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灌注成像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3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观察组),并选取15例同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CIP扫描,并记录TIA发作时间,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感兴趣区的MTT、CBV、CBF值进行测量,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测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检查之后,对照组CT平扫没有异常现象,其MTT、CBV、CBF分别为(5.6±0.5)s、(3.8±0.4)ml/100g、(42.6±9.3)ml/(100g·min)。观察组患者CT平扫也没有异常现象,其中25例患者发现和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与对照组相比,MTT延长,CBV和CBF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对椎基底动脉TIA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在临床诊断椎基底TIA的时候,可以提供有利的影像学资料依据。

  • 标签: CT灌注成像 椎基底动脉 短暂性脑血缺血发作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克氏针内固定中节基底背侧较大撕脱骨折块和中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孔缝合治疗中节指骨基底背侧小片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36例骨折块较大的中节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患者采用骨折复位,0.8mm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块,并首先顺行穿入1.0mm克氏针行近指间关节(pip)平伸位内固定;对24例骨折块小的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采用骨折复位,中节基底背侧钻孔缝合,同时顺行1.0mm克氏针内固定PIP于平伸位。石膏托外固定掌指关节(MP)80°~90°屈曲位,腕关节背伸位,远指间关节(DIP)平伸位3~4周。术后4~6周拔除内固定骨折块及PIP关节克氏针。结果经术后3~9个月的随访,按指关节主动运动总和(TAM)法评定疗效:优15例,良35例,中10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采用克氏针内固定中节基底背侧较大撕脱骨折块及中节基底背侧钻孔治疗中节背侧小片撕脱骨折的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均满意。

  • 标签: 指损伤 骨折 骨折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种类金属基底烤瓷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进行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对患者进行金合金和镍铬合金的金属基底烤瓷修复体(即PFM)修复。在对患者进行修复6个月后的牙龈变化进行观察,并且进行记录比较。结果在进行修复6个月之后,镍铬合金组中牙龈健康的患者占32.50%,而金合金组中牙龈健康的患者占42.50%,即相对于镍铬合金组,金合金组中患者的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在对进行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的患者进行相关的修复材料进行选择时,金合金材料对于患者牙龈组织损伤较小,修复情况较好的材料,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金合金 镍铬合金 金属基底烤瓷修复体修复
  • 简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定义为椎基底动脉血管渐进性、反复性痉挛、受压或堵塞,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其进一步发展能引起后循环梗死而危及生命,近年来逐渐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应用长春西汀治疗本院60例VBI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长春西汀 疗效 治疗 椎基底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解椎-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使用美国Bio-Logic公司生产的诱发电位仪对98例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在异常的听觉诱发电位各项指标中,I-III、III-V、I-V波间期(LPL)延长最为敏感,异常率为65.2%,其中又以III-V波间期延长为著,其次为III-V/I-III〉1及波形改变,异常率分别为59.1%和53.0%,同时本检查还显示一侧耳异常较双侧耳更为常见,结论:脑干听诱发电位的测定对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局部缺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的病因分析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经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椎动脉彩超检查和分析。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因为椎动脉本身的病变引起症状者为80例,占80%,单侧血管病变为62例,占62%,双侧血管病变18例,占18%。结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病因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超 椎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复查CT发现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量平均约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 小骨窗 微创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为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9例,其中左侧基底节脑出血10例,右侧基底节卒中组9例。同期住院的非脑部疾病的患者或无任何疾病的健康者12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汉诺塔试验(TOH)分别对左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和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基底节区脑出血组在WCST错误率、完成分类数、TOH时间显著差于对照组。左右比较显示左侧基底节脑出血组在WCST保持性反应率和TOH时间显著好于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组。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表现有多项执行功能障碍,且左右基底节出血组有所不同,提示可以根据基底节区损伤的部位选择康复训练项目。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执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7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2例,持续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 标签: 基底节血肿 颅脑创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探讨,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眩晕最常见,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为核心症状。影像学改变病灶以中脑和丘脑为主,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复杂多样,只有掌握其特征,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才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皮肤痣样基底细胞癌及多种骨骼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作者报告1例典型病例.并对其临床、病理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角化囊肿 成釉细胞瘤
  • 简介:<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因"尿频伴进行性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2个月"入院。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多次查体示前列腺增生,未处理;近2个月来,症状明显加重,伴排尿费力,尿线无力、分叉及变细,无明显尿急、尿痛及血尿等不适,未处理。以"前列腺增生症"入院。一般情况可,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糖尿病病史7年余,口服降糖药物控制可;余既往、个人史无异常。肛诊未

  • 标签: 基底细胞肿瘤 前列腺癌根治术 前列腺增生症 免疫组化 排尿困难 交界性
  • 简介: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84.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的药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葛根素 丹参
  • 简介:目的探讨溶栓后即刻置入支架的方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溶栓术后血管重新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宣武医院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动脉内溶栓加支架置入治疗的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超选择动脉溶栓,溶栓后对血管狭窄行支架成形术。结果7例溶栓后均再通。基底动脉尾段狭窄1例,主干狭窄4例,头段狭窄2例.动脉狭窄率平均为85%.即刻置入冠脉支架。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血管形态良好.残留狭窄率小于20%。术后复查点片状脑出血2例。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联合支架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再闭塞及卒中复发,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基底动脉血栓 动脉溶栓 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