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内蒙古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监测资料,2012年7月20-21日河套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由贝加尔湖冷涡、低空切变线及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形成;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西偏北,其外围偏南气流为河套地区提供了充足水汽输送;高空急流加强东移为地面倒槽加强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副热带高压特征线与500hPa槽线、低空切变线位置关系与暴雨开始、结束时间关系密切,雨带分布则与切变线及低空最大风速带之间关系密切.

  • 标签: 副热带高压 高低空耦合 上升运动 暴雨
  • 简介:本文1996年3月23日至24日海南州出现大雪过程环流特征,物理量(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地面能量)场及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几种影响海南州春季降雪预报指标和方法。

  • 标签: 春季 大雪 分析 指标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相关资料,2009年9月19—20日在河套地区发生寒潮天气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寒潮爆发前期,500hPa系统,蒙古西部冷中心强度≥-32℃,且温度场滞后于高度场,为冷空气爆发南下提供了最基本条件;700hPa河套地区及上游≥16m·s^-1西北风急流基本形成,等温线与等高线交角≥45°且10个纬距内有4条及以上等温线密集区;850hPa河套地区有≥16℃暖中心,高空槽前后西北风速≥18m·s^-1,温度线与高度线夹角〉45°;地面蒙古气旋暖性性质为寒潮爆发前期提供了有利热力条件,地面冷锋后部冷高压轴线接近南北向,且冷高压中心强度≥1040hPa,3h变压≥3hPa。

  • 标签: 寒潮 冷平流 蒙古气旋 冷高压 垂直速度
  • 简介:、概述所谓连续性暴雨指安康地区(10站)连续两天以上出现至少站日雨量(20~h—20~h)大于等于50mm降水过程.按此标准统计,连续性暴雨从6月到10月在安康均有发生.且主要集中出现在7到9月,其中又以7月出现频数最高,9月次之.本文以暴雨日为特征日,采用(0,1)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安康7月连续性暴雨预报方程.

  • 标签: 暴雨预报 暴雨日 降水过程 预报方程 不稳定能量 南支槽
  • 简介:、引言目前般台站都有天气形势、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等多种预报资料与信息。充分利用微机,把这些资料有效地运用起来,加快预报工作客观定量化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在搜集总结以往单站预报

  • 标签: 短期预报 单站预报 数值预报产品 晴雨预报 完全预报 涡度
  • 简介:小麦武功主要粮食作物,每年播种面积都在28万亩以上.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为农业服务中,冬小麦系列化气象服务进行了初步探索,做了些有益尝试,现将其主要步骤(按时间先后)及方法简介如下.

  • 标签: 气象服务 播期 干热风预报 播种面积 麦田管理 农业服务
  • 简介:利用归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生态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夏季植被状况与不同生态区增暖之间联系。研究表明,就多年平均而言,中国植被覆盖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空间分布。1982年以来,植被稀疏干旱生态区夏季增暖最明显区域,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增速大都位于0.6~1.0°C/10a,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达到0.8~1.4°C/10a,明显高于中国其他区域。进步分析发现,夏季气温变化与其所处地区植被疏密程度之间存在很好负相关关系,即快速增暖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区,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夏季平均最低气温上最为显著。不同植被覆盖区中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受NDVI变化带来地表反照率和云量变化影响,但各生态区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植被稀疏干旱生态区,植被减少,引起地表反照率增加,感热输送增加潜热输送减小,加速了该地区整体增温速率;而在植被茂密地区,植被增加造成地表反照率减少,同时由于蒸发冷却,其整体增暖幅度缓于植被稀疏区。所以,植被活动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尤其表现在干旱生态区陆面过程上,地表辐射平衡和能量收支显著改变放大了干旱生态区增暖速率。

  • 标签: 夏季气温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变暖趋势 干旱生态区
  • 简介:田晖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般来说,企业过多冲突会导致企业经营杂乱无序,破坏组织功能,过少冲突会导致企业突发事件反应迟缓造成组织僵化,只有对冲突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才能化冲突为动力,不断推动企业成长、发展。不过,由于中西方文化渊源分别为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这两者都为避免冲突以争取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核心管理思想,因此,由于受到不同文化及管理思想影响,中西双方在避免企业内部冲突手段和方式上产生了较大差别,

