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4—2020年湖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评价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效果。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整理湖州市2004—2020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资料,对病例做描述性分析,比较疫苗常规使用之前(2004—2009年)、疫苗常规使用5年内(2010—2014年)和疫苗常规使用5年后(2015—2020年)三个时期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描述三个时期湖州市各区县发病率情况,人群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分布情况。结果2004—2020年湖州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 531例,年均发病率为23.45/10万,疫苗使用前、使用5年内和5年后三个时期的发病率分别为31.82/10万、30.92/10万和9.5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 955.233,P<0.001)。各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南浔区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0.75/10万;4—7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6 411例(55.60%);发病年龄段以5~<10岁最高,为248.64/10万,三个时期各年龄段中以2004—2009年5~<1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334.16/10万。结论湖州市实施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常规免疫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持续下降,预防效果良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疫苗接种 流行病学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祁阳县201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480例,较2016年上升389.80%,较2008年上升805.66%,为全面了解祁阳县近10年来流腮的流行特征,找出流行规律及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近10年祁阳县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方法分析。结果近10年祁阳县累计报告流腮1576例,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5.04/10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的22.00%『1』。发病以城区为多,城边次之,边远农村发病较少;发病时间以每年4—7月最多,11月—12月次之;人群分布男女比为2.031,年龄以4—14岁的中小学生为主。结论流腮在祁阳县仍呈中低度流行状态,应改变流腮疫苗接种的剂次,加强学校疫情监测。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顺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防控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分析,运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2004-2012年长顺县网络直报乙脑病例共38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1.70/10万,年均死亡率0.09/10万,年均病死率5.26%,2006年发率高,发病率为8.1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月,占发病总数的86.84%;2-10岁年组均有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2-3岁2个年龄组,占42.11%;男性发病22例,占57.89%,女性发病16例,占42.11%,男女为1.38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3.16%),其次为学生(31.58%)。结论乙脑预防应采取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的综合措施;重点防控时间放在7-8月,对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8年河南省儿童医院手足口流行特点。方法对2014—2018年河南省儿童医院报告的手足口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2014—2018年河南省童医院共报告手足口79 356例,占全院传染病报告总数的76.31%,其中重症病例839例,占1.06%。报告病例全年呈双峰分布,主峰在4月至6月,次峰在10月至11月。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占97.38%;男性病例报告数高于女性,性别比1.51:1。病例主要为散居儿童,占79.29%。引起手足口的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 virus group A type 16,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EV71感染略呈下降趋势,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略呈上升趋势。结论手足口为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春夏季高发,多发于5岁以下散居儿童,应加强监测、传染源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颛桥社区手足口流行特征,为今后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颛桥社区2012~2014年手足口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方法描述手足口流行特征.结果2012~2014年颛桥社区共报告3159例手足口病患者,病例以非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为主,集中在5~6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92.18%,男女性别比例为1.51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结论颛桥社区手足口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应加强疫情监测、开展联防联控和健康教育,加强托幼机构、外来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场所的监控是防治手足口的关键措施.关键词手足口流行特征发病率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7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3年永胜县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永胜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分析。结果2008-2013年永胜县共报告手足口1370例,年均发病率57.33/10万,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521,经X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发病以1-4岁年龄组为主,共发病1073例,占总病例数的78.32%,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1037例)和幼托儿童(206例)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75.69%和15.03%;病例主要分布于永北镇、期纳镇、三川镇,计778例,占总发病数的56.79%;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高峰,以4-6月为主,共发病659例,占发病总数的48.1%,其中以5月份发病最多。结论6年来永胜县手足口呈高度散发,维持较高发病水平,5岁以下儿童是预防控制的重点,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湖北省2003—2007年人间狂犬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近年狂犬发病特征,探讨疾病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狂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北省2003—2007年狂犬病疫情报告和2007年开展个案调查的134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湖北省狂犬病例上升趋势明显,疫情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但主要集中在8~11月。发病以农民、学生为主,男女之比为2.38:1,5~15岁和40~70岁是发病数较多的年龄段。2007年病例个案调查资料显示,发病潜伏期为66d,94.78%的病人被犬所伤,暴露后到医疗机构处理伤口的仅占15.67%,疫苗接种率为14.93%,同时进行了伤口处理、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及疫苗接种的占Ⅲ级暴露人群的5.80%。结论2003—2007年湖北省狂犬流行形势严峻。犬只缺乏有效管理、群众对狂犬的危害认识不足、暴露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不高、部分基层狂犬暴露处置门诊缺乏规范化管理等因素是影响湖北省狂犬流行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狂犬病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流行病学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16—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的防控和预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通州区2016—2018年上报的手足口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分析,运用简单季节性模型预测通州区2019年发趋势。结果2016—2018年通州区总计报告手足口8 877例,其中重症病例13例,无死亡病例。6—8月是发病主要高峰,城乡结合部总体发病率高于农村和中心城区。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4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以1~3岁为主。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散居和托幼儿童。结论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五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防控的重点,应根据流行特征以及预测的发病趋势,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控工作。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测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灌云县手足口流行特征,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对灌云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灌云县累计报告手足口2672例,年均发病率53.09/10万。全年发病呈现双峰分布特点,最高峰为4-6月份,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841。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幼儿,占发病总数的95.66%,并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1.13%。结论手足口传染性强,传播途经复杂多样,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掌握手足口流行特征,加大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卫生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保护易感人群,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描述流行病学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宜州市2008-2016年手足口流行特征流行趋势,为当地手足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统计数据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宜州市2008-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州市2008年-2016年11月手足口发生例数共18677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病例在所有的乡镇中均有分布,其中庆远镇的发病例数最多(5340例),其次为北牙乡(1885例)、刘三姐乡(1393例)、德胜镇(1068例);三岔镇发病例数最低(226例);4~6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占到所有病例的54.40%;发病群体绝大多数为≤4岁的儿童,占总病例的91.75%,且均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散居儿童最多(82.20%),其次为幼托儿童(15.41%),学生(2.06%)。结论2008年-2016年宜州市手足口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手足口病疫情的监测与防治,强化对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手足口的防治工作,减少婴幼儿的发病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婴幼儿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2009~2013年虹口地区手足口流行特征和病原谱的构成,对2009年~2013年虹口区手足口的病原进行所有致病肠道病毒的检测、分离与测序,以全面了解虹口区手足口流行特征。探讨2009-2013年虹口区手足口非CAI6非EV71肠道病毒株的流行情况以及毒株型别,从而掌握本区手足口的监测情况与流行趋势。方法从2009-2013年上海虹口区手足口样本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分析和调查,采用RD细胞分离病毒毒株,待出现细胞病变后收集上清采用RT-PCR进行鉴定.非CA16非EV71毒株再进行VP1测序分析,序列鉴定型别,进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2009年~2013年虹口区手足口阳性标本共554件,对其中162份其他肠道病毒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46份人肠道病毒非EV71和非CoxA16EV毒株进行VPl基因序列全长测定和分析。结论VP1序列通过BLAST方法搜索GenBank同源性最大的EVVP1序列,从而确定所属血清型。共检出非EV71和非CoxA16EV37株,占所有阳性EV总数的22.84%,包括7种血清型,分别是29株CoxA6、2株CoxA10、2株CoxA4、以及Echo9、CoxA5、CoxA2、CoxA24各1株。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手足口(HFMD)不同病原体的感染现状以及流行特征,为做好手足口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年 12 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的咽拭子或粪便标本病原检测结果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流行分析。结果: 507份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V)阳性367份,总阳性检出率为72.39%;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检出分别为4.34%,68.05%,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男患儿病毒总感染率高于女患儿,性别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盐城大丰区艾滋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盐城大丰区HIV/AIDS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22年,累计报告HIV/AIDS234例,年均报告率为1.77/10万,呈缓慢增长趋势;病例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81.20%;职业以工人、民工(农民)最多,占45.30%,其次为商业服务,占33.33%,学生占3.42%。性接触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99.14%,其中又以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为主,占71.12%。结论  医疗机构是发现HIV/AIDS病人的主阵地,加强医院住院检测、艾滋自愿咨询检测(VCT)和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咨询检测(PITC)工作,能多发现患者。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摘要:分析2017年~2021年怒江手足口流行特征。采用描述流行的方法,对2017年~2021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和怒江手足口网络实验室数据的进行分析。2017年~2021年怒江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2808例(临床2427例,确诊3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1/10万;平均发病率排列顺序依次是兰坪县(267/10万)、福贡县(135/10万)、泸水市(125/10万)、贡山县(51/10万);5月~8月为发病高峰,这四个月报告病例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比例大于46%;病例以1岁~4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3.04%;散居儿童占78.21%、幼托儿童占17.12%;共检测出肠道病毒71型(EV-A71)95例占24.93%、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l6)233例占61.15%、其他肠道病毒53例占13.91%。怒江1岁~4岁的儿童为手足口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地区发病水平不同。

