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和 SARS疫情及其应对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新冠肺炎疫情和 SARS疫情及其应对比较分析

李文谦 1、李雏阳 2、韩信 3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武汉 430200

摘要:2019年末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各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结合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对二者的防控措施、特征及防控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深入了解传染病的防控要点,为今后开展大型传染病的科学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冠肺炎;SARS;比较;启示

2019年12月8日,首例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迅速蔓延到中国各地乃至全球,感染人数远超过以往。SARS疫情与其有很强相似性,2002年中国广东釜山发现第一例SARS感染病例,并迅速传染扩大到全球,直至2003年8月才逐渐消失。这两次疫情给国际社会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一、新冠肺炎与SARS疫情特征比较

从疫情爆发的各项特征来看,两次疫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也存在自己的特点。两次疫情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019年12月29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发现首例病例,2020年2月中旬,在中国境内达到高峰期,3月疫情在国外大范围爆发。国内以湖北为疫情重灾区,全国范围内均有病例报道,国外以美国、意大利、西班牙为重灾区,各大洲均有病例报导。截止到2020年6月11日,全球感染人数为7356337人,其中中国感染84653人,全球死亡人数为416040人,其中中国死亡4645人。它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最长24天,潜伏期可能存在传染性。呼吸道接触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传播主要方式,有一定几率的粪口传播风险,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较小。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老年人是最早被发现的易感人群,其中有基础疾者重症及病死率也高于其他群体。无疫苗和治疗药物,以采取隔离,减少接触,减少传播为主,部分医院采用氧疗措施、抗病毒治疗、抗菌药物、中医治疗等。

2002年11月16日,我国广东佛山发现首例病例,2003年5月达到疫情高峰期,6月疫情得到明显缓解。国内地区北部以北京为中心,南部以广东为中心,大多数省份均有病例报道;全球范围内,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为重灾区,32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感染病例。截止到2003年8月7日,全球感染人数为8422人,其中中国感染7747人,全球死亡人数为919人,其中中国死亡829人。它的潜伏期大约是2天至2周,常见4至5天,第一代的传播潜伏期在4-5天,第二代在10天左右,其病原传染力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下降。易感人群为经常暴露于公共场所的青壮年、老年人、儿童及体弱、抵抗力低下者,特别是与可疑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人群。主要为近距离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携带病毒的物品也为重要传播方式,气溶胶传播、血液传播也可能为引起广泛传播方式之一。它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有较为明显的呼吸道并发症状,重症患者偶有血丝痰的症状出现,更严重还可能发展成为呼吸衰竭。无疫苗和治疗药物,以补充体液、防止并发症为主,有一部分医院采用中医治疗法。

二、新冠肺炎与SARS疫情防控特点比较

从各方面对比可看出,两次疫情的防控特点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细节之处又有些微差别。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疫情防控方面相对于过去更加完善,国民的防控意识与配合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初期以接诊医生发现为主,后期以被动报告与主动报告相结合。居民在家进行自我隔离,设立定点医院,病情严重区专门建设临时医院进行隔离与救治,开放体育馆等公共设施作为隔离点,部分高等院校提供学生宿舍协助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办法确定疫情接触者,疑似病例在确诊之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并实施严格的医学观察,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开隔离,病房严格分区,医生与病人接触时做好防护措施。全国范围内严格限制居民人员密集性活动,最大程度的减少居民外出,大部分交通设施停止使用,并进行停工、停业、停学。同时公众防控意识极高,最大程度的减少外出并做好防护、消毒工作,居民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防疫工作。

2003年中国SARS疫情病例以接诊医生发现报告为主。设立定点医院、专门建设部分医院进行隔离和救治。对于密切接触者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办法确定疫情接触者,并实施严格的医学观察,设立定点医院和专门的发热门诊,病房严格进行分区管理,严格进行人员防护措施。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严格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并进行停工、停业、停学。同时公众防控意识较高,居民自觉减少外出。

但两者有两个共同点就是实验室诊断依托当地医院、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病毒检测,死亡病例控制是在对尸体进行消毒和装袋后,送往指定殡仪馆火化。

三、两次疫情所带来的启示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大机器生产以来,我们逐渐淡化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开始强调“人类中心论”,提倡人类主宰一切,不断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近年来出现的鼠疫、禽流感、SARS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给人们一次次的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从根本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休戚与共。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全球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国的联动性也越来越强,而这一点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本次疫情我们得到了各国的援助,同时我们也推出“一省包一国”对他国施以援手。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中指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面对疫情,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求同存异,携手共同战胜疫情。

3、国家疫情防控体制的进步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经历2003年SARS疫情后,中国的疫情防控机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执行力上也更加有效。相较于SARS疫情,我国在识别病毒、建立防控机制、社会各机构联动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公众也更加理智,能够积极的配合政府的防控工作。在疫情不同时期我们应对方式不同,这更体现我国防疫机制的长足进步。相信未来发生类似情况时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经验,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最有效的措施。

本文对新冠疫情和SARS进行比较,以加深人们对于疫情的认知,对未来如何应对相关情况有重要借鉴意义。但由于时间的局限性,新冠疫情仍在持续的发展,相关信息可以进一步进行优化,从而发掘出更多潜在的特征和规律,为今后提供更多的借鉴。

参考文献:

人类史上十大传染病死亡事件[J].品牌与标准化

王治河.传染病也是一种生态灾难[N].社会科学报

陈培永.全球抗疫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N].经济日报

田曙光,陈勇,刘超*.2014年西非埃博拉与2003年中国SARS疫情特征及防控情况的比较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文谦,女,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CFA本科生;李雏阳、韩信,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