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频彩超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探讨高频彩超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姜清梅

望奎县人民医院152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的病因分析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经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椎动脉彩超检查和分析。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因为椎动脉本身的病变引起症状者为80例,占80%,单侧血管病变为62例,占62%,双侧血管病变18例,占18%。结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病因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彩超;椎动脉狭窄;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tiologicalanalysisanddiagnosticvalueofhighfrequencycolorDopplerultrasound(HFcolorDopplerultrasound)inpatientswithvertebralbasilararteryinsufficiency.Methodsthesubjectsofthisstudywere100patientswhowereclinicallydiagnosedas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Their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vertebralarterycolorDopplerultrasoundexaminationandanalysiswereperformed.Resultsthepatientswithver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had80symptoms,80%ofthemhadsymptomsofvertebralarterydisease,62caseshadunilateralvascularlesions,62%accountedfor18cases,and18%caseshadbilateralvascularlesions.ConclusioncolorDopplerexaminationofvertebralarteryisofhighclinicalvalueforthediagnosisofvertebralbasilarinsufficiency.

Keywords:ColorDopplerultrasound;vertebralarterystenosis;diagnosticvalue

高频探头彩超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检查方法的临床首选,,彩超诊断此病价廉、无创伤、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意。我院自2014年7月~2016年5月高频彩超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经临床证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22~7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疼、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等症状,行颈椎CT扫描均证实有异常改变。并以80例正常人与之对照。

1.2方法

应用菲利普公司HD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0MHz。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双肩部垫枕,头部略向后仰略偏向对侧,以充分暴露患者颈部,运用直接扫查法,探头放置于患者颈部两侧纵向及横向扫查相结合,操作时显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长轴切面图后,探头向外侧轻移动1~2cm,即可显示颈椎横突以及其声影。两个横突之间即可显示椎动脉[1]。由下至上分别测量到第2~4颈椎横突间隙椎骨段椎动脉内径,观察血管的走行,管腔的内膜情况,有无异常的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的管腔内血流的方向,有无狭窄改变、扭曲及阻塞情况。频谱多普勒将取样容积放置于椎动脉所需的部位,取样容积在2.0~2.5mm,取样的角度控制在45°~60°内,取得清晰的频谱后,测量相关血流参数:的峰值流速、加速的时间、加速度和减速时间、减速度、加速度及减速度的比值和血流量。

2结果

100例患者的200条血管显示均较清晰,118条椎动脉有不同程度异常病变,占59%(59/100),其中有19例患者双侧椎动脉一并累及。按病变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内膜轻度的增厚并回声增强、管腔的无狭窄或狭窄的程度<50%血管有80条;内膜的明显增厚,管腔的狭窄程度>50%血管有25条;管腔内有血栓形成,血管闭塞者有6条。因椎动脉本身病变引起症状的有80例,占80%,双侧椎动脉均无病变的有20例,占20%。

3讨论

动脉主要供应为大脑半球的后1/3间脑以及小脑和脑干。双侧的椎动脉在脑桥和延髓交界处吻合成一条基底动脉之后,与颈内动脉形成了大脑动脉环。提供脑后部包括枕部皮质、脑干以及内耳迷路等结构的血液循环,占脑血流总量的11%,每一分钟经过椎动脉血流量达到45ml。椎动脉直径一般小于4~5mm,两侧的粗细常不一致,左侧常常较右侧粗。钩椎关节的增生易造成椎动脉的受压,当对侧的椎动脉不能够代偿时,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此外,局部的纤维束带挤压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颈椎肥大性增生,骨赘的突入椎动脉管,压迫椎动脉而使管腔狭窄直至闭塞。增生的颈椎椎体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血管的痉挛、变细和血流量的减少,使椎动脉的供血部位产生缺血改变,引起相应临床症状[2]。本组的病例CT、MRI显示颈椎不同程度改变,颈椎关节的增生、横突孔的变窄、椎体前后缘的变尖、骨刺的形成、颈椎曲度的变直形成。本组研究通过对临床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100例及50例正常人椎动脉的检查,发现病理组椎动脉均有明显改变。40岁以下患者病变主要出现在椎椎骨段,表现不同程度狭窄和迂曲,临床表现眩晕、头痛等症状,症状特点呈发作性和可逆性,发作的症状不尽相同。50岁之上患者,除了椎动脉的椎骨段狭窄、迂曲改变外,血管壁不同程度增厚、回声的增强,且椎动脉颈段改变,此类患者临床症状与前者不同,表现成持续的时间长、症状严重,伴有记忆力的减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直接的观察到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改变情况,清晰的显示颅外段椎动脉的走行、管壁的回声、血流的方向,反映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颅外段的血管检查较经颅多普勒(TCD)扫描更为直观。具有:安全、无创的优点,能够显示椎动脉的走行、内径的异常,判断有无椎动脉的狭窄,显示管壁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检查费用低和操作方便。椎动脉狭窄患者,彩色血流通过狭窄处时为五彩镶嵌的血流;彩色多普勒频谱为湍流改变,血流参数异常:血流的峰值速度增快,加速度/减速度的比值增大[3]。血流量的减少,并显示机械性压迫间接征象。

综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是高频彩超扫描,这种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杰,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

[2]汪波,王一宁,高山.颈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可能是眩晕病因[J].中华神经杂志,2000,33(6):380.

[3]曹培卫,赵忠新.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