  • 标签: 企业经营 冲突管理 中西方 社会科学 湖南师范大学 儒家文化
  • 简介:在现有的区域气候模式基础上构建了用于研究地气耦合模拟区域柱状模式,其中包括了详细物理过程,可以作为研究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工具。通过区域柱状模式与不同陆面模式耦合,检验了不同陆面模式在非耦合和耦合两种情况下对半干旱区模拟性能。结果表明,陆面模式在耦合后感热模拟偏差放大,潜热模拟效果得到了改进,不同陆面模式区域柱状模式模拟性能影响较大,耦合了CoLM后区域柱状模式对地表气象要素模拟得到了较大改进。

  • 标签: 区域柱状模式 陆面过程 半干旱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天气模式MM52010年1月14—19日沈阳大气污染天气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对此次天气过程地面和高空气压场、地面至高空各高度层随时间变化水平风场及垂直剖面风场、垂直方向温度廓线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和模拟,描述大气污染中天气系统变化过程,分析造成大气污染气象要素变化。结果表明:此次污染天气过程对应地面场为长白山高压、地形槽环流型;500hPa高空天气形势为两槽脊,地面风场主要受高压辐散气流控制;地面至高空不同高度水平风场均有偏南风切变和偏西风切变,垂直剖面风场对应有下沉气流,地面至高空温度廓线出现明显逆温。这些气象条件共同造成了持续污染天气。500hPa位势高度场持续长时间两槽环流形势,造成长时间污染天气主要原因。

  • 标签: NCEP/NCAR资料 污染天气 数值模拟 沈阳
  • 简介:本文依据天津碳交易试点制度要素设置情景,模拟其全市经济环境影响,并深入分析行业以及行业之间相互影响。结果显示:2014年天津碳交易试点将推动碳排放下降0.62%(103万t),均衡碳价格为14.2元/t;全市GDP将轻微下滑0.04%(6.2亿元),GDP碳减排量弹性系数为0.07,平均GDP损失为599元/t;42个行业中有41个行业受到负面影响,平均影响为-0.068%。因此,总体而言,天津市碳交易试点减排效果较明显,而且负面经济影响有限。

  • 标签: 天津 碳交易 CGE模型 经济环境影响
  • 简介:本文对地—县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及功能、地级业务系统局域网软硬件环境、地—县微机终端系统通信方式及软硬件环境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并提出些建议

  • 标签: 地—县网络建设 技术问题
  • 简介: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对于极端气候变化监测、整体认识区域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和影响,具有实际意义。根据中国常年极端气候特点和不同种类极端气候事件经济社会影响,选取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低温日数、强降水日数、沙尘天气日数、大风日数、干旱面积百分率和登陆热带气旋频数等7种极端气候指标,定义两个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分别为7种极端气候指标简单(等值权重)合成综合指数I和加权(差异权重)合成综合指数II。综合指数II主要依据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灾害严重程度及其社会影响大小,分别确定其对应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权重系数。分析结果表明:1956~2008年,综合指数I序列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说明中国地区常见极端气候事件总体有不断减少、减弱趋势;同期综合指数II序列没有表现出明显升降趋势变化,说明中国地区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率总体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就各个单项极端气候指数变化来看,全国平均年高温日数、强降水日数和干旱面积百分率呈上升趋势,但除高温日数外,其他指数趋势变化均不显著;全国平均年低温日数、沙尘天气日数和大风日数呈下降趋势,且趋势性均很显著;登陆中国大陆热带气旋频数有所减少,但趋势不很明显。因此,在全球气候显著变暖半个世纪内,中国地区多数常见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或者显著减少,或者变化不明显;而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主要极端气候事件,其频率总体上未见明显趋势变化。

