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秀丽隐杆线虫肌肉表达物3(caenorhabditis elegans muscle excess,Mex3c)参与调控小鼠胚胎神经管发育中的配对盒基因(paired box 3,PAX3)、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其对于神经管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Mex3c+/-和正常野生型小鼠各18只和正常野生型雄鼠6只(用于繁殖)。在母鼠孕10.5 d、12.5 d、14.5 d时,两组各取6只母鼠获取小鼠胚胎并记录总胚胎数、吸收胎数、存活胎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胚胎Nestin、PAX3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AX3,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总胚胎数、吸收胎数、存活胎数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测;测定的Nestin蛋白、PAX3蛋白、Mex3c蛋白、细胞凋亡数据检测符合正态分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两两比较。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母鼠下丘脑Mex3c蛋白表达,Mex3c组(16.52±1.60)较对照组(26.05±2.00)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不同时期吸收胎及总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缺陷Mex3c基因不会导致子代胚胎发育畸形。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ex3c组神经细胞较小、密度较低。Tunel染色结果显示,Mex3c组孕10.5 d、12.5 d、14.5 d小鼠胚胎神经管内凋亡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2.20±1.30)%、(11.20±0.84)%和(10.00±0.71)%,与对照组的(4.83±1.17)%、(5.17±0.75)%和(7.17±0.7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estin蛋白表达在神经纤维,PAX3蛋白表达在细胞核。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AX3蛋白结果显示,Mex3c组孕12.5 d和孕14.5 d小鼠胚胎PAX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0±1.30)%和(8.80±1.30)%,与对照组(5.83±0.98)%和(3.67±0.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Mex3c组孕10.5 d、12.5 d、14.5 d时小鼠胚胎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06±0.02、0.57±0.09和0.69±0.04,与对照组0.79±0.07、0.39±0.14和0.27±0.07比较,Mex3c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01)。Mex3c组孕10.5 d、12.5 d、14.5 d时小鼠胚胎PAX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7±0.02、0.63±0.09和0.72±0.03,与对照组0.03±0.01、0.46±0.08和0.45±0.06比较,Mex3c组表达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或0.001)。结论Mex3c参与调控小鼠胚胎神经管发育中PAX3、Nestin蛋白表达并抑制神经管中神经细胞发育及成熟和促使神经管内细胞凋亡。

