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6月14日,位于武威市城东约15公里处的辛河滩采石厂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墓葬,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发掘简报 武威市 凉州区 文物考古研究所 晋墓 施工现场
  • 简介:<正>一、遗址位置及发掘情况杨湾遗址位于西陵峡之南的宜昌县三斗坪公社杨湾大队第二生产队,东距宜昌市约90华里,西距三斗坪公社约8华里。北临长江、南依黄牛岩山峰(峰下为居民区)。遗址在长江南岸第三台阶上的一个南北向漫坡土岗上,高出地面约1米,周围是小片平原(图一)。遗址东西长86.8米,南北宽77米,共6000多平方米。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曾在此作过试掘。1980年元月,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根据湖北省文化局对长江三峡文物普查提出的要求,配合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高应勤等组成沿江文物普查小组,

  • 标签: 新石器时代遗址 宜昌地区 刻划符号 宜昌县 遗址文化层 红陶
  • 简介:2008年4月-10月,为配合邯郸市人民路西延工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工程涉及的百村村西区域的1座汉代墓葬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较为重要的考古资料,为进一步研究邯郸地区汉代贵族墓葬结构、丧葬特点、等级制度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

  • 标签: 邯郸市 百家村墓群 汉代墓葬 发掘简报
  • 简介: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乡的中河西岸,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1999年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现遗址内文化堆积十分丰富,文化层厚度达2.75米,地层分为11层,出土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汉代的遗迹遗物。遗址保存完整,是一处典型的巴文化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至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坝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出土了300余件珍贵、精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物,其类型包括:礼器、容器、兵器、工具和装饰品等。这些青铜文物为研究西南地区巴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这批器物出土时表面粘附厚厚的泥土,泥土里层是酥松的(绿蓝)色锈或土锈混合层,器物表面纹饰基本被遮盖,严重影响到考古绘图、考古研究和文物本身的保护。为此,国家文物局拔专项研究资金对这批青铜器进行了清洗保护。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青铜器 罗家坝遗址 清洗 文物考古研究所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正>1984年4月和1990年5月,寿县东津乡柏台农民在取土时,先后于台南百米处、台东500米处发现一座砖室墓和一座石板墓,编号为M1、M2。墓葬位于寿县城关东郊约3公里,东淝河的西岸,寿蔡公路北约200米(图一)。县博物馆、文管所分别对这两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于后。

  • 标签: 寿县 大泉五十 博物馆 墓葬结构 砖室墓 汉墓
  • 简介:该展会由“山西省首届藏历代货币珍品展”组委会、天眷堂古钱币展览馆举办,即将于2014年8月8日在山西太原迎泽宾馆拉开帷幕,为期三天。这是一次面向社会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更是一次学习交流的良好契机。本展会将特别呈献山西省内知名藏所藏中国历代货币珍品500余件,涵盖了古钱、金银锭、机制币、

  • 标签: 山西省 珍品 货币 历代 收藏 文化活动
  • 简介:本文对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姜梁遗址人骨的下颌第一臼齿磨耗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磨耗度大于现代华北地区人类,提示这个时期食物可能较现代人坚硬。姜梁第一臼齿磨耗度性别差异不显著,而狩猎一采集人群一般牙齿磨耗存在性别差异,由此推测姜梁人群已经渡过狩猎一采集阶段,进入农业经济为主的生活。

  • 标签: 姜家梁 第一臼齿 磨耗
  • 简介:体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除总体艺术设计以外,首先是序幕厅艺术设计的构思处理。序幕厅是陈列展览的内容和形式的总介绍和总的概括,是总体设计的重点项目之一。下面试举序幕厅设计中体现地方特色的几例:南京博物院“江苏历史陈列”序幕厅艺术设计,在构思稿中设计出多种方案:有新石器时代玉器雕形放大石座,六朝石兽石刻复原,以示先民的文明创造和表现江苏南京六朝艺术,还有长江三角洲、运河、太湖、姑苏园林风光的长卷漆画,取材都具有

  • 标签: 陈列艺术 陈列展览 地方特色 南京博物院 试举 总体艺术
  • 简介:世所罕见的涞滩禅宗石刻艺术李哲良"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之后,禅师们虽然有了专志修行的禅院,但"百丈清规"明确规定:"不立佛殿,不塑佛像'①。所以在全国佛教石刻造像中.涉及禅宗的实属凤毛麟角.间或一见而已。然而,在四川合川涞滩石刻造像中却规模庞大地...

  • 标签: 禅宗造像 石刻艺术 《五灯会元》 菩提达摩 石刻造像 须菩提
  • 简介:论述了敦煌石窟彩绘艺术颜料的研究背景、科学分析方法和结果.并根据史料所载以及现代科学的实际勘探考察,结合颜料的科学分析,对敦煌石窟艺术所用的朱砂、铅丹、赭石、绛矾、雄黄、雌黄、密陀僧、金粉、金箔、石绿、铜绿、石青、青金石、群青、铅粉、石膏、白垩、云母、二氧化铅等主要矿物质颜料的化学成分、应用及其产地进行了探索.

