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正常成人检测是稳定可靠的。且不受意识状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由于BAEP有相对固定的起源,潜伏期恒定,在同一受试者身上有反复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所以我们对200例脑梗塞病人均首先经CT证实为一侧基底节或是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人进行BAEP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梗塞 波峰间期 嘉兴市 腔隙性 测试方法
  • 简介:摘要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火力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做好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系统的研究对于火力发电厂的正常有序生产而言意义重大。本文从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研究现状、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的构成、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三大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旨在从汽轮机安全监视装置的稳定运行上为发电厂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标签: 火力发电厂 汽轮机 安全监视装置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并且对电力供应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为了确保发电厂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变压器作为关键设备加强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更是关键。本文介绍发电厂变压器的运行维护要点,并对发电厂变压器运行中比较常见的故障类型以及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发电厂 变压器 运行维护 事故处理
  • 简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是研究听觉神经通路的一条新途径,反映的是听神经及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生理机能,正常的BAEP的产生有赖于听神经及脑干通路的完整和功能正常。目前认为BAEP中Ⅰ~Ⅴ波发生源与椎基底动脉(后循环)系统供血区域相吻合^[1],对研究后循环缺血有独特的价值。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后循环缺血 听觉传导通路 神经通路 BAEP 椎基底动脉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 脑卒中患者实施 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的价值。 方法: 遵 从治疗措施 差异分组,择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 内 56 例 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 27 例, 常规康复训练 )和观察组( 29 例, 联合 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 ) ;观察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运动功能、 改良 Barthel 指数改善情况。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运动功能、 改良 Barthel 指数 指标分值较高,与对照组相较, P < 0.05 。 结论: 对 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 治疗 ,建议以 常规康复训练 为基准,而后联合 肌电触发电刺激开展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 运动功能, 降低肢体功能 障碍的同时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肌电触发电刺激 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探索引出正常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图的方法。方法和结果:用日本NIHONKOHDEN公司生产的NEUROPACK-Ⅱ型诱发电位记录仪器,参照国外学者介绍的方法,在我科过去的工作基础上,经过改进成功引出了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典型波形,并报告了其所测峰潜时(ms)及振幅值(μv)。

  • 标签: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峰潜时 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特征及Ⅴ波反应阈值的情况。方法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5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BAEP及Ⅴ波反应阈值检测,分析BAEP主要波形成分Ⅰ、Ⅲ、Ⅴ波的峰值潜伏期、波幅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以Ⅴ波反应阈值作为听阈。结果观察组中BAEP异常者54例,异常率为96.4%;对照组中BAEP异常者4例,异常率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Ⅰ、Ⅲ、Ⅴ波部分或全部消失,各波潜伏期延长,Ⅲ~Ⅴ或Ⅰ~Ⅲ波峰间期延长,Ⅴ波反应阈增高等。观察组存在听力损伤34例(60.7%,34/56),对照组存在听力损伤3例(8.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P<0.01)。观察组中,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8例早产儿均发生听力损伤,出生体质量1 001~1 500 g的28例早产儿中听力损伤18例,出生体质量1 501~2 500 g的20例早产儿中听力损伤8例。结论BAEP检查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听力评估,体质量是影响早产儿BAEP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质量愈小,听阈越易受损。

  • 标签: 脑损伤 早产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Ⅴ波反应阈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体感诱发电位P50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常规检查方法,检测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观察P50波形在正常和多种神经科疾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人群中未发现P50波形存在,但在29种疾病中可发现P50波的存在.结论:下肢体感诱发电位P50是指在P40和P60波之间的一个新波形,其本质还不十分清楚.P50可能在神经科的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疾病中存在,对其诊断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下肢 体感诱发电位 P50 诊断 糖尿病 视神经脊髓炎
  • 简介: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视觉、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查并分析。结果: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0例,异常率为76.9%,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15例,异常率为57.7%,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的13例,异常率为50.0%。三项诱发电位总的异常有23例,总的异常率88.5%。结论:联合应用视觉、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可使异常率明显提高,有助于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亚临床病灶的发现。

