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于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位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治疗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刨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相关数据。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第6个月临床疗效优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2个月临床疗效及成功妊娠的机率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同子宫内膜异位时期的患者术后均被治愈,总受孕率各不相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症状发生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流产率均为12周内显著大于12周后(P<0.05)。结论腹腔镜检测能有效根治该病和治愈由其引起的不孕,大大增加成功妊娠的机率,降低术后用药带来的不良症状发生机率,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病痛,复发率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女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病率、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和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妇科住院60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进行性痛经、月经紊乱、腹痛和不孕,多伴有盆腔粘连、子宫腺肌子宫肌瘤。结论无临床症状者可通过妇科检查早发现,妇科门诊就诊者多有症状,经妇科检查及B超辅助检查可协助诊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18%,B超显象是目前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要求、症状程度、病变轻重、病灶范围及过去的治疗情况综合分析,做到治疗个体化。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都是较好的方法,其选择要依照病情、患者的意愿和医者自己的经验而定。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 囊肿 临床特征 超声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状十分常见,但是却没有给予有效的重视。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牵涉到多个学科与专业,如妇产科、生殖医学、计划生育等。事实上在子宫内膜异位中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也占有重要位置,是其分类的一种;然而,国内外的诊疗规范尚未提及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的分类内容。为此,本文选择研究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希望其可以被临床医生列入子宫内膜异位分类之中,从而更好的治疗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 医源性子宫 妇产科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EMS)是妇科最常见良性疾病之一,但是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对其长期治疗疗效亦不满意。目前,"EMS起源的干细胞学说"为EMS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该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所有类型的EMS起源理论。随着目前对子宫干细胞特性、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等研究的逐渐深入,揭示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子宫、骨髓等,同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发生一定改变。基于干细胞的EMS治疗策略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对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或抑制干细胞特性、减少子宫来源干细胞和骨髓来源干细胞向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迁移和移植,为治疗EMS提供了新思路。笔者拟就EMS起源的干细胞学说,EMS的干细胞来源,包括子宫来源的干/祖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EMS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4个方面,对干细胞与EMS相关理论及其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EMS发病机制及诊疗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干细胞 子宫内膜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女(雌)性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EMS)是一种具有恶性行为的良性疾病,关于其发病机制则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可能由子宫间充质干细胞(eMSC)或骨髓来源干细胞群(bMSC)转移、种植、分化而来,同时免疫细胞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可引发炎症级联反应,为EMS患者子宫组织生长、侵袭提供局部微环境。笔者拟就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在EM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女(雌)性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状多发于孕妇人群,且该病发率相对较高。一般对于该的治疗主要采取保守性手术与保守性药物治疗方式,以往所采用的保守性药物治疗原理主要是抑制患者卵巢雌性激素分泌情况,来实现阻碍其内膜病灶生长的过程,这种治疗的方式本身的复发率显著较高,且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如今激素激动剂开始投入到具体的临床治疗当中,该药剂能够真正有效的促进性腺激素释放,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还有多种全新的制剂类药物仍然处于研发过程当中,比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芳香化酶抑制剂以及选择性黄体酮受体调节剂等等,此类药剂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状的疗效、机制以及安全性方面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且很有可能成为往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状的全新方式,从而完善当前治疗方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并治愈。术后随访1至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B超可初步诊断,术后病理确诊。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临床以痛经、盆腔肿块、月经异常和不孕多见。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内异的首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增加受孕机会。但是单纯手术难以治愈,术后易于复发。有报道行保留卵巢功能甚至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手术术后复发率高达40%。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保守性手术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雷洁1   索青霞2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8-09
  • 出处:《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1年9期
  • 机构:保定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保定  071000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EMT)是指由子宫以外的区域植入功能性子宫组(腺体和间质)而引起的疾病,常简称为内异。内异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育龄期为该疾病的高发年龄,且内异经治疗后的2年复发率为21.5%,5年复发率为40%-50%,这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内异的发病机理复杂,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而其病因学与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笔者将研究视角放在子宫内膜异位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于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位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治疗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刨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相关数据。结果:经治疗治疗组第6个月临床疗效优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2个月临床疗效及成功妊娠的机率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同子宫内膜异位时期的患者术后均被治愈,总受孕率各不相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症状发生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流产率均为12周内显著大于12 周后(P<0.05)。结论:腹腔镜检测能有效根治该病和治愈由其引起的不孕,大大增加成功妊娠的机率,降低术后用药带来的不良症状发生机率,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病痛,复发率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女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复发影响护理进行详细的探讨,所探讨的内容能够为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通过某医院妇产科接诊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描述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诊疗策略,并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对子宫内膜异位复发的因素进行探究;结果:患者年龄超过40岁之后,子宫内膜异位现象比较明显且对根治手术存在比较高的依从性;而且这个阶段的患者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的关键性因素主要包含了月经期、性生活以及高分期等因素。结论:会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要想对该症状进行缓解就必须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 标签: 股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 依从性 诱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饮食指导及活动。方法:以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为例,计算机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均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饮食指导 活动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综合评估子宫内膜异位(Endometriosis)的最新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和元分析的方法,筛选2010年至2023年间有关子宫内膜异位诊断与治疗进展的研究文献。分析比较了多种诊断技术(如超声、MRI及生物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发现,高分辨率超声与MRI结合使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治疗方面,口服避孕药、GnRH激动剂与新型抗炎药物在控制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此外,手术治疗在移除异位内膜组织方面更为有效,特别是在复发率高的患者中。结论: 综合应用多种诊断工具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断准确率。个体化治疗策略,结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未来研究需关注治疗方法的长期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技术 治疗进展 个体化治疗 生活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