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经消化内镜治疗的路径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临床资料,观察64例患者行临床消化内镜治疗的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研究64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中,经消化内镜治疗成功去除异物患者62例,患者异物取出时间为16~40min,平均时间(25.8±11.3)min,整体取出率达96.87%,仅有2例因异物包埋时间过久,异物钳顿在食管内难以取出,最终中转外科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问题。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能够有效窥探异物分布位置、性质,从而更具针对性的实施异物处理,具有着较高的成功率,且患者操作相对安全,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异物 治疗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在近些年来,各大医院逐渐开始应用消化内镜对儿童消化道异物进行治疗,本文就是旨在对消化内镜在儿童消化道异物治疗中所取得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对178例患消化道异物的患儿运用了纤维胃镜以及结肠胃镜进行治疗。结果在运用消化内镜对178例患消化道异物的患儿进行治疗之后,总共帮助163例患儿成功取出了消化道内的异物,所以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1.6%。结论运用消化内镜对儿童消化道异物进行治疗,不但操作简单易行,而且还能够达到十分有效的治疗效果。可以在未来的儿童消化道异物治疗中大力推广这种治疗技术。

  • 标签: 消化内镜 儿童消化道异物治疗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论采用胃肠镜检测的方式,确诊患者54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5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疾病症状,选择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方式,其中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治愈的患者有7例,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有13例患者出现了出血情况,3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显效。结果消化性溃疡是导致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项重要原因,当前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为药物保守治疗,往往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技术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新型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比较分析2组临床诊断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对照组为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技术 消化道早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成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72例,按照随机平均数字分配法把72例患者依次分为普通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各36例患者,普通组患者运用正常的护理手段和方法,实验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的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的护理成效。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9%,普通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5%,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的少于普通组患者,患者出院时焦虑评分出现偏低,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专门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调整患者的不安情绪,在医学实践中可以进行运用推广。

  • 标签: 重症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大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消化酶在治疗消化不良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住院的42例消化不良临床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每次服用3片多酶,每天服用3次,总疗程为3周,观察组服用复方消化酶,(1~2)片/次,每天3次,总疗程为2周。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缓解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消化酶针对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复方消化酶 消化不良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给予常规治疗)和B组(给予消化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止血用时和住院时间。结果B组总疗效为93.75%,高于A组的62.50%,P<0.0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B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消化内镜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作用积极,能快速止血,使患者早日痊愈。

  • 标签: 消化内镜 治疗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消化内科专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根据抽签法分为甲组(n=27)和乙组(n=27),各行常规护理、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甲组与乙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6%、92.6%,组间作对比,乙组较甲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对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效果良好,具有临床采纳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消化内科专科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镜于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 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予以消化内镜诊断,以病理诊断为参照,比对诊断结果,观察消化内镜治疗效果。结果:消化内镜共计检查肠癌患者14例、胃癌患者31例,食管癌患者13例,诊断精准性96.67%,与病理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治疗后患者CEA、CA15-3、CA19-9、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消化内镜 早期诊断 治疗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同时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一共有120例,对120例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在60岁以下感染的患者一共有51例,感染率为1.85%;年龄在60-70岁感染的患者一共有36例,感染率为2.19%;年龄在70岁以上感染的患者一共有33例,感染率为2.71%。本文结果显示,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消化道肿瘤的医院感染率最高,其次为肝硬化以及胰腺炎;消化内科医院感染部位最多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为下呼吸道以及胃肠道;住院时间在1-2个月以上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大。结论在临床治疗期间,所有临床操作都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对易感人群给予重点保护,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进而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该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12%,男性多发。消化性溃疡一般病程较长,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是其特点。秋末、冬季以及变天、变节气时更容易发作。主要症状是胃部(心窝部、上腹部)疼痛,胃溃疡疼痛多偏于左侧.十二指肠溃疡多偏于右侧。胃溃疡的疼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周期性发作 节律性疼痛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PAS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分析12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组(AS组)和PSA疗法治疗组(PAS组),分别在入院后第2天及治疗后一年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PAS治疗组的颈动脉斑块积分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PAS疗法能够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

  • 标签: 脑梗死PAS疗法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UGH)系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所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所引起的出血亦属这一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若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则称之称为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目前病死率和病因误诊率仍较高,分别可达10%和20%以上。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急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