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患者运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操作方法、监测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在2020年6月至12月收治的52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经桡动脉监测,实验组经足背动脉监测。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期间不良情况、动脉套管留置时间。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3%,高于对照组的73.1%;实验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脱管,对照组有5例不良情况,分别为脱管、血肿、感染;实验组动脉套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患者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应掌握好穿刺方法、监测技巧,同时做好导管及皮肤护理。其中,经足背动脉穿刺、监测效果要优于桡动脉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危重症患者 动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研究2019年5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在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全面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巴氏指数。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的(77.78%)相比,研究组的(96.30%)更高(P0.05),对比两组护理后巴氏指数,研究组数值(90.18±9.37)明显比对照组的(71.25±9.64)更高,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医疗干预方式中,推拿按摩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2020年5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接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接受常规医疗干预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成员,接受推拿按摩干预的25例患者为干预组成员,分析临床疗效、颈椎部位血流动力学数据差异。结果:干预组疗效占比96.00%,对照组疗效占比68.00%(P<0.05);干预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讨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医疗干预方式选择为推拿按摩,基于中医传统手法有效促进颈部血流动力学改善,刺激颈部穴位,改善穴位周围的神经功能表现,促进患者病情有效恢复。

  • 标签: 推拿按摩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划线定法穿刺在桡动脉采血儿童中的护理实施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桡动脉采血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实施常规穿刺采血,另外一组是观察组,实施划线定法穿刺采血,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以及肿胀直径。结果: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以及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划线定法穿刺 桡动脉采血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手背浅静脉是临床静脉输液治疗的常用部位之一,手背静脉网血管具有血管丰富、管径粗直、位置表浅等特点,而手部背侧分布的动脉血管位置相对较深,临床上,在手背浅静脉穿刺时误穿动脉的情况较为少见。

  • 标签: 静脉穿刺 掌背动脉变异 误穿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划线定法穿刺在桡动脉采血儿童中的护理实施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0例桡动脉采血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实施常规穿刺采血,另外一组是观察组,实施划线定法穿刺采血,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以及肿胀直径。结果: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以及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划线定法穿刺 桡动脉采血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以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和单独采用电针治疗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P<0.05)。结论:使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电针 穴位注射 椎动脉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手术分期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35例采用复合式手术分期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35例病人均在开通血管后,择期实施人工血管旁路引流,均手术成功,术后踝肱指数高于术前,住院时间(10.53.3)d。术后随访6~36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5.71%(30/35)。结论:复合式手术分期的应用,可让复杂的手术变得简单,降低手术难度,减少病死及并发症的发生,一期肢体通畅率高。

  • 标签: 复合式手术 分期手术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防护物资作为特殊的卫生材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以来,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我院对防护物资的管理策略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和加强。包括建立长效的领导组织构架和高效的多部门协作工作流程;将防护物资纳入医院应急管理,确保其快速合理地进行储备和分配;建立科学的采购标准及分级防护要求;完善信息化数据分析,指导防护物资合理化采购及追溯管理。本文旨在为医疗机构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的物资保障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防护物资 常态化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2020年1月23日-2020年3月5日期间出院的7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43例)和低蛋白血症组(27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和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胸部影像学评分以及核酸转阴时间。剂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伴肝动脉-门静脉瘘(HAPF)患者行调强适形放疗(IMRT)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6年5月-2021年4月开展研究,将60例PHC伴HAPF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个月瘘口完全封堵50例,其余10例患者均接受二次栓塞。术后1个月肿瘤进展10例,稳定18例,缓解32例,有效率为53.3%(32/60),疾病控制率为83.3%(50/60)。术后半年生存率为66.7%(40/60),平均生存期为(183.6±23.6)d。结论 PHC伴HAPF 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效果好。

  • 标签: PHC HAPF IMRT TAC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 塞术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 院在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录治疗的 70 例妇产科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 35 例患者,其 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子宫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 子 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临床数据。结果:经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5.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 效果显著。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治疗中,具备较快的止血速度,且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有着非常高的医学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 究 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施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实际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间 在 我院 妇产科 接 受诊治的患者 50 例,采用随机抽样方式 分为 对照组与实验组 两个研究小组 ,各 25 例 。对对照组施 以 髂内动脉栓塞 治疗,实验组则施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 对 2 组 患者插管的成功概率、阴道无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施行比较。 结果: 施以子宫动脉栓塞的实验组患者插管的成功概率 ( 100.00% ) 明显比施以 髂内动脉栓塞 治疗的对照组 ( 84.00% ) 更高,且实验组患者阴道无血的时间明显更短,差异中尽显统计学意义( p<0.05 )。施以子宫动脉栓塞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 8.00% ) 明显比施以 髂内动脉栓塞 治疗的对照组 ( 12.00% ) 更低,差异中尽显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施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实际效果颇为明显,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概率,对于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具有非常大作用,推广价值颇为明显。

  • 标签: 大出血 妇产科 子宫动脉栓塞 并发症发生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收治的共计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测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12月到2019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进行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经诊断,对照组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0%,治疗组为95%,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癌介入治疗 门静脉 肝动脉造影CT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