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测定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测定的探讨

魏春红

魏春红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271199)

【摘要】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导致眼盲的眼病之一就是老年性白内障。因为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视力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随着手术设备的发展,显微器械的更新,术者操作水平的提高,使得白内障手术复明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有了可靠的保障。手术前要客观的评价手术的功能,预测术后的视力改善程度,这是非常关键的。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测定作为一种预测其术后视功能的新方法,因此,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测定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皮质;探讨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82-01

虽然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视野检查是评价眼睛情况的标准[1]。因为近年依赖发展起来了很多多焦视觉生理检查技术。这个技术为我们早期诊断眼科疾病提供了很多参考价值。记录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有多焦视网膜电图,这种技术在检测白内障的局部或者是早期危害方面的应用比较多[2]。近年以来,人们都把目标放在多焦视诱发电位方面,迄今为止已经出现了好几个用多焦视诱发电位进行早期诊断白内障的小组,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1单通道多焦视诱发电位的应用

对多焦视诱发电位的研究比较落后于对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最初的研究结果认为用多焦视诱发电位当做临床上的实验是不行的,因为实验者的变异性比较大。实验者提出,为了最大限度的检测到全部视野范围内反应改变的情况,刺激的类型,刺激的图案,电位布置等等都是很关键的因素。在做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检测的时候,刺激的区域应该和视皮质是成比例的。也就是说刺激团的每一个六边形或者是扇形面都是随着离心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这和受刺激的视皮质的放大是呈比例增长的。因为用图案刺激却不是用闪光进行几次,这样可以产生更好的多焦视诱发电位。

单通道的BOS法记录的一些多焦视诱发电位的反应曲线中,其实可以看到沿着水平中线的曲线振幅是明显呈现下降的趋势的,这和电偶极子的改变和上下半野反应成分的相互抵消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一般认为,BOS记录法虽然比系统上半野的信号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单通道多焦视诱发电位仍然存在着上半野的信号比较低和变异比较大等劣势。

2多焦视诱发电位的变异性和来源

2.1较小的多焦视诱发电位振幅难以解释正常人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的变异性包括"同一眼内"的变异,对不同的个体是存在着差异的。尽管单通道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波形在每个刺激点都是存在的,但是每个刺激点的振幅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白内障早期的多焦视诱发电位振幅仅仅是呈现降低的,但是并不是完全消失的。这种"同一眼内"的多焦视诱发电位振幅的不对称性和很大的变异很难解释。

2.2性别对于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没有明显影响

女性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振幅是明显的比男性要大,这是因为老年女性的视觉系统对于图形的刺激比较高,或者是与雌激素水平高有较大的关系。年龄对于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是有着明显的影响的。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潜伏期也会明显的延长,但是这对于振幅却没有明显的影响。

2.3双眼之间的比较或者不对称性的分析

虽然说因为实验者之间存在变异性,因此用多焦视诱发电位对于视野有缺损的人,进行定量分析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同一个患者的双眼的多焦视诱发电位反应的方法进行评价。正常人的双眼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曲线阵列比较结果说明,在同一个实验者的双眼的每一个信号的振幅和波形图是非常相似的。单通道BOS法记录的多焦视诱发电位进行不对称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不对称性的分析可以识别视野,并且避免正常的青光眼受到损害。

2.4多通道多焦视诱发电位的应用

一个通道上面记录的多焦视诱发电位某一个位点上没有波形反应,这并不能说明视野缺损。这是因为用另一个通道来记录电极的位置可以出现明显的反应波形。虽然说在一些位点的波形反应很小,但是这是很有意义的。目前,研究者已经和一些公司合作开发出来了多焦客观视野计。这个程序已经初步被应用于白内障的客观视野检测,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多焦视诱发电位的相关性很好,实验者在检查的时候也更加舒适和安全,对患者的要求程度也比较低。多焦视诱发电位在白内障的研究当中也需要继续注意一些问题,进一步改进检查的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某些位点的信号反应情况。总之,多焦视诱发电位为研究白内障的系统状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向定量分析这个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3结论

很多研究者发现,因为伪随机的刺激闪光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成分主要可能来自于M细胞系统,或者是P细胞系统[3]。实验结果表明,正常眼睛闪光的对比度函数存在着早期饱和的线性,而且在早期的白内障中,尽管说低,高对比度刺激的反应振幅都呈现下降的状态,但是低对比度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振幅降低会更加明显一些,高对比的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振幅下降在重度的白内障中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最近的日本研究学者认为,在确定局部的视野丢失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可能并不是采用多焦视诱发电位的绝对振幅来估计的。这是因为振幅的大小是和记录电极的位置是有关系的。他们建议说采用多焦视诱发电位来衡量对比敏感度的函数,然后来检测视野,从而评价白内障视野损害。

参考文献

[1]由彩云,刘平,高维奇.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测定[J].眼科新进展,2008,04:300-303.

[2]李世洋,汪泽,张利光,等.白内障术前后视诱发电位检测[J].眼科新进展,1993,02:4-6.

[3]李建军.多焦视诱发电位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现状[J].眼科,2003,01: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