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轨道交通工程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大量兴建,相关施工工艺因此受到业界高度重视,小净隧道开挖施工工艺便属于其中代表。基于此,本文以某轨道交通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小净隧道开挖施工工艺的应用要点,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 标签: 轨道交通工程 小净距隧道 开挖工法
  • 简介:摘要:可变种粮食播种器制造商提供的播种图表为获得所需播种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但它们可能不是很准确。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影响播种率的变量包括作物品种(有时是种子批次)之间种子大小和形状的差异、种子包衣或种子处理以及种子密度。由于这些原因,生产商需要知道如何校准钻头。本文提供了校准钻头的简单步骤。此外,通过维护多年来使用的种子和播种面积的记录来检查实际播种率是有用的。

  • 标签: 可变种距粮食播种器 校准 钻头
  • 简介:摘要:本文依托351国道项目常山段公路工程双向隧道施工实践经验,分析浅埋、偏压近距离小净隧道穿越松散堆积体的施工技术,为类似条件的隧道工程应用推广提供参考经验。

  • 标签: 小净距 隧道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骨前外侧副关节面(AATF)撞击综合征(AATFIS)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7年3月—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伴腓骨肌痉挛的AATFIS成年患者18例(18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6(42±11)岁。18例患者均行距下关节融合+跗骨窦清理+AATF切除术,其中7例伴腓骨短肌短缩患者同期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术中模拟患肢负重状态,并与非负重状态交替,观察两种情况下下关节旋转以及AATF与跟骨颈撞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评估,并将末次随访观察数据与术前进行对比;同时,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可见较大的AATF,其中软骨损伤13足、跟前韧带损伤16足、跟骨间韧带损伤7足,副关节面周围及跟骨颈部骨赘增生11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3(17.5±6.3)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资料均显示下关节融合良好,无不融合病例。术后患者痉挛解除或缓解,足弓恢复良好,后足力线良好,前中足无明显外展。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4.6±6.2)分]高于术前[(33.8±6.7)分],VAS评分[1(0,2)分]较术前[7(7,8)分]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0级9例、1级9例)较术前(3级6例、4级12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Z=3.78、Z=3.84,P值均<0.05)。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9例、可4例。结论下关节融合是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AATFIS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关节疾病 关节融合术 距下关节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撞击综合征 腓骨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三维打印骨假体治疗塌陷性骨坏死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收治的8例采用个性化三维打印骨假体进行假体置换治疗的严重骨塌陷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0岁(范围:22~65岁)。左侧骨塌陷5例,右侧3例,病程29.7周(范围:6~96周)。采集对侧健康骨骨性CT数据进行镜像设计,采用电子束三维打印技术制备假体。骨体部假体采用钛合金材料(Ti6Al4V),胫关节骨侧关节面假体采用钴铬钼合金材料(Co-Cr-Mo),并对下关节面进行微孔处理。术前通过数字化三维有限元分析与实体对比,测量假体的解剖匹配性。手术采用踝正中长切口,完整取出塌陷坏死骨,植入上述假体。患者术后3、6、12个月于门诊复查。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活动范围、影像学数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术后足底压力分布相关参数。多次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骨假体解剖结构与对侧健康骨完全一致,适配性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2个月(范围:12~48个月)。患者术前踝关节背伸角度为(7.6±5.7)°,术后12个月时为(14.2±6.6)°(t=-2.67,P=0.03);术前踝关节跖屈角度为(22.0±9.9)°,术后12个月时为(29.2±8.7)°(t=-8.95,P<0.01)。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M(QR)]3.0(0.8)分,术后3个月为2.5(1.0)分,术后6个月为1.5(1.0)分,术后12个月为1.0(1.0)分(F=20.00,P<0.01)。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为(26.3±6.6)分,术后3个月为(70.1±2.2)分,术后6个月为(76.0±3.4)分,术后12个月为(79.3±4.2)(F=56.81,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影像学检查均示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无需行二期踝关节融合或翻修术,骨高度为(34.6±3.5)mm,与术前高度(27.6±6.0)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2);健侧足底压力为(350.6±29.6)N,最大压力为(629.9±26.1)N、患侧的足底压力为(212.3±9.7)N,最大压力为(521.4±14.4)N;健侧前、后足负荷分别为(38.1±2.8)%、(24.6±2.5)%,患侧分别为(11.5±2.0)%、(21.1±1.8)%。结论个性化三维打印骨假体能恢复正常骨的解剖以恢复踝关节的活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临床疗效较好,对于足底压力的影响主要在于健侧负重增加和患侧重心后移。

  • 标签: 距骨 假体和植入物 足底压力分析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内侧骨骨软骨损伤合并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骨骨软骨损伤合并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骨,下翻截骨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骨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骨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骨加同侧膝关节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骨软骨损伤合并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移植,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跟骨桥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跟骨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跟骨桥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单纯左侧9例,单纯右侧5例,双侧1例;10例患者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定手术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9个月(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6, 7)分降低至1(1, 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4.1±10.4)分提高至(90.0±16.6)分,SF-36评分由术前的(55.5±12.7)分提高至(88.7±6.5)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桥复发、关节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疼痛性跟骨桥,全后足关节镜下跟骨桥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精准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关节镜检查 踝关节 跟距骨桥 切除 后方入路
  • 简介:摘要创伤是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饮酒、风湿性疾病等亦可引起骨坏死。对于骨骨软骨损伤引起的早期骨缺血性坏死,骨髓刺激、骨骨软骨移植均可获良好疗效[1]。而对于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多选择踝关节融合或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这两种术式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2],但踝关节融合会使患者丧失踝关节功能,而TAR需要大量截骨,对于胫骨远端相对正常的患者,该术式破坏了相对正常的解剖结构,二期翻修时大量的骨缺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对于一些年轻的骨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胫骨远端关节面退变较轻,目前临床上缺少一种有效的治疗骨穹隆部大面积坏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医学仿生学快速发展[3, 4, 5],在结构仿生、功能仿生及生物力学仿生理念的指导下,我院足踝外科自主设计研发了三维打印的骨表面假体,并成功应用于2例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随访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满意,现将研发设计与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张闻.女,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学士,曾获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插图类优秀书籍设计奖、首届北京青年美术家艺术嘉年华优秀作品一等奖等奖项。作品曾参加第二届全国美术展等多个展览并被收录。

  • 标签: 优秀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书籍设计 中国画学院 艺术展 一等奖
  • 简介:二○一二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冰蝴蝶》,以价值上亿的顶级冰种翡翠来呼吁大家对生态环保的关注。将顶级翡翠用写实手法雕琢成正在融化的冰川,并用装置手法,将冰块用钢丝悬挂在钛金属打造的蛋形球体内,呈现立体的蝴蝶造型。这隐喻着两重自然循环的微妙关系。由外而内的解读是,在不尊重自然的情况下,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正在遭受工业文明发展的破坏。冰川在融化,蝴蝶在消失,幸福正离人类远去,我们必须珍爱、尊重、保护生态环境。由内而外的解读:在尊重自然的情况下,冰川融化,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生命将迎来新的希望。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自然循环 写实手法 钛金属 蛋形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