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头病毒杂交分型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分析研究。方法对1106例患者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型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异常者做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1.1106例患者中HPV阳性682例。2.1106例患者中,细胞学异常的705例,并对异常者做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慢性炎症165例,CINⅠ145例,CINⅡ157例,CINⅢ169例,宫颈癌69例。3.HPVDNA阳性病例在各组中分布细胞学正常的有106例(26.4%),慢性炎症有101例(61.2%),CINⅠ有109例(89.8%),CINⅡ有141例(89.8%),CINⅢ157例(92.9%),宫颈癌有68例(98.6%)。结论在乳头病毒感染检测中应用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对临床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基因分型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乳头病毒高危型感染患者中应用保妇康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宫颈乳头病毒高危型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其意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不用药,只进行随访观察;研究组的45例患者应用保妇康凝胶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滴度下降>5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乳头病毒高危型感染患者中应用保妇康凝胶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 标签: 保妇康凝胶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家族中女性宫颈乳头病毒(HPV)感染的情况,初步探讨宫颈HPV感染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抽取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300例,对其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另随机抽取同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在健康检查中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300例,行横断面对照研究,分析宫颈癌筛查结果。结果300例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的年龄为24~73岁,中位年龄47岁。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宫颈HPV感染率(18.0%,54/300)略高于健康体检女性(14.0%,42/30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786,P=0.181)。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宫颈病变者占比(2.0%,6/300)与健康体检者有异常情况占比(3.0%,9/3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615,P=0.433)。结论食管癌患者家族中女性宫颈HPV感染率略高于一般人群,应重视一级预防,为将来明确食管癌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食管癌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其交互效应。方法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中选取基线调查时确定的正常宫颈(NC)妇女623、低度宫颈病变(CIN Ⅰ)妇女303及高度宫颈病变(CIN Ⅱ/Ⅲ)妇女93为研究对象。以NC为对照组、CIN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殖情况、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宫颈病变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分型,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H2O2,精密pH试纸检测阴道pH值,涂片法检测阴道清洁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HPV(CINⅠ:aOR=1.39,95%CI:1.01~1.90;CIN Ⅱ/Ⅲ:aOR=11.74,95%CI:6.96~19.80)、H2O2(CINⅠ:aOR=2.09,95%CI:1.47~2.98;CIN Ⅱ/Ⅲ:aOR=4.12,95%CI:2.01~8.43)、清洁度(CIN Ⅱ/Ⅲ:aOR=2.62,95%CI:1.65~4.14)和综合指标(CIN Ⅰ:aOR=1.67,95%CI:1.24~2.25;CIN Ⅱ/Ⅲ:aOR=4.24,95%CI:2.30~7.81)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PV(趋势性χ2=81.33,P<0.001)感染率、阴道pH值(趋势性χ2=5.06,P=0.024)、H2O2(趋势性χ2=26.19,P<0.001)、清洁度(趋势性χ2=19.55,P<0.001)和综合指标(趋势性χ2=30.50,P<0.001)的异常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的综合指标在CIN Ⅱ/Ⅲ组中显示有正相加交互作用,而无论HPV感染与否,阴道微环境紊乱致CIN Ⅰ的OR值比较接近。结论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尤其在CIN Ⅱ/Ⅲ发生发展中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而在CIN Ⅰ发生中阴道微环境紊乱的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妇科门诊患者乳头病毒HPV)的感染特征。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不同年份和年龄组患者HPV感染情况。结果杭州余杭区女性HPV总检出率为28.59%(6 070/21 234),居高危型前3位的依次是HPV-52(21.61%,1 330/6 154)、HPV-16(15.20%,935/6 154)和HPV-58(8.56%,527/6 154),居低危型前3位的依次是HPV-81(32.03%,507/1 583)、HPV-43(18.89%,299/1 583)和HPV-6(18.26%,289/1 583)。低危型的HPV-43、6、11,高危型的HPV-52、53、33、59和39型别检出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10.24、27.28、34.90、12.20、3.23、13.52和10.00,P均<0.05);多数高危型(或低危型)HPV亚型在不同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单一型与混合型在不同年龄组间的检出率也存在差异(χ2=800.38和451.04,P均<0.05)。结论杭州市余杭区妇科门诊患者HPV检出率较高,且HPV高危型感染形势严峻,≤20岁和>60岁为感染的高危人群。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基因分型 高危型 低危型
  •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高危人群和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探讨不同HPV亚型感染的致癌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门诊就诊的1715名有性生活史妇女,进行下生殖道HPV感染分型筛查。其中463例经阴道镜下定点官颈活检,病理确诊分为官颈炎症234例、CINⅠ96例、CINⅡ80例和CINⅢ53例。分析人群HPV感染的型别分布、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结果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1715名门诊妇女中HPV阳性率57.1%(978/1715),宫颈病变中为76.9%(356/463),而在CINⅢ中达98.1%(52/53)。常见的5种亚型分布:高危人群为HPV16、58、52、33和6型;宫颈病变为HPV16、58、52、33和31型;CINⅢ中为HPV16、33、58、31和52型。HPV16、33和31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级别鳞状上皮内变(HSIL,CINⅡ+CINⅢ)的主要风险也是感染HPV16、33和3l型(OR9.59、2.99和2.52,95%CI4.805~11.989、1.231~7.296和1.174~5.429)。结论本地区官颈病变的常见型别是HPV16、58、52、33和31型,HPV16、33和31型是HSIL的主要致病型。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亚型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高危型乳头病毒可导致患者从持续感染进展为宫颈癌。我国每年约有13.5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1位。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成为社会有限医疗资源的沉重负担。本文重点从HPV的感染、HPV疫苗和宫颈癌筛查来阐述乳头病毒高危亚型持续感染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现状及相关进展,并提出作为检验医师应重视HPV的检测,积极参与临床的诊治,为宫颈癌的筛查做出检验的贡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宫颈癌,HPV疫苗,宫颈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汕头地区女性宫颈乳头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不同年龄组差异、基因分型特点、不同感染类型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汕头地区某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乳头病毒检测女性,通过SPSS 26.0对多组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汕头地区7552例女性HPV感染率为14.46%,属中低风险地区,呈现30-39岁(37.18%)年龄为主的“单峰”分布。以高危型(95.33%)和单一型(83.61%)HPV感染类型为主,并HPV16和52是高危型和单一型HPV感染的主要亚型。行阴道镜检查病例中,组织学病例证实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均合并HPV感染,以HPV16感染率最高(43.59%),HPV52(17.09%)、HPV18(11.54%)次之。结论:宫颈HPV感染对早期诊断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作用,汕头地区女性HPV筛查重点应注重于49岁以下女性,如筛查出HPV16、18和52分型患者,需加强随访,积极干预治疗,防控宫颈癌的发生。