  • 标签: 神经管 秀丽隐杆线虫肌肉表达物3 配对盒基因家族3 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lncRNA AC119762.8-201在乙烯硫脲(ethylene thiourea,ETU)诱导的大鼠胚胎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中的差异表达;研究干扰及过表达lncRNA AC119762.8-201后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株(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line,IEC-6)的细胞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换)及Wnt5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250~300 g的健康成年未育的Wistar大鼠30只,其中雌鼠24只,雄鼠6只;雌雄大鼠按4∶1的比例于晚上合笼过夜,次日晨雌鼠做阴道涂片,在光镜下见到精子或阴道栓即确认已交配,当日为孕0 d(E0),选取明确受孕的18只雌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鼠ETU-ARM致畸组(9只)和大鼠生理盐水对照组(9只)。孕10 d(E10)时,将大鼠ETU-ARM致畸组一次性灌胃注入1% ETU(125 mg/kg),大鼠生理盐水对照组灌入等量生理盐水。在孕16 d(E16)、17 d(E17)和19 d(E19),对两组孕鼠剖宫并取出胎鼠。无菌操作下,从大鼠ETU-ARM致畸组中共取得162只胎鼠,根据肉眼及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若胎鼠出现无尾或短尾畸形,且肛门与外界不相通,直肠末端与尿道之间有瘘管连通,则纳入胎鼠ARM组(简称ARM组),ARM组共122只致畸胎鼠,致畸率为75.31%(122/162);从大鼠生理盐水对照组取得141只胎鼠,胎鼠尾部均正常,无肛门直肠畸形,肛门与外界相通且直肠末端与尿道之间无瘘管连通,为胎鼠正常组(简称正常组)。解剖显微镜下,在无菌条件下取出ARM组和正常组胎鼠的直肠末端组织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lncRNA AC119762.8-201的表达;提取IEC-6细胞质和细胞核RNA,通过qRT-PCR检测lncRNA AC119762.8-201在细胞中的定位;采用siRNA序列或过表达质粒转染的方法下调或上调IEC-6细胞中lncRNA AC119762.8-201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换及Wnt5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通过qRT-PCR验证lncRNA AC119762.8-201在ARM组及正常组胎鼠肛门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E16、E17及E19时,与正常组相比,lncRNA AC119762.8-20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7±0.02比1.01±0.08,0.80±0.16比1.00±0.02,0.41±0.06比1.02±0.09),lncRNA AC119762.8-201在ARM组中的表达水平下降,并且在E16和E19,ARM组及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qRT-PCR验证lncRNA AC119762.8-201在IEC-6细胞质及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提示lncRNA AC119762.8-201在IEC-6细胞中有表达,且在细胞质(1.01±0.08)及细胞核(1.01±0.05)中均存在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染干扰si-RNA(si-NC和si-lnc)和过表达质粒(over-NC质粒和over-lnc质粒)对lncRNA AC119762.8-20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面,转染si-RNA的结果显示,与转染si-NC的细胞(1.01±0.18)相比,转染si-lnc后,lncRNA AC119762.8-20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为(0.43±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过表达质粒的结果显示,与转染over-NC质粒的细胞(0.98±0.02)相比,转染over-lnc质粒后,lncRNA AC119762.8-20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为(2 960.31±16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lncRNA AC119762.8-20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面,结果提示当干扰lncRNA AC119762.8-201的表达时,细胞增殖能力呈下降趋势,6 h时的si-NC比si-lnc为(3.17±0.01比3.15±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为(3.40±0.01比3.26±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8 h为(3.55±0.01比3.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为(4.02±0.01比4.04±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当过表达lncRNA AC119762.8-201时,细胞增殖能力呈升高趋势,6 h时的over-NC比over-lnc为(3.21±0.04比3.30±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为(3.39±0.01比3.57±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8 h为(3.59±0.01比3.69±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为(3.76±0.01比3.79±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AC119762.8-201在干扰或过表达状态下对E-cadherin、β-catenin、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当干扰lncRNA AC119762.8-201的表达时,转染si-NC后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转染si-lnc后的表达水平,转染si-NC与转染si-lnc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相比为(0.32±0.01比0.57±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NC与转染si-lnc后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相比为(0.89±0.03比1.48±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si-NC后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si-lnc后的表达水平,转染si-NC与转染si-lnc后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相比为(1.47±0.01比0.90±0.0 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si-NC与转染si-lnc后Vimentin的表达水平相比为(2.02±0.03比1.02±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反,当过表达lncRNA AC119762.8-201时,转染over-NC后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over-lnc后的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over-NC后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转染over-lnc后的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RNA AC119762.8-201在干扰或过表达状态下对Wnt5a表达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当干扰lncRNA AC119762.8-201的表达时,转染si-NC后Wnt5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si-lnc后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反,当过表达lncRNA AC119762.8-201时,转染over-NC后Wnt5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转染over-lnc后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了lncRNA AC119762.8-201在ARM组大鼠肛门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降低,其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会抑制细胞增殖、细胞上皮-间质转换及Wnt5a的表达,从而影响ARM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大鼠 肛门直肠畸形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级精神医学专业学生随机抽取两个班为实验组(n=100),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20级全科医学专业学生随机抽取两个班为对照组(n=99),采用传统教学。对两组学生在线测试成绩、期末成绩及调查问卷满意度进行评价。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在线测试成绩[(8.55±1.18)vs.(6.33±0.91)]及期末成绩[(85.56±3.32)vs.(72.24±2.71)]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管理时间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教学质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中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HRT-FET的3288个周期,根据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分为三组。A组为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地屈孕酮片组(478个周期),B组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组(1923个周期),C组为黄体酮针剂联合地屈孕酮片组(887个周期)。分别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A组、B组和C组间的临床妊娠率、12周妊娠率、移植周期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率和双胎分娩率C组高于B组[19.90%(78/392)比13.61%(109/801),P=0.011;30.61%(120/392)比20.47%(164/80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新生儿体质量[(3 178.60±635.38)g]高于C组[(3 033.01±682.5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组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并不是12周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HRT-FET周期中,黄体酮软胶囊或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均能取得与黄体酮针剂联合地屈孕酮片相似的妊娠结局,但仍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 标签: 黄体支持 冻融胚胎移植 激素替代周期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微团培养和胚胎干细胞试验评价二硝酰胺铵(ADN)潜在的胚胎发育毒性,并评估其是否为致畸物。方法于2018年9月,分离大鼠胚胎并收集肢芽细胞,使用不同浓度(0、312.50、625.00、1 250.00、2 500.00、5 000.00、10 000.00 μg/ml)ADN进行染毒,计算细胞半数增殖抑制浓度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并评价ADN致畸作用。在胚胎干细胞试验中,检测不同浓度(0、39.06、78.13、156.25、312.50、625.00、1 250.00、2 500.00 μg/ml)ADN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mESCs和3T3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评价其胚胎毒性。以已知的强胚胎毒性药物5-氟尿嘧啶和非胚胎毒性药物青霉素-G为试验材料,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采用验证性试验模型评价ADN的胚胎毒性。结果微团培养试验中,各个浓度ADN组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分化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DN对肢芽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分别为7 480.32和4 526.09 μg/ml,判定ADN为非致畸物。胚胎干细胞试验中,各个浓度ADN组mESCs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156.25、312.50、625.00、1 250.00、2 500.00 μg/ml ADN组3T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ADN对mESCs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和半数分化抑制浓度分别为1 851.73、1 796.39 μg/ml,对3T3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为3 334.35 μg/ml,判定ADN为无胚胎毒性。结论经微团培养和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评价,ADN无胚胎毒性,属于非致畸物。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二硝酰胺铵 微团培养 发育毒性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发生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冷冻移植2枚胚胎后妊娠,孕40 d,B超示宫内早孕合并右侧宫角肌层内妊娠,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妊娠清除术,术后宫内妊娠给予加强保胎治疗,现患者孕20周,宫内单胎妊娠。结论IVF-ET患者行多胚胎移植增加异位妊娠风险;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子宫肌壁间妊娠治疗方式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患者自身意愿。

