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海州区板浦镇狂犬暴露人群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狂犬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在狂犬暴露处置门诊接受诊治的被动物咬(抓)伤暴露人群进行分析。结果553例暴露接种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121;以0~9岁年龄组和10~19岁年龄组居多,分别占27.30%和16.82%;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峰;暴露部位以手部和下肢膝以下居多,分别占37.07%和31.28%;Ⅲ级暴露者中狂犬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9.68%;暴露后伤口自行清洗占18.81%,到乡镇卫生院进行规范清洗消毒者占81.19%;致伤动物以犬最多,占84.09%;伤人动物有兽用狂犬疫苗免疫史仅占8.32%。结论开展高危人群的暴露前免疫,加强动物疫苗的接种和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

  • 标签: 狂犬病 暴露人群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的内容是对于手足口病得到一些特点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引起手足口产生的一些条件,将这些信息总结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对于手足口的预防,论文研究的方法总共有两个,一个是文件检索的方法,另外一个是回顾性研究方法。运用这两个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其最终的目标是确定手足口的历史和疾病的特点。在研究的当中发现手足口发生的年龄段主要是在婴儿的身上,其发病的年龄是在五岁。同时这个疾病含有一种自限性的特点,这种疾病在治疗以后可以得到良好的预后,最终后遗症出现的概率很小。论文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手足口是一种可以在前期进行预防,可以在病情期间进行控制,可以在后期进行治疗的疾病。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场流行操作模式以现场流行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为学术基础,主要通过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监测、预报、现场调查和控制措施而实现。

  • 标签: 现场流行病
  • 简介:摘要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机器学习与经典统计方法有相似之处,同时又能解决许多传统统计难以处理的难题,因此是流行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并对其特点和在流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读者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方法,让机器学习技术更好地为流行研究服务。

  • 标签: 机器学习 算法 流行病学
  • 简介:眼外伤是一重要的、致残性的健康问题,可导致眼部重要结构和功能的持久性改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眼外伤的发生都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了解眼外伤的流行状况,对于眼外伤的防治非常重要.在国际眼外伤登记(WorldEyeInjuryRegistry,WEIR)尚未报道标准化的国际眼外伤流行资料之前,现将部分国家分别进行的眼外伤流行调查资料作一概述,同时强调预防儿童眼外伤的重要性.

  • 标签: 眼外伤 流行病学资料 致残 眼部 改变 健康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09年某医院产科一起术后感染流行状况,以采取措施避免暴发。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同时进行环境卫生等监测。结果共出现8例感染产妇,术后感染率为2.94%。监测显示产房空气、环境物表的细菌超标,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医院消毒措施缺乏等原因导致了本次流行,经过采取各项控制预防措施,流行得到了控制。

  • 标签: 医院感染 流行调查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烧伤流行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07年-2012年之间收治的856例小儿烧伤患者资料,对他们的年龄、性别、烧伤时间、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地点、烧伤程度等各项进行统计。结果1-5岁阶段小儿烧伤占到总体烧伤人数的一半,烧伤发生最多的是夏季和冬季,热液烧伤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所有烧伤原因中占首位,小儿烧伤大部分发生在家中。结论要防止小儿烧伤的发生家长要加强安全意识,烧伤发生之后要及时入院治疗。

  • 标签: 烧伤 流行病学 烧伤原因
  • 简介:分子病理流行(molecularpathologicalepidemiology,MPE)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基于疾病的异质性和分子病理特征为基础,应用流行研究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暴露因素及疾病个体细胞或细胞外分子水平的改变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暴露-疾病”关系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独特见解,为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诊疗提供科学策略。目前,MPE已成为流行研究领域一个不断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年MPE在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肿瘤病因以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 肝癌 乳腺癌 肺癌 病因学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者破裂,并且可以迅速导致弥漫性或局限性脑功能缺损,进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l,是突然起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在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脑卒中已经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为患者家庭乃至全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近20年来,国内外在脑卒中的流行和预防控制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 标签: 脑卒中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谱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采用信息完全的急诊病例11723例,占全部急诊患者96.32%,男女比例为1.381;1、2、8月就诊患者最多;一天急诊患者主要集中于1000~2200,占全天急诊患者总数62.18%;排名前五的急诊诊断分别是创伤、发热、腹痛、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脑梗或脑卒中。结论根据流行特点,进一步完善我院急诊救治系统,促进急诊资源在时间及数量上的合理配置,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提高我院急诊医疗水平。

  • 标签: 急诊 患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流行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追踪和分析传染病传播、慢性病发病率以及环境健康影响等方面。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回顾了流行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解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以及新兴的大数据和生物统计方法。 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的流行调查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描述性研究有助于初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解析性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疾病的原因和效果关系;实验性研究则提供了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最强证据。 结论:流行调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可用资源和数据类型来决定。在现代公共卫生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跨学科合作以及利用新兴技术是关键。此外,考虑到数据质量和伦理问题也是进行有效流行研究的重要方面。

  • 标签: 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性研究 解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大数据分析
  • 简介:急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也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伴随社会的发展。头部创伤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据McNair在1999年统计,全球颅脑损伤的发生人数占所有创伤人数的六分之一,每年车祸、坠落、袭击、运动造成颅脑损伤约七百万人。对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死亡率、诊疗、治疗、护理以及预防,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提高急性颅脑损伤的预防和救治水平。

  • 标签: 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类中等大小、有包膜的DNA病毒,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在已发现的超过100种的疱疹病毒中,仅有8种能够感染人类,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HHV)。HHV呈全球性分布,在一生中约90%的人会被感染,导致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组织受到轻重不一的影响。现就8种HHV的分子流行特点及分布做简要综述。

  • 标签: 人类疱疹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型
  • 简介:摘要基因组流行研究为病原真菌的遗传进化、传播和表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核心技术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分子分型技术的不足。通过将病原真菌的全部遗传信息和流行调查相结合,能够预测病原真菌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风险,为制定真菌防控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对分子流行、基因组流行的发展以及基因组流行在病原真菌的遗传关系、溯源及进化、耐药性以及毒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病原真菌基因组流行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 标签: 基因组流行病学 病原真菌 全基因组测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简介: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危害禽类的两种A类传染病之一。尽管世界各国对ND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如对强毒感染的扑杀措施、限制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及强制性免疫等措施,但它仍然是危害禽类的主要传染病,并且呈现新的流行趋势,使防制工作变得复杂化。

  • 标签: 新城疫病毒 综合防制 流行病学 国际动物卫生组织 传染病 防控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是Hp最重要的传染源;可能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人-人传播、水源传播、医院性传播等;贫穷、卫生条件差、教育程度低、居住拥挤、儿童与父母同床、口对口喂养婴儿及医务工作者(尤以消化科、内窥镜检查医护人员、口腔科)等都是Hp感染的高危因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免疫接种仍是预防和控制Hp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2-01
  • 简介:摘要:营养是指人体获取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够通过消化、吸收和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是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营养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营养不良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和各种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容易肥胖。因此,合理的喂养方式、良好的饮食行为和健康的饮食模式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文综述了儿童(主要是婴幼儿)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 标签: 儿童膳食模式 健康关系 流行病学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