  • 标签: 极端气候事件 综合指数 气象灾害 观测 气候变化 中国
  • 简介:站点多种大气污染物同步在线观测深入剖析大气污染成因和演变机制有重要意义。以龙潭湖、北京325m塔、双清路和阳坊4监测站点实时NOx、SO2、O3、PM2.5和PM10浓度观测数据为基础,介绍了北京地区2010年10月3~11日发生次典型污染过程。不同污染物在污染过程中变化特征不致,表现为NOx、SO2、O3浓度有明显日变化,PM浓度升高后直维持在高值,日变化幅度很小。通过分析不同站点、相同污染物之间相关性和变异系数发现,4站点间次污染物NO和SO2空间浓度差别大,变异系数分别为77%和70%,相关系数低于0.44;二次污染物NO2、PM2.5、O3空间浓度差别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34%、36%和29%,相关系数均超过0.54。结合中尺度气象模式研究发现,该污染过程中,850hPa高空持续西南暖平流造成华北地区显著平流逆温,与近地层辐射逆温共同作用,使北京地区混合层高度维持在1200m以下。低混合层高度和低风速限制了大气垂直和水平扩散,造成北京地区近地层污染物累积,形成重度污染。

  • 标签: 数值模式 MM5模式 气象条件 天气型
  • 简介:气象台站观测到项目、数据都集中体现在气表上,近年来各台站实行了以计算机代替人工制作气象报表,计算机能够发现:最高、最低气压,最高、最低气温,最高、最低地温,最小相对湿度与各定时记录矛盾:总云量、低云量与云.状矛盾;能见度与天气现象之间矛盾;天气现象与定时降水量矛盾;各层地温误读等等错情。这既提高了报表制作质量,又减轻了测报人员劳动强度,使气象报表工作上了个新台阶。

  • 标签: 报表质量 优势互补 气象报表 台站观测 天气现象 制作质量
  • 简介:本人于1971年6月进入气象行业,至今已从事地面气象观测30多个春秋。目前虽已接近退休年龄,但组织和领导信任,仍负责管理测报股工作。30余年观测经历给自己留下了许多记忆和深刻思虑,就怎样才能做个合格观测员有较深体会。

  • 标签: 观测员 地面气象观测 气象行业
  • 简介:利用NCEP1x1分析资料2001年8月3~4日浙南闽北东风波暴雨过程,根据螺旋度(Helicity)分析了这次过程中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原因.结果表明:螺旋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诱生、移动,螺旋度时空演变暴雨发生有预示意义.

  • 标签: 东风波 中尺度低涡 暴雨 螺旋度
  • 简介:利用WRF数值模式输出高分辨率模式资料,2010年7月14—15日江西出现次副高控制下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同样也存在充沛水汽输送,比湿、水汽通量散度基本都达到江西暴雨阈值;暴雨区以北能量锋区密集,梯度达到12K/纬距,大暴雨出现在强能量锋区南缘高能量舌中;干冷气流侵入地面暖槽,地面扰动有利于强不稳定能量释放,激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强降水发生在切变线附近西南气流中,并且强降水发生时中低层为上升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对上升运动维持十分有利;300hPa层以下有正涡度柱存在,在其两侧有下沉气流,并有次级环流存在。

  • 标签: WRF 暴雨 次级环流 中尺度系统
  • 简介:采用LAPS中尺度分析模式大气资料,2008年7月次西南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降水运动中尺度诊断计算与分析。诊断计算包括:可降水量、层结不稳定能量、对流可降水量、水汽权重平均风速、水汽通量散度、云水、云冰总量及其通量散度和垂直速度与凝结函数降水率等。结果表明:"西南涡—切变线"系统暴雨发生在暖湿气团与变性冷气团之间中尺度风场辐合上升运动区,中尺度雨团发生在层结不稳定暖湿气团侧。计算中尺度垂直运动与凝结函数降水率场,降水率为暴雨到特大暴雨。计算水汽通量辐合降水率与凝结函数降水率不会完全重合,且水汽通量辐合既可致中尺度"雨",又可成大尺度"云",并且云水、云冰通量辐合/辐散,可解释为它们"正"/"负"碰并增长,碰并增长产生水凝物增量(降水率)促成大暴雨。因此,在凝结函数降水率场中产生中、小尺度对流雨团,加上水汽与云水、云冰通量辐合及其碰并增长,并且借助层结不稳定能量释放和可能产生强迫"次级环流"及水汽与云水、云冰输送,"西南涡—切变线"系统造成襄樊特大暴雨天气学成因。

  • 标签: 西南涡暴雨 降水运动 LAPS中尺度分析 凝结函数降水率 水汽 云水和云冰通量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