  • 标签: 子宫肌壁间妊娠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宫内合并宫外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2月至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科选取156例进入周期的IVF-ET女性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the Emotional Regulation Self-efficacy Scale,RES-C)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调查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睡眠质量,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56例IVF-ET患者的低睡眠质量检出率为44.9%(70/156),显著高于正常人(13.20%~33.92%);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不孕年限、是否重复周期等与低睡眠质量相关(P=0.004,P=0.013,P=0.014,P=0.007,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38.51±8.74)低于常模(45.08±6.96)(t=-9.360,P<0.001);PSQI总分(7.56±1.81)显著高于常模(2.52±1.60)(t=16.076,P<0.001),除催眠药物该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与PSQ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564,P<0.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不孕年限和年龄对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结论行IVF-ET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偏低,临床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情绪调控的能力,切实改善其睡眠质量,以期达到更好的助孕治疗结局。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影响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治疗中高反应人群卵母细胞利用率(OUR)的临床因素。方法OUR的定义为可移植和(或)可冻存的卵裂期胚胎和(或)囊胚的数量与当个周期获卵数的比值。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获卵数≥15个的周期,将OUR位于最高与最低10%的周期分为高OUR组和低OU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治疗的相关参数和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反应人群OUR的临床因素。结果高OUR组纳入了43例患者,低OUR组纳入了47例患者,两组的OUR分别为77.4%(601/776)和11.9%(104/874)。既往IVF或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史(OR=0.10,95%CI为0.01~0.81)、不孕因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OR=0.16,95%CI为0.03~0.84)以及卵巢刺激期间雌二醇水平下降(OR=0.16,95%CI为0.04~0.64)是OUR的不利因素(P<0.05);在促排卵方面,双重降调节方案(OR=3.74,95%CI为1.06~26.86)和相对长的促排卵时间(OR=3.24,95%CI为1.25~8.42)是获得较高OUR的保护性因素(P<0.05)。虽然两组患者的获卵数及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MⅡ)数相似,但高OUR组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分别为95.3%(41/43)、90.7%(39/43)]均显著高于低OUR组[分别为40.4%%(19/47)、31.9%(15/4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高反应人群中,既往IVF/ICSI治疗史不利于OUR,促排卵时,可尽量选择双重降调节方案和适当延长促排卵时间并避免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以保证更佳的OUR。

