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产品伤害的特点,探索在我国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模式,为今后开展产品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两个全国伤害监测系统监测点作为试点,在试点地区6所监测医院由护士或医生填写统一制定的《产品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伤害就诊患者的伤害及相关产品信息。结果共上报有效伤害病例数39573例,其中与产品相关的伤害25102例(63.43%)。涉及人次数居前三位的产品依次为道路交通工具(25.52%)、公共场所设施(23.45%)和家庭用品(21.82%)。产品相关伤害中,男性占67.05%,主要发生在25~44岁(42.86%)、20~24岁(16.51%)和45~64岁(11.95%)。主要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31.36%)、道路交通伤害(28.12%)和钝器伤(20.08%);主要伤害部位为上肢(33.34%)、头部(24.16%)和下肢(23.59%);主要伤害性质是挫伤/擦伤(41.94%)、锐器伤/咬伤/开放伤(41.13%)和扭伤/拉伤(10.48%);以非故意伤害(94.15%)、轻度伤害(84.04%)和接受治疗后回家(87.00%)为主。结论男性和25~44岁青壮年是产品相关伤害的主要影响人群,道路交通工具、公共场所设施和家庭用品是伤害涉及的主要产品类型,应针对上述特点进一步挖掘信息,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制定产品伤害管理政策、策略提供基础信息。以医院为基础的产品伤害监测模式收集产品伤害基础信息在我国可行。

  • 标签: 产品 伤害 监测 医院
  • 简介:由《卫生杀虫药械》编辑部、《气雾剂通讯》编辑部、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学会杀虫药械学组联合召开的中国国际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也是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会第十七届年会,于2000年10月22—25日在杭州市

  • 标签: 卫生杀虫药械 学术交流 会议纪要 媒介生物
  • 简介:目的了解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中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携带及分布。方法用分步筛选的方法,筛检测贝(甲)壳类海产品中疑似致病性气单胞菌,再对疑似菌株进行系统生化定型。结果从13类2431份市售贝(甲)壳类海产品中检出致病性气单胞菌8种1946株,检出率为80.05%。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以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8.26%;海产品带菌率最高为海瓜子,达145.31%。牡蛎、淡菜、海螺3类海产品检出的致病性气单胞菌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同一样品中检出2种以上致病性气单胞菌有542份,占22.23%。结论检测发现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携带致病性气单胞菌较普遍,贝壳类的致病性气单胞菌携带率高于甲壳类。结果提示,市售新鲜贝(甲)壳类海产品是一类诱发气单胞菌疾病的危险因子,而本地居民对该海产品的食用习惯多为生食或半生食,进一步增加了食用不安全性。因此,建议食用时应注意烹饪方法,以减少气单胞菌等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贝(甲)壳类海产品 致病性气单胞菌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淡水产品中香港海鸥菌的污染情况,并分析其耐药特征。方法于2015年4~9月采购该区1家水产批发市场、1家超市和3家农贸市场淡水产品样本共计347份,检样接种改良头孢哌酮麦康凯琼脂(cefoperazonemacconkeyagar,CMA)培养分离可疑菌株,经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及16SrRNA扩增测序确认;阳性菌株用纸片扩散法试验19种抗生素耐药性。结果在347份淡水产品中检出香港海鸥菌108份,阳性率31.12%,其中草鱼阳性率20.44%,虎纹蛙阳性率50.82%。蛙株和鱼株药敏结果比较显示:鱼来源株对一、三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蛙来源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率高。在38株多重耐药香港海鸥菌中,9株鱼分离株、29株蛙分离株分别表现为6种和20种耐药表型。结论深圳市该区淡水产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香港海鸥菌的污染且蛙来源的香港海鸥菌耐药模式更加复杂。

