,30mg/次,2次/d),每组41例.所有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CTGF、尿MCP1,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尿mAlb、CTGF、MCP1变化,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尿mAlb、CTGF、MCP-1的相关关系.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间血糖、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阳性对照组和法舒地尔治疗组尿mAlb、CTGF、MCP1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尿mAlb、CTGF、MCP1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mAlb、CTGF、MCP1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mAlb含量与CTGF、MCP1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法舒地尔有独立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阻断的肾脏保护作用,其降低早期DKD患者尿蛋白水平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组织CTGF、MCP-1的水平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疾病 法舒地尔 CTGF MC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