  • 标签: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排卵诱导 卵母细胞抽取 妊娠率 卵母细胞利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临床指标联合MRI征象评估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高危患者术中子宫切除风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妊娠晚期(32周以上) PAS高危孕妇的MR图像及临床资料,包括64例子宫切除患者及187例子宫保留患者,对相关临床指标及MRI征象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预测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风险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T2WI胎盘内暗带、胎盘膨出、子宫肌层变薄或消失、膀胱壁T2WI低信号中断、局部外突性肿块和子宫浆膜面异常血管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X1)、T2WI胎盘内暗带(X2)、胎盘膨出(X3)、子宫浆膜面异常血管(X4)是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为Logistic (P)=-4.713+0.960X1+1.477X2+1.569X3+1.901X4,模型AUC值0.915 (95% CI:0.873~0.94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0%、81.8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校准能力好。结论基于临床指标及MRI征象,有望产前为PAS高危患者子宫切除风险的评估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高危妊娠患者 子宫切除
  • 简介:摘要:北海市涠洲中学位于涠洲岛的中央,作为在大海怀抱的学校,充分利用涠洲岛的特色和优势,注重挖掘海岛地域文化教育内涵,秉持“特色海洋文化”理念指引,融入各个学科课堂的教学,努力将学校打造成“海洋文化”特色学校。海洋生物名称或形态往往也是数学教育取材的重心。例如:扇形取自扇贝类,等角螺线像鹦鹉螺的贝壳等。通过观察海洋生物的形状,初步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 标签:
  • 简介:摘要青光眼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眼压仍然是唯一可控因素。药物疗法以常规滴眼液局部给药为主,但其存在药物生物利用度低、患者用药方法不当及依从性低等问题。近年来,药物缓释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持续进展,有望解决上述问题。植入性DDS可分为可降解型和不可降解型,可使药物在眼内的有效浓度保持较长时间,尤为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的眼部疾病。近年来有5个新青光眼药物缓释装置(贝美前列素持续释放植入物、曲伏前列素延长释放植入物ENV515、曲伏前列素植入物iDose、曲伏前列素泪点栓、拉坦前列素泪点栓系统)投入临床试验。(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85-289)

  • 标签: 青光眼 药物缓释系统 眼压
  • 简介:摘要心脏性猝死(SCD)愈发成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SCD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ICD分为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无论器械本身还是相关临床研究近年都得到了长足进展。ICD对SCD的预防包括二级和一级预防,符合SCD一级预防或1.5级预防的人群远多于二级预防,且相关临床研究及获益证据也更加充分。针对术后参数设置的多个临床试验对ICD诊断和治疗参数个体化调整提供了普适性的原则。本共识将ICD适应证按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以及不同疾病(如缺血性和非缺血性等)分别进行了阐述。针对ICD不同类型(单腔、双腔、三腔及S-ICD)的选择及除颤阈值测试分别进行了推荐。ICD术后随访至关重要,依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心动过缓起搏参数、心动过速诊断和治疗参数设置的共识。此外,对ICD植入注意事项及系统故障处理原则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临床应用 指南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眼科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49例(5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4例(25眼)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者为三焦点组;25例(25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者为单焦点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视觉质量。结果三焦点组患者的远、中、近距离视力(UCVA,logMAR)均在0.2及以上,中、近视力优于单焦点组( t=- 8.574,-10.975;P<0.001)。矫正远视力后的中、近视力三焦点组优于单焦点组(t=-5.504,-6.674;P<0.001),三焦点组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在-1.0~-2.5D过渡平缓,而且优于0.12(LogMAR)。三焦点组对眼镜依赖程度低于单焦点组(t=5.774,P<0.001),而中、近视力的视功能满意度高于单焦点组(t=3.834,5.558;P=0.001,0.020)。结论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自然的连续全程视力,尤其是中距离视力,而且能提升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和脱镜率。

  • 标签: 视力,中距离 晶状体,人工,三焦点 超声乳化,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傲迪适(ozurdex)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视网膜脱离患者玻切术后黄斑水肿行玻璃体腔傲迪适植入术31例(31只眼)的资料,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眼压等。结果植入傲迪适后1、2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依次为0.72±0.31、0.56±0.27、0.55±0.28,均优于植入术前的0.89±0.35(F=34.07,P<0.05);CMT依次为(301.10±59.70)μm、(270.32±89.75)μm、(313.35±101.16)μm,均低于植入术前的(583.13±74.77)μm(F=126.69,P<0.05)。植入术后2个月眼压为(18.42±3.69)mmHg(1 mmHg=0.133 kPa)高于植入前的(15.94±2.69)mmHg(t=3.44,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或全身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傲迪适治疗玻切术后黄斑水肿可有效提高视力,减轻水肿。

  • 标签: 黄斑,水肿 玻璃体切除术 地塞米松 视力 眼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对2012年发布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新共识充分体现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术后随访。内容涵盖了磁共振成像兼容的CIED、无导线起搏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及常规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的随访建议,使CIED的随访更加规范、高效。

  • 标签: 指南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探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情况。方法 选取了2018年9月-2019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50例,把这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式是常规性的护理,而实验组采用的是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明显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会出现电极脱位、肺部感染、囊袋出血、便秘和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情况,但是在术后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永久 起搏器 植入手术 后期 并发症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近些年我国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特别是植入式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不仅为人们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而且对于一些特殊病症可以提供符合病情需要的治病器械和材料,这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无疑是有重大帮助的。所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更应该将3D打印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植入式医疗器械之中,以此来推动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 标签: 3D打印技术 植入式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