  • 标签: 敦煌石窟 彩绘艺术 颜料应用 产地
  • 简介:大足石刻超凡的艺术性始终与崇高的科学性紧紧地融会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色彩。大足石刻艺术的科学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地形选择;二、峡谷排水;三、龛窟结构;四、力学的运用;五、光学的应用。

  • 标签: 大足石刻 艺术性 科学技术性
  • 简介:陶瓷雕塑的起源可追溯到陶器产生的时代,人们以最廉价和最易取的粘土为材料,来描绘现实生活。粘土的可塑性和火烧后的固定性给人们以艺术的尝试和享受。这种艺术品,以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陶猪、陶羊为颇早,以秦代的兵马俑、唐代的三彩人物俑为著称。而以瓷质出现的雕塑品先见于晋代青瓷谷仓上堆塑的人物禽兽,

  • 标签: 吉州窑 新石器时代遗址 人物俑 堆塑 三彩 陶猪
  • 简介:本文论证邓县出土南朝舞蹈画像砖上的胡人形象表现的是《荆楚岁时记》中戴胡头的驱傩人。胡头受流寓南朝荆楚地区的粟特人的影响。梁武帝及其近臣在都城建康创作"上云乐歌舞伎"采用其所熟悉的南朝荆楚地区的歌舞与风俗,此伎乐中的角色多以假面形式表现,其中老胡文康就来源于荆楚地区的胡头。该伎乐原本在宫廷元会上演出,稍后也作为佛教供养伎乐演出。支持此推论的文物证据有川博2号造像碑正面伎乐浮雕。它以实物证明,"上云乐歌舞伎"在萧梁时伴随着佛教,由都城建康传播到了成都等地区性中心城市。之后,百济人味摩之在长江下游地区学习此类假面戏弄,于公元612年传入日本,演变为佛寺内作为供养演出的日本《伎乐》。这些古代丝路上相关联的假面艺术具有胡、佛结合的共通性,体现了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或可追溯至佛教自贵霜帝国治下的犍陀罗、中亚传入中国的两汉之际。

  • 标签: 粟特人 苏幕遮 胡头 老胡文康 南朝荆楚风俗
  • 简介:2018年5月27日,由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主办的"桑杰本唐卡艺术展"开幕,来自藏学界、艺术界等相关领域的百余位嘉宾出席开幕式。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民族画院院长王林旭.

  • 标签: 艺术展 唐卡 研究与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西部
  • 简介:临黄塔初建于隋,现存为清代楼阁式塔遗构,是印度风格和本土建筑有机融合的建筑形制。利用轴线形成对称造型,施之以民间装饰手法,形成了朴实无华、肃穆庄重的艺术特征。应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规则予以保护修复。

  • 标签: 佛塔 本土化 楼阁式 民间装饰手法 修旧如旧原则
  • 简介:在史前的艺术品中,以动物为题材的雕刻与雕塑品占相当大的比例。一般人们已习惯把它们仅仅作为原始艺术品或原始工艺品来看待与研究,也有学者把它们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联系起来研究。近年来,我国有学者通过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形象和陶钵上的猪形纹饰的比较,来...

  • 标签: 动物形艺术 新石器时代遗址 浙江余杭 巴林右旗 河姆渡遗址 内蒙古
  • 简介:<正>自从敦煌变文写本发现以来,学界仅把它看作文学作品加以研究,还没有将它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存在,进行系统的考察:尽管有不少学者已经指出,变文作为“转变”的底本,供“转变”所用;或指出“转变”就是“转唱变文”,但问题在于,“变文”是不是都用来作为“转变”的底本,都供“转变”所用?“转变”作为“转唱变文”的一种艺术,它到底是怎样的?对此,前贤学者或者忽略不论,或者只论不证,尚无系统的考证文字,因而有进一步回答的必要。按“转变”一艺,在唐五代之文献记载中凡有四见:一、《太平广记》卷二六九“宋昱、韦儇”条引《谭宾录》载:

  • 标签: 敦煌变文 敦煌写本 高僧传 降魔变文 文献记载 功德
  • 简介:洛阳北魏时期的世俗石刻线画艺术,作为陵墓装饰雕塑艺术的一种形态,多见于此期墓葬中的石棺、石棺床、石室、石墓门及墓志之上,自明末清初以来,已发现多件。其中著名的有宁懋石室(孝昌三年,现存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孝子画像石棺(存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元融石棺、元谧石棺、秦洪石棺、元文石棺、王悦石棺、升仙画像石棺、元日韦石棺(武泰元年三月十六日)等。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石棺床、石墓门(楣、框、扉)、石碑座等。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遗存数量较为丰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姿百态,本文试图对其本身的艺术风格和它在中国造型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 标签: 北魏时期 雕塑艺术 石刻 洛阳市 画像石棺 艺术发展史
  • 简介:博物馆的陈列是一门艺术,它在给观众提供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一个陈列展览只有寓教于美,将主题内容以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对观众有吸引力,才是成功的.

  • 标签: 陈列展览 陈列设计 熏陶 主题内容 观众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