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镇静护理对 ICU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ICU于 2018年 8月至 2020年 6月间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 6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34例设为常规组,接受集束化镇静护理的 34例设为实验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通气时间、 ICU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对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生存质量得分上看,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 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镇静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镇静护理 ICU 机械通气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通气时间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间接收的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选择7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护理时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利于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新生儿 通气时间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ICU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中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6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用时更短(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护理管理中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护理管理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无创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2015年5月收治的NRDS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无创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采用常压吸氧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肺部呼吸音改变情况、血氧饱和度、胸片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4~72小时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呼吸困难改善程度、肺部呼吸音、血氧饱和度及胸片评分均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经济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无创CPAP 盐酸氨溴索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接受CPAP联合氨溴索的实际治疗效果,为后期临床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100例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所接收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接受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单纯采用氨溴索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指标恢复情况明显更具优越性,其治疗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而言,采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要比单纯使用氨溴索治疗效果更好,使患儿的临床指标得到更快提升,具备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CPAP呼吸机 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将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方法应用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评估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实验实施分析的资料是2014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医院收入治疗的70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依据临床治疗方法实施分组,一组纳入35例,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用于参照组,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方法用于实验组,计算2组效果。结果参照组新生儿的呼吸困难改善用时、氧疗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鼻中隔受损例数、肺部感染例数比较于实验组新生儿相关计算数据值,P<0.05,证明计算数据值检测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开展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方法呈现较优应用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流量 CPAP 呼吸机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就同步鼻塞式CPAP呼吸机(NCPAP)用于肺透明膜病(HMD)早产儿治疗中的效果予以研究。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入的30例HMD早产儿行对比实验,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为对比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iPAP模式与CPAP模式上气道正压通气模式用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本院收治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BiPAP治疗,观察组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指标和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HI、HI、AI、SPO2水平和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呼吸指标和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CPAP模式与BiPAP模式治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有效的,可以减少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提高睡眠平均血氧饱和度,利于其认知功能的良性改善。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认知功能 睡眠呼吸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9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对其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9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212例患者抢救成功,有效率为89%。结论对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有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103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吸肌的锻炼、严格的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结果89例患者成功脱机,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脱机 护理
  • 简介: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损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废弃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作用,加上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极易发生感染,预防机械通气时发生院内感染是机械通气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许多环节上应当注意。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院内感染 预防 护理 上呼吸道 防御功能
  • 简介:近年来,随着胸外科与麻醉技术的发展,单肺通气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就小儿单肺通气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单肺通气 小儿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一种依赖于人工气道为患者提供有效支持的技术,而正确有效的气道管理则是提高治疗疗效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运用机械通气的同时必须确保人工气道的通畅,正确处理气道分泌物,防止气道损伤及误吸。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雾化吸入治疗越来越普遍地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而人工气道的建立改变了气溶胶输送环境和方式,目前已有《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指导临床,但是由于雾化吸入步骤繁琐,药品繁多,很多呼吸机不支持雾化吸入治疗,同时雾化吸入的疗效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呼吸机模式选择、参数设置、加温湿化、人工鼻和过滤器的使用等,往往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对呼吸机造成损坏。为规范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技术的临床应用,避免操作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河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委员共同讨论,得出本临床路径,为机械通气雾化吸入的实际操作和给药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肺部感染是应用呼吸机治疗期间常出现的许多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加气道阻力和呼吸功能的消耗,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使痰液充分稀释,利于排出,减少分泌物的坠积,防止气道阻塞、肺不张,同时加强翻身、叩背。注意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结果48例患者中32例肺部感染控制满意,成功撤离呼吸机。7例死亡,死因是原发病危重或/和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9例患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而拔除气管插管。结论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及基础护理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 标签: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单肺通气麻醉在心胸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低氧血症作为单肺通气麻醉的最大挑战,其产生原因众多,本文综合阐述了单肺通气麻醉的研究与进展,以期提高术中单肺通气的效果,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

  • 标签: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