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联合免疫策略对乳头病毒16型(HPV16)治疗疫苗L2E7E6和rAdE7E6的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L2E7E6融合蛋白和重组腺病毒rAd5E7E6以不同的联合免疫程序分别免疫C57BL/6小鼠,通过检测其诱发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以及观察其在HPV16小鼠治疗模型中的抑效果,比较分析联合免疫对小鼠免疫反应及治疗肿瘤效果的影响。结果:异源性联合免疫组均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该2组针对E6、E7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反应与同源性联合免疫2组相比明显提高,并在小鼠肿瘤治疗模型中能抑制肿瘤生长.结论:异源性联合免疫策略可明显提高HPVl6L2E7E6及rAd5E7E6疫苗的T细胞免疫反应,且有效治疗HPV16相关肿瘤.为HPVl6L2E7E6及rAd5E7E6疫苗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免疫治疗 联合免疫
  • 简介:摘要:宫颈癌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现居妇产科恶性肿瘤第二位,而高危型乳头病毒(以下简称HR-HPV)持续感染是目前已知的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如何清除HR-HPV病毒至关重要。笔者对HR-HPV感染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从病因病机及诊疗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持续的高风险乳头病毒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和进展的决定性因素。避免高风险HPV的持续感染有望接近消除宫颈癌。然而,通过普及HPV疫苗以接近消除宫颈癌这一策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涉及HPV疫苗的供应、预防侵袭性宫颈癌的效率、接种人群的选择及不同人群的接种方案等。为达到接近消除宫颈癌的目标,在推广HPV疫苗接种(一级预防)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持续重视癌前病变的筛查(二级预防)。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肿瘤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HPV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12月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000例农村育龄妇女,比较Pap、HPV检测、TCT检查宫颈病变阳性结果的检出情况。结果 HPV+TCT检查的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 HPV联合TCT检查可提高宫颈癌阳性结果检出率,与单项宫颈癌筛查相比,联合检查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 宫颈刮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阴道炎的女性对生殖道人乳头病毒(HPV)感染产生的影响,为疾病转归提供有效依据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2018年11月~2021年4月接收的200例就诊妇女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其疾病类型分为32例滴虫性阴道炎、19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1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19例细菌性阴道病、8例需氧性阴道炎以及110例正常妇女;临床均利用HPV分型技术完成HPV检查操作,就非阴道炎患者同阴道炎患者HPV感染率展开对比,并就不同阴道炎种类HPV感染率展开对比分析,以探讨阴道炎疾病对宫颈HPV感染产生的影响。结果:32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HR-HPV(高危乳头病毒)感染患者9例(28.13%);19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中,HR-HPV感染患者7例(36.84%);12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患者中,HR-HPV感染患者3例(25.00%);19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HR-HPV感染患者8例(42.11%);8例需氧性阴道炎患者中,HR-HPV感染患者2例(25.00%);总阴道炎HR-HPV感染发生率(32.22%)较正常妇女(8.18%)更高(P

  • 标签: 阴道炎 女性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 目的:对渝东南地区汉族、苗族、土家族女性不同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病毒HPV)感染情况的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女性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2018年7月~2022年8月在本院妇科就诊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病变患者3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民族分为汉族97例、苗族65例、土家族214例,采用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PCR膜杂交技术检测HPV,比较不同民族不同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的差异。结果:HPV总感染率:377例宫颈病变者中,HPV感染241例,感染率63.93%;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HPV感染率逐渐上升,且不同宫颈病变组别之间HPV感染率比较,P <0. 01 。不同民族HPV感染率:汉族HPV感染率为56.70% 55例;苗族HPV感染率为67.69% 44例;土家族HPV感染率为61.68%132例;不同民族HPV感染率比较,P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病变 民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变(CIN)合并乳头病毒HPV)感染应用光动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CIN合并HPV感染者分为A组及B组两组,每组36例。A组接受微波治疗,B组接受光动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两组效果。结果B组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痊愈率分别为66.67%及83.33%,明显高于A组的22.22%及36.11%(P<0.05)。同时B组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HPV-DNA阳性率分别为11.11%及20.59%(P<0.05),明显低于A组的50.00%及69.44%。此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IN合并HPV感染应用光动力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光动力治疗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中高危型乳头病毒HPV)16/18、31/33DNA及E-钙黏素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而探讨它们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3例ISCC,30例HSIL,32例LSIL和21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CE)制成组织芯片,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31/33DNA。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E-钙黏素和Ki67蛋白在其中的表达。结果(1)HPV16/18、31/33DNA的表达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DNA阳性者更容易发生脉管内栓(OR=3.875),HPV31/33DNA阳性者临床期别更容易进展(OR=3.5)。(2)E-钙黏素和Ki67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E-钙黏素异常表达阳性率的升高,临床期别增高(P=0.046)。(3)随着年龄增大临床期别增高(OR=1.063)。结论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E-钙黏素和Ki67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 标签: DNA 病毒 宫颈肿瘤 原位杂交 E-钙黏素 KI67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腔鼻窦伴腺样囊性特征的人乳头病毒HPV)相关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上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患者为女性,85岁,因鼻腔反复出血加重1 d入院,鼻内窥镜显示“左侧下鼻甲前段呈血管样外观,右侧未见异常”;CT检查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光镜下,组织形态与腺样囊性癌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16强阳性,HPV16/18 mRNA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阳性,MYB/NFIB融合基因阴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型别人乳头病毒(HPV)感染时,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的单一型别HPV阳性者3 450例,其中3 364例符合标准入选本研究,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HPV基因型病毒载量,并同时进行了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按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宫颈癌组。