  • 标签: 汕头地区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病变 宫颈癌 三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汕头地区女性宫颈乳头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不同年龄组差异、基因分型特点、不同感染类型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汕头地区某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乳头病毒检测女性,通过SPSS 26.0对多组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汕头地区7552例女性HPV感染率为14.46%,属中低风险地区,呈现30-39岁(37.18%)年龄为主的“单峰”分布。以高危型(95.33%)和单一型(83.61%)HPV感染类型为主,并HPV16和52是高危型和单一型HPV感染的主要亚型。行阴道镜检查病例中,组织学病例证实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均合并HPV感染,以HPV16感染率最高(43.59%),HPV52(17.09%)、HPV18(11.54%)次之。结论:宫颈HPV感染对早期诊断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作用,汕头地区女性HPV筛查重点应注重于49岁以下女性,如筛查出HPV16、18和52分型患者,需加强随访,积极干预治疗,防控宫颈癌的发生。

  • 标签: 汕头地区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病变 宫颈癌 三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凝治疗对我国女性乳头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8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内蒙古鄂托克县、山西省襄垣县和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建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符合标准的20~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HPV阳性且接受热凝治疗(166例)或未接受任何治疗(2 716例)对象进行随访评估。针对热凝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在其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随访;针对未接受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进行每年随访,对所有随访过程中HPV和(或)细胞学阳性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或)活检。比较评估接受热凝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对象随访过程中的HPV清除率及热凝治疗对CIN病变的治愈率。结果分别有152例接受热凝治疗对象和2 539例未接受治疗对象接受了随访评估,年龄M(Q1,Q3)分别为42(36,48)和47(41,54)岁,中位随访时间M(Q1,Q3)分别为23.4(12.4,24.5)和23.5(12.4,24.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热凝治疗组的HPV清除率(73.0%,111例)高于未治疗组(46.1%,1 171例)(P<0.001)。与未治疗组相比,热凝治疗清除HPV16的OR(95%CI)值为2.8(1.3~6.1),HPV52为3.2(1.3~7.9),HPV58为5.8(2.1~15.6)。接受热凝治疗组中基线病理诊断为CIN者的治愈率为77.4%(72例),其中轻度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1)和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内样病变(CIN2+)的患者其治愈率分别为81.0%(47例)和71.4%(25例)。结论热凝治疗是清除HPV感染和治疗CIN病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我国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较高的HPV型别,清除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热凝 治愈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乳头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在液基细胞学异常患者中对宫颈上皮变Ⅱ级(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Ⅱ)及以上病变(CINⅢ、宫颈癌)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17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异常并行Hr—HPV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加宫颈活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采用x^2检验,并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sundeterminedsignificance,ASC—US)占46.5%(1013/2179),不除外高度上皮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whichcannotexcludehighgradesquareousintraepitheliallesion,ASC—H)4.1%(89/217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LSIL)34.7%(757/2179),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squamous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及以上占11、6%(253/2179),非典型腺细胞(atypicalglandcells,AGC)3.1%(67/2179)。结果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Ⅱ10.3%(224/2179),CINⅢ6.4%(140/2179),鳞癌1.2%(27/2179),腺癌0.4%(9/2179),其余81.6%(1779/2179)为宫颈低度病变(包括CINⅠ与湿疣)或慢性宫颈炎。在各种细胞学中,高危型HPV阳性时检出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机会增加,在ASC—US、ASC—H、LSIL、≥HSIL中,差异有显著性。当Hr—HPV病毒负荷量在0—0、9、1.0—9.9、10.0—99、9、100、0—999.9、≥1000.0时,CINⅡ及以上病变占2.2%(13/588)、9.7%(21/216)、24.9%(97/389)、29.8%(182/611)、23.2%(87/375)。将HPV载量做10的对数转化行Logistic回归检验,HPV载量每增加一个对数单位,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机会增加1.325倍。结论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中检测Hr—HPV能辅助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