  • 标签: 淡水 抗药性 微生物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离子色谱法在水产品中硝酸盐(NO3-)与亚硝酸盐(NO2-)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农贸市场某一固定水产品销售摊。选取样品,搅碎,超声提取,采用70℃-80℃水浴加热、离心、过滤,经OnCuard II RP柱除去微量蛋白质与脂肪,稀释后,采用0.22μm水系膜过滤器过滤,用离子色谱系统,经KOH等浓度淋洗,IonPac AG11-HC保护柱,IonPac AS11-HC分离柱分离后,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离子色谱法检测在水产品中NO3-的相关系数为0.99913,NO2-相关系数为0.99951,NO3-检出限为0.0276mg/kg,NO2-检出限为0.0185mg/kg。结论:离子色谱法检测水产品,快捷、方便,操作简单,对多种水产品适应性良好。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水产品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呼吸衰竭人工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60例小儿呼吸衰竭患儿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机械通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在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呼吸衰竭 人工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立止血并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立止血治疗。观察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疗效、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2例(10.0%),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0.8~2(1.27±0.58)d、3.5~5.6(3.77±1.34)d和1.5~4.0(2.01±0.78)d、5.8~7.6(5.28±1.66)d,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均无一例出现血栓形成、过敏反应和任何心、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立止血并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肺出血 立止血 机械通气 肾上腺素盐水 不良反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选取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并在撤机过程回顾中分析其失败或成功的因素。结果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52例中,成功撤机24例,死亡10例,因其他原因出现撤机困难18例,其中1例为运动神经元病;3例为脑外术后;5例为ILD;3例为COPD;2例为普外科术后;3例为重症肺炎;2例为肾功能(BS)不健全;2例为因心理紧张情绪焦虑撤机困难。结论除了机械的选择与通气时间的长短等因素,神经肌肉因素、心理因素、医院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上述多种混合因素等均为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撤机 ICU 长期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在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中,镇静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镇静效果的评价对后续治疗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文献的检索,对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每日唤醒的概念、方法、常用药物、临床执行情况及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深入了解镇静及每日唤醒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静 每日唤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共31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的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5.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面罩漏气、胃肠胀气、鼻面部疼痛、口咽部干燥以及排痰障碍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减少其并发症及提高满意度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 标签: 舒适护理 无创机械通气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辅助排痰仪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2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机械辅助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空心拳扣背排痰,观察患者使用两种方法排痰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2组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血气分析指标大有改善,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机械辅助排痰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心拳扣背。

  • 标签: 机械辅助排痰 重症脑卒中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胸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我院所收治入住ICU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对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之上,进一步采取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谵妄患者例数9例,谵妄发生率22.5%;实验组谵妄患者例数24例,谵妄发生率60%,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对于胸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效果,未来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71-01摘要目的了解区域内机械制造业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方法对16家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及1023名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家企业按所属性质分类,国有企业样品合格率为最高(84.6%),私营企业样品合格率为最低(60.6%);按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类,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合格率分别为58.0%、83.3%、60.7%,三者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25.031,<0.001);1023名职工健康体检异常率为8.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单位覆盖率只有30.8%。结论区域内机械制造业职业病防制工作应大力加强,提高所有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势在必行。

  • 标签: 职业卫生检测 健康监护 危害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各种原因导致低氧血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给予病因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PaO2、PaCO2、pH、Sa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明显好转。结论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及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低氧血症,是治疗低氧血症的有效治疗措施。

  • 标签: 无创急性通气 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救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左心衰竭患者114例,以上患者均为急性肺水肿发病。本组患者均在常规强心、利尿、给予扩血管药等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本组114例患者,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全部病例抢救成功,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为12h。本组患者通气治疗后2hpH值、PaO2、PaCO2和心率分别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救左心衰竭中效果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缺氧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治疗机械通气患儿拔管后喉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入我科PICU拔管后喉头水肿的患儿59例,根据治疗不同分为三组,肾上腺素组18例,布地奈德组19例,肾上腺素+布地奈德联合组22例,对比三组患儿治疗后效果。结果三组患儿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机械通气拔管后喉头水肿时,使用或联合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较单独使用布地奈德疗效明显。

  • 标签: 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喉头水肿 儿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机械通气对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64例,随机分为32例观察组和32例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无创正压通气疗法,观察组则采用有创的机械通气治疗,然后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达到93.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38%,差异显著(P<0.05),可以进行对比试验。结论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应用的效果及其临床管理。方法通过对150例机械通气患者行封闭式吸痰的临床观察,对照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封闭式吸痰的操作方法、临床管理及其优越性。结果封闭式吸痰在临床应用方面已得到认可,与传统开放式吸痰相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优越性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依从性。结论封闭式吸痰操作方法简化、优点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强护理干预。

  • 标签: 吸痰 封闭式吸痰管 机械通气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54-01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程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ICU机械通气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均短语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而言,在护理过程中选择采用优质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ICU 机械通气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