  • 标签: 诱发电位 多发性硬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图形翻转VEP(PRVEP)及扫描图形VEP(SPVEP)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38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0.0±5.2 )岁。所有患者于急性期(病程≤3个月)和临床治愈期(病程≤6个月)双眼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电生理RETIport系统行PRVEP检测,刺激图形采用1.00°和0.25°刺激视角的棋盘格,观察P100波峰幅值和峰时。SPVEP检查设备和方法同PRVEP,空间频率依次为1、2、4、6、8、12、16、22 cpd。比较SPVEP视力与主观视力的差异。患眼与对侧眼PRVEP波峰幅值、峰时及SPVEP振幅、相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患眼与对侧眼主观视力和SPVEP视力比较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急性期患眼主观视力与SPVEP视力行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急性期,患眼P100波峰幅值较对侧眼降低(t=30.26、13.59 ),峰时延长(t=-19.89、-29.4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治愈期,患眼、对侧眼P100波峰幅值(t=1.49、-0.57)、峰时(t=-1.22、-1.8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期,不同空间频率患眼、对侧眼SPVEP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空间频率1、2、4、6、8、12 cpd,患眼、对侧眼相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治愈期,空间频率6、8、12、16 cpd,患眼、对侧眼SPVEP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空间频率6、8、12 cpd,患眼、对侧眼SPVEP相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急性期、临床治愈期,患眼SPVEP视力均低于对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临床治愈期,患眼、对侧眼SPVEP视力均低于主观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Z=-5.38、-3.00,P<0.001、0.003;临床治愈期:Z=-5.36、-5.38,P<0.001、<0.001 )。急性期,患眼主观视力与SPVEP视力呈正相关(r=0.847,P<0.001 )。结论PRVEP、SPVEP检查能客观评估CSC视功能改变;对于短期临床治愈CSC,SPVEP可探测细微、潜在的视功能异常。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诱发电位,视觉
  • 简介:摘要作为直接影响和保障发电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锅炉的安装和应用是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会对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带来直接的影响,必须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安装施工作业,确保其符合相关安装标准和投用后生产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本文就其安装工艺和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发电厂 锅炉安装工艺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CT、MRI、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83.33%,MRI检测的阳性率为56.67%,CT检测的阳性率为46.67%,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PL),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干梗死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检测
  • 简介:摘要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导致眼盲的眼病之一就是老年性白内障。因为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视力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手术设备的发展,显微器械的更新,术者操作水平的提高,使得白内障手术复明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有了可靠的保障。手术前要客观的评价手术的功能,预测术后的视力改善程度,这是非常关键的。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测定作为一种预测其术后视功能的新方法,因此,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测定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白内障患者 多焦视皮质 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S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1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1SEP)的皮层电位P20峰潜伏期的参考值范围;明确S1SEP的P20峰潜伏期与年龄、身高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方法对28例正常成年人分别行双侧的S1SEP测定,记录受试者的年龄、身高及双侧S1SEP的P20峰潜伏期值。计算受试者的P20峰潜伏期的双侧95%可信区间,用配对t检验分析受试者双侧%峰潜伏期是否存在差异,得出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单侧95%测定值范围。分别将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8例受试者的S1SEP检测均能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受试者P20峰潜伏期的95%可信区间为14.39~23.75ms,受试者双侧的P20峰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95%可信区问为0~1.24ms。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骶后孔利用针电极刺激S1神经根可以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双侧皮层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层潜伏期与身高和年龄均无显著正相关。S1SEP有望用于诊断S1神经根病及其他影响SEP近端传导通路的脊髓病变,由于S1SEP的传导通路较短,对局灶性脱髓鞘的神经病的检测,S1SEP的“稀释效应”更小。同时S1SEP还有望用于伴有周围神经病或截肢患者的脊柱后路手术的术中监护。

  • 标签: 骶骨 脊神经根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