  • 标签: 宫颈细胞学 宫颈病变 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生脉饮治疗子宫颈乳头病毒感染的效果。 方法:选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 在本院治疗的 子宫颈乳头病毒感染 患者 80 例,对照组 40 例,采用干扰素 α 2a 栓阴道置入治疗。观察组 40 例,用黄芪生脉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情况。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为 95.0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0.00% , 两组差异明显( P < 0.05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差异(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比对照组低( P < 0.05 )。 结论: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子宫颈乳头病毒感染,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的临床症状,可推广。

  • 标签: 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黄芪生脉饮 综合疗效 中医症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高危型乳头病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根据上述患者治疗6个月后HPV转阴情况将其分为A组(转阴)、B组(未转阴),分别为132例、28例,并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资料,采取多、单因素分析法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HPV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文研究中,160例患者,HPV转阴、未转阴分别为132例、28例,使用避孕套、性伴侣少及病理结果阴性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高危型乳头病毒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危型乳头病毒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较多,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转阴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转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变化的关系。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厦门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进行检查的22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及HR-HPV感染检测,根据有无HR-HPV感染分为阳性组(70例)与阴性组(150例)。比较两组阴道微环境相关指标,分析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变化的相关性。结果HR-HPV阳性组乳酸杆菌数量、阴道清洁度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阳性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性阴道炎(BV)发生率分别为21.43%(15/70)、14.29%(10/70),高于HR-HPV阴性组的10.00%(15/150)、5.33%(8/150),P<0.05。HR-HPV阳性组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阳性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V、乳酸杆菌量过少或缺乏是HR-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变化密切相关,BV、乳酸杆菌量缺乏或过少是导致HR-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环境 细菌性阴道炎 乳酸杆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高危型乳头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明确病因,但并非所有HR-HPV感染都会导致宫颈癌,说明多种因素参与调节HR-HPV的致病性。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激发宿主抗病毒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相关研究表明HR-HPV通过调节TLRs的表达和信号通路改变局部免疫微环境,导致病毒持续感染以及宫颈癌发生。本综述将总结并讨论TLRs在HPV感染致宫颈癌中的免疫作用和可能的致病机制以及TLRs激动剂在HPV疫苗中的应用。

  • 标签: Toll样受体 HPV 宫颈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感染
  • 简介:乳头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高危型持续感染致宫颈上皮内样变3级(CIN3)导致宫颈癌风险最大;低危型一过性感染及其轻微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行为危险因素是HPV致宫颈癌的辅助因素,其中性行为是其最相关的因素,精液中成分诱导宫颈癌发生;其他辅助因素如吸烟、口服避孕药、性卫生条件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均与CIN3、宫颈癌的发生风险相关.HPV的检测以hC2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对不同筛查对象制定了不同筛查方案.HPV是迄今为止人类癌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是完全可以预防、治愈和消灭的人类癌.

  • 标签: 行为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免疫功能低下 一过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乳头病毒检测应用于宫颈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的前来进行宫颈癌筛查的1000例患者行HR-HPV和TCT检测。结果HR-HPV检测的敏感性(94.62%)和特异性(65.83%)均高于TCT检测(67.88%)、(40%),且P<0.05;结论将HR-HPV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作为用于宫颈癌筛查中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