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在刚刚落幕的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和辽宁第九届戏剧玫瑰奖评比发奖大会上传来喜讯,沈阳京剧院优秀文武老生演员张宏伟因主演新编历史剧《煎石记》和传统折子戏《乌盆记》、《艳阳楼》摘取了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的优秀表演金奖和辽宁戏剧玫瑰奖的二度玫大奖。此奖项还数第一人。

  • 标签: 张宏伟 玫瑰 新编历史剧 老生演员 艺术节 第五届
  • 简介:1天王天后齐发碟近几年,乐坛一直不景气,以至于台湾三位天王级人马——周杰伦、陶喆、王力宏,都不约而同地投向电影书业。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3人中,只有王力宏风生水起,

  • 标签: 天王 歌手 回归 王力宏 不景气
  • 简介:二十世纪初,人们都知道北大学生张缪子是“梅党”成员,我们认为应该给张谬子一个更加确切的称呼——梅兰芳评论的风气者。1913至1935年间,张谬子在报刊上先后发表了大量梅兰芳剧评,后来大部收于《听歌想影录》、《歌舞春秋》两书之中。这些文章内容丰富:(1)评价了梅兰芳的表演成就,分析了梅兰芳的表演特色,对成长中的梅兰芳提出了建议和希望。(2)评价了与梅兰芳合作的其他演员及剧作家的贡献。(3)进而从艺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以梅兰芳及其他演员的表演为基础,探讨了京剧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特色,及其与西方戏剧的不同,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道路作了思考。张缪子的梅兰芳评论在梅兰芳评论史、研究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在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研究张谬子的梅兰芳评论,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梅兰芳,思考中国戏曲传承发展、走向世界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梅兰芳 评论 开风气 张豂子
  • 简介:<正>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易基教授今年七十周岁了。受《学报》编辑部委托,我最近对易老进行了一次专访。易老的家,陈设简洁、安宁幽静。一架保养得很好的五呎三角钢琴,占据了十几平米工作室的将

  • 标签: 《学报》编辑 访问记 钢琴教育 中央音乐学院 三角钢琴 工作室
  • 简介:阎肃老师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个人的良师益友,多年来,我一直尊称他为阎公。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在《剧本》杂志上看到了阎肃老师创作的歌剧剧本《江姐》。虽然在此之前我读过小说《红岩》,听过袁阔成先生播讲的评书《红岩》,也曾被江姐、许云峰、华子良等革命先烈的事迹所感动,但读歌剧《江姐》剧本却让我热泪盈眶、激动不已,"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 标签: 老师 阎肃 怀念 心向 《江姐》 《红岩》
  • 简介:  ◆儿时的二胡◆  儿时的于红梅是一个活泼好动的漂亮女孩,可能一直受到搞文艺的父母的影响,那时候唱歌、跳舞、朗诵,只要和文艺有关的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用多才多艺来形容她一点儿都不过分.……

  • 标签: 二胡演奏家 开访 演奏家于红梅
  • 简介:<正>关于清代宫廷演剧之研究,离不开对清官昇平署档案的整理,然而,由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的破坏,乾隆以前演剧档案荡然无存,嘉庆朝档案也仅存数册。目前来看,有确切纪年和为学界公认的嘉庆朝档案共有八册,其中包括嘉庆七年(1802)《旨意档》一册,嘉庆十一年(1806)《恩赏档》一册,嘉庆十六年(1811)《清单》一册,嘉庆二十三年《旨意档》一册,嘉庆二十四年(1819)

  • 标签: 杂戏 昆弋腔 嘉庆朝 八国联军侵华 清代宫廷 昇平
  • 简介:中国现代学术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且彼此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第一,用西方具体学科的概念、方法来阐释中国的学术及其问题。这种研究之道叫做"借别人的钥匙自己的锁"。第二,中国现代学术是一个持续地走向非传统之道的冒险历程。中国现代学术可以魏源之"师夷长技以制夷"为起点,迄严复大译西书始;尤其是关于体用之辨发表后,中国学者就开始了以西方思想作基础思考中国问题,以西学作规范研究中国学术的取向。这种研究策略基本上定型。

  • 标签: 中国现代学术 学科概念 学科方法 研究策略
  • 简介:在2007年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篇长篇论文——《构建京剧学研究的良好文献基础——京剧文献学论纲》引起了我的关注。此文对京剧文献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愿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同。

  • 标签: 业内外人士 发展愿景 中国戏曲学院 文献学研究 余叔岩 戏剧旬刊
  • 简介:电影《八月桂花遍地》运用了大量信阳本体民歌,这些民歌在不同场合中出现,有的构成电影故事发展的主线索之一.承担着直接叙事功能,有的配合电影节奏、丰富电影音乐内涵,构成地域性音乐的客观表征,有的在不同情节、不同的画面变化出现,展示导演不同寓意的同时,引领着观众展开联想,形成主观投射。

  • 标签: 信阳本体民歌 直接叙事 客观表征 主观投射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基础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制。当今人类社会已开始出现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音乐教育也必然开始出现转型,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第二次建构。在此转型中,中国音乐教育与中华文明的归复(归属与复兴)以及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具有方向性的问题。因为在新的轴心文明时代如果中国音乐教育不考虑中华礼乐文明的参照,中国音乐教育必然失却自身文明的立足点,乃至迷失自身而成为西方文明音乐教育的肤浅仿效者。同样,在反思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音乐教育之时,西方也在考虑音乐教育建构中文明的归复,正如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讨论的兴盛,它是对希腊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返本新。

  • 标签: 工业社会 生态社会 礼乐文明 实践哲学 轴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