  • 标签: 手足口病 怒江州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移居内地的西藏学生来内地就读时患肺结核发病状况。方法选择西藏民大附中的中学生作为抽样人群,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00份,了解该校一般情况、卫生状况、居住条件、饮食条件,患者特点等。结果(1)本次结核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3月和4月;(2)本次调查结核病患者在空间分布上出生地对比差异明显(P<0.05),家乡主要集中在拉萨市、日喀则市;(3)肺结核检出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4)患者主要集中在16~18岁人群,主要为高中生。结论西藏地处边远地区,一些藏族学生出生时没有接种卡介苗,因体内对结核菌缺乏免疫力,结核菌处于潜伏期,当移居内地城市时一旦有传染源出现,极易发生结核的暴发流行。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免疫功能不稳定,属于肺结核的高发人群,此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不足也是导致本次暴发的原因。

  • 标签: 藏族学生 结核病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9 13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沈阳市同期气象资料,采用Pearson′s或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气温、风速、湿度等因素与手足口发病率的关系。结果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共收治9 135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7 024例(76.89%)≤3岁,每年7月至8月发率最高,约为59.50%。我院2014年1月始,共有4 611例患儿进行了手足口病原检查,1 638例(35.52%)阳性,其中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阳性率最高,1 091例(66.60%)。手足口发病例数与所有的气象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与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0.365(P<0.01),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性(r=-0.177,P<0.05)。因为气象因素之间相互影响,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建立预测模型:手足口例数=-85.840+0.365×湿度+温度×0.517-0.177×风速,温度和湿度是危险因素,风速是保护因素。结论手足口高发年龄为3岁以下幼儿,病原以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最多见。平均温度、平均湿度、风速均与手足口的发病相关,可以根据手足口与气象因素关系建立模型,根据模型进行手足口预测,做到早期监控。

  • 标签: 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肠道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流行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大规模的爆发流行。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方法对110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9~10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等为主。结论本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效果好,对患儿要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与此同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临床特征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Ⅱ型糖尿流行及危险因素探索。方法对我国以及国外的相关文献对Ⅱ型糖尿流行现状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糖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同时在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发病率也呈现了很大差异。结论Ⅱ型糖尿主要是由于遗传、生活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引发的一类多因子疾病。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