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与PFNA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CTA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冠状动脉患者15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冠脉造影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冠脉CTA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冠状动脉CTA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相符度;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检查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的一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3.5±10.6)min、术中出血量为(16.8±6.9)ml、手术切口为(4.0±0.8)cm、住院时间为(5.1±1.4)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9.8±21.6)min、术中出血量为(41.8±13.2)ml、手术切口为(7.8±2.7)cm、住院时间为(7.6±1.9)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瘤能够减小创伤面积、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创手术 甲状腺瘤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52-01
  • 简介:摘要探究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抽取末梢血检验,观察组抽取静脉血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同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且静脉学检验结果更稳定、准确,可成为临床血液常规检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血液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 2019年末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各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结合 2003年爆发的 SARS疫情,对二者的防控措施、特征及防控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深入了解传染病的防控要点,为今后开展大型传染病的科学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新冠肺炎 SARS 比较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宫产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于剖宫产后择期予以子宫肌瘤切除术,实验组行同期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振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剖宫产并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分娩期 剖宫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肺炎患儿中随机选取22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对于肺炎患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儿肺炎 红霉素 阿奇霉素 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对胃癌(GC)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134例G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4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检查,分析2组诊断价值。结果 胃镜活检病理、手术病理诊断方法确诊率分别为74.63%、93.28%,手术病理确诊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病理(P

  • 标签: 胃镜活检病理 手术病理 胃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麻醉护理、常规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按照研究目的,本次由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参与,共68例,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随机选定。针对手术护理模式的不同应用,将手术室麻醉护理、常规护理分别对应于34例患者,并以此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苏醒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用时更短,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应用,既注重了患者手术麻醉期间的安全维护,又能强化临床护理的效果,加快患者苏醒,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麻醉护理 常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心电图室“信息化”护理服务实施效果,为心电图室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提供助力。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及2023年1月--6月各195例接受门诊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医院门诊心电图室于2019年开始实施信息化护理服务模式,2022年开放上级医院绿色通道就诊窗口直通模式,对比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门诊心电图室就诊时间,危重患者、胸痛患者使用率、2h确诊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水平。结果:常规组的门诊心电图室就诊时间明显较常规组短(P<0.05);信息化组的危重患者、胸痛患者心电图使用率及胸痛患者2h确诊率均较常规组高(P<0.05);信息化组患者的心电图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门诊心电图室中应用信息化护理服务模式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患者节省就诊时间,提升患者满意程度,同时能够促进胸痛及危重患者心电图使用率及确诊率,促进心电图检查流程及效果优化。

  • 标签: 门诊 心电图室 信息化 护理服务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对剖宫产产妇行综合性护理与常规护理两种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护理方案,对产妇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剖宫产手术对产妇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康复对于产妇的身体恢复至关重要。因此,在临床上,宜对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

  • 标签: 护理干预方法 剖宫产产妇 产后恢复 疗效 对比 见解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对比研究绝经前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50例绝经前的宫颈癌患者,选择同期绝经后宫颈癌患者50例,比较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情况。结果:绝经前后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以及出血,腺癌,深肌层浸润相比(P

  • 标签: 绝经前 宫颈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内科疾病患者通过手术疗法以及常规疗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自理能力恢复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68±4.16)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76±4.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内科疾病患者通过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自理能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减少住院实践,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疗法 常规疗法 口腔内科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的预后价值,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治疗的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的观察组(n=18)、保守治疗的对照组(n=10)。比较2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手术麻醉前使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按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手术患者,将其中2020年2月-2020年12月接受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20μg/kg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2021年1月-2021年3月接受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15μg/kg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苏醒质量、总有效率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苏醒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0.15μg/kg舒芬太尼对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不同剂量 手术麻醉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内科疾病治疗中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常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比,探讨二者的临床治疗优势,分析哪种治疗手段更适合口腔内科的治疗。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按照就诊的编号分为两组,拿双号就诊的患者为实验组,拿单号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就诊措施,实验组采取手术治疗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的措施。最后将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以及临床治疗的有效程度进行统计对比,进而得出本次研究的实验结论。结果:实验组的研究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满意程度均要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要高于对照组12%,满意程度上要高于对照组20%。结论:在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有明显的帮助作用,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结果满意程度也更高,因此,口腔内科手术是治疗口腔内科疾病的最优选择。

  • 标签: 口腔内科 手术治疗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诱导扩增CIK和NK细胞效果并对比两种细胞活性。方法:于我院肿瘤细胞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诱导扩增培养CIK以及NK细胞,对比扩增效果。并使用CCK-8方法测定两种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过体外诱导,NK细胞占比显著高于CIK细胞,培养7d后,NK细胞占比达到(38.56±4.73)%,扩增效果显著高于CIK细胞[(13.16±2.10)%](P<0.05);培养14d后,NK细胞占比达到(62.80±7.28)%,扩增效果显著高于CIK细胞[(36.76±4.59)%](P<0.05)。在不同效靶比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显著优于CIK细胞组(P<0.05)。在效靶比6:1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20.15±1.36)%,显著高于CIK细胞组[(8.36±1.10)%](P<0.05);在效靶比12:1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41.39±2.68)%,显著高于CIK细胞组[(12.75±1.64)%](P<0.05);在效靶比25:1条件下,NK细胞组杀伤率(67.31±2.85)%,显著高于CIK细胞组[(58.71±3.30)%](P<0.05)。结论:通过对CIK和NK细胞的体外诱导扩增,NK细胞的扩增效果好于CIK细胞,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强于CIK细胞。

  • 标签: 肿瘤细胞 CIK细胞 NK细胞 体外诱导扩增 杀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