结果(1)HPV16、18型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2)HPV31、33、51、52、53、58型感染时,慢性宫颈炎/CINⅠ与CINⅡ/CINⅢ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P<0.05)。(3)其他型别HPV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具有型别依赖性。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载量 宫颈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乳头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00例我院妇产科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危型乳头病毒患者,取样后分别给予实时PCR和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检验,同时结合患者的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7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病变(CIN),69例患者有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实时荧光PCR检验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的阳性检出率为57.8%,显著优于HCⅡ检验的34.9%,实时荧光PCR检验的HPV阳性检出率为72.1%,明显优于HCⅡ的阳性检出率60.9%(P<0.05);而二者对CIN-HPV各期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时PCR检验高危型乳头病毒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临床诊断价值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PCR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乳头病毒是一种嗜人体皮肤和黏膜组织细胞的DNA病毒,可广泛感染人类皮肤及生殖道、呼吸道上皮组织,它与人类多种良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目前已知HPA有近200多种型别,约40种型别与人类常见生殖道疾病相关。其中,高危型HPA被认为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相关,低危型HPA与生殖道湿疣等良性病变有关。本实验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高危型和低危型HPA,对临床妇科门诊1790例就诊者进行筛查,分析不同临床诊断疾病队列中HPA的检出率、病毒载量高低和年龄分布状况,为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妇科临床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检测作为宫颈病变筛查手段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惠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618例患者,行液基细胞学(TCT)和HPVDNA的杂交捕获法二代(HPV-HC2)的检测作为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初筛,62例因细胞学异常或细胞学正常而HPV检测阳性患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18例样本中,TCT正常者559例(90.45%),有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者16例(2.5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36例(0.58%),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7例(1.13%),62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证实炎性反应30例(48.39%),CINI9例(14.5%),CINⅡ8例(12.9%),CINⅢ7例(11.3%),浸润癌2例(3.2%),湿疣2例(3.2%)。(2)HPV总感染率为33%,HPV阳性者203例,平均年龄(35.92±10.7)岁;HPV阴性者415例,平均年龄(39.62±11.8)岁,HPV阳性组的年龄明显小于HPV阴性组,P〈0.01。各病理组HPV感染率分别为炎性反应58.33%,CINI79%,CINⅡ72.21%,CINⅢ100%,浸润癌100%,湿疣60%。(3)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①TCT和HPV均阴性者无高度病变的发生;②TCT阴性而HPV阳性者中,≥CINⅡ的检出率为12.5%(1/8);③TCT异常和HPV阳性同时存在的病例中,≥CINⅡ的检出率最高,达41.0%(16/39);④仅TCT异常而HPV阴性者,≥CINⅡ的检出率为15.7%(3/19),且3例均为CINⅡ;无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发生。结论持续的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渐进有关;HR—HPV检测是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技术,其感染与宫颈病变级别相关,与细胞学联合检测为最佳宫颈癌筛查方案。

  • 标签: 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阴道镜
  • 简介:摘要人乳头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双链DNA病毒,目前已发现70多型,在生殖道上皮病灶中至少已发现13型,即HPV-6、10、11、16、18、31、33、35、39、42、43、44、45型,其中最常见的是HPV-6、11、16、18型。近10年来,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在欧美已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1],而在我国仅次于淋病[2]。妊娠期妇女HPV感染可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婴幼儿肛门及生殖器部位的先天性尖锐湿疣、青少年喉乳头(juvenilelaryngealpapillomatosis,JLP)等相关性疾病。JLP具有多发、极易复发、需反复手术、难根治的特点,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关于HPV的母婴感染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但由于采用检测技术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差异、选择的研究对象及检测HPV型别的不同,致使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甚至有相矛盾之处。现将近年来有关母婴HPV感染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闵行区115463例妇科普查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采用巴氏涂片法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法行宫颈癌筛查,宫颈病变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不同类型宫颈病变HPV多重感染的比例及基因型分布。【结果】普查人群HPV感染率为11.18%,高危型HPV感染率10.93%,其中多重感染占21.02%,二重感染最常见,最多亚型是六重。604例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94.21%,均为高危型,其中多重感染占23.73%,二重感染最常见,最多亚型是四重。多重HPV感染与单一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感染亚型的增加宫颈病变例数趋于减少,病变级别越高减少越明显,宫颈鳞癌组多重感染率仅为15.69%,与LSIL组及HSIL组比较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HPV单一感染亚型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HPV16、52、58、18、33型,HPV16型占38.71%。多重感染以合并HPV16型感染为主,占56.30%,宫颈鳞癌占比达100%。【结论】HPV多重感染不增加宫颈病变的机会,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与HPV感染型别无相关性,而与感染HPV的基因型有关。HPV16型的致癌性最强,普查后需严密随访和管理HPV16型特别是包含有HPV16型的多重持续性感染者。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多重感染 宫颈病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