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通过回顾一年间,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本院职工核酸采集室根据职工的工作岗位风险情况,将职工的新冠病毒核酸采样频次、时间进行统筹安排,每天按照核酸采样计划进行规范采样、送检,不断加强对职工核酸采样各环节的管理,为职工“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提供了规范、快捷的核酸采样服务。本文旨在探讨本院职工按时、按规范、按质量要求落实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的管理。

  • 标签: []常态化 医院职工 新冠病毒 核酸采样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表、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传统使用的单纯氯胺酮或丙?白酚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寻求一种适合于表、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表、短小手术患者60例,并随机分成丙泊酚-氯胺酮(P-K组)、氯胺酮(K组)和丙泊酚(P组)三组,手术中分别静脉持续泵人各组设定麻醉药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麻醉药泵入。术中严密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或血氧饱和度值(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用药总量、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PK组在丙泊酚与氯胺酮用量上明显少于P和K组,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镇痛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少,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等优点,组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笔者认为PK组是适合于浅表、短小手术的麻醉方法。

  • 标签: 丙泊酚 氯胺酮 静脉复合麻醉 表浅 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金黄散外敷对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住院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2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在静脉留置针后1至3天予金黄散外敷,观察组在金黄散外敷的基础上加红外线照射,比较分析两组3天内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结果:静脉留置针后3d,观察组7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5.18%,其中Ⅰ级6例,Ⅱ级1例;对照组21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16.66%(P<0.05),其中Ⅰ级7例,Ⅱ级8例,Ⅲ级6例。观察组Ⅱ级和Ⅲ级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12h内及24h内的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内及72h内累计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6.3%,对照组8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联合金黄散外敷,对静脉炎的预防效果较好,可以大为降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 标签: 红外线 金黄散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述护理干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8例,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比两组孕妇入院后5d的血糖变化情况以及产妇和围产儿临床不良结局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组孕妇的血糖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和围产儿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孕妇的血糖,且能降低孕妇和围产儿临床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妊娠期 糖尿病 孕妇 围产儿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预防肺癌患者PICC置管行静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行静脉炎发生率以及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行静脉炎2例,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行静脉炎发生时间(12.5±2.5)d,与对照组发生时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行静脉炎的发生,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集束化护理管理 肺癌 PICC置管 浅行静脉炎 核查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高血压脑出血8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分析发生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的原因,及采取应对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生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者146人次,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与穿刺部位选择、药液性质、机体因素、及患者配合有关。结论: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方法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 护理
  • 作者: 罗紫祾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系统康复护理。评价护理前后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膝关节功能Lequesne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VAS评分和Lequesn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及关节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ROM。
  • 简介:【摘要】西药类抗感冒药具有起效快、应用广、服用方便的特点。患者自我服药治疗的机会很大,但是大多数人对其成分和具体作用不明确。本文对常见的西药类抗感冒药的成分进行分析;对于诸成分的不良反应作以阐述;也谈对于特殊人群患者抗感冒药的合理应用。

  • 标签: 西药类抗感冒药 成分分析 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
  • 简介:龙源期刊网是国内最大的中文期刊网站,每年都发布国内中文期刊中外访问排行报告。近目,该网发布2009年第4季度访问前100名排行报告,《家庭医药》在1000多种期刊中访问量国内排行(TOP100)位列第25位,海外(TOP100)位列第16位。

  • 标签: 《家庭医药》 中文期刊网站 阅读 2009年 国内 源期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筋膜瓣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慢性中耳炎患者28例,采用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筋膜瓣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耳内创面明显缩小,术后干耳时间为3~4周,外耳道形态正常。22例随访时间6~19个月,耳道及鼓室无炎性渗出或上皮堆积,未发生乳突炎。结论耳甲-耳道皮瓣与颞筋膜瓣联合应用可以同时完成乳突填塞和外耳道成形。乳突轮廓化、保护颞血管及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中耳炎 鼓室乳突切除术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药品产销业的繁荣。同类药物因原料来源、附加成分和生产厂家不同而商品名称各异,有些名称相似的药物其性能却完全不同。临床护士每天执行着不同途径的给药任务。因此,在执行医嘱、查对和配伍用药方面更应谨慎。自2003年我科采取了收集、学习新药说明书与复习药理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收效良好,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 标签: 药物说明书 临床护士 习惯 阅读 市场经济 药品产销
  • 简介:随着阅读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种英语水平测试中阅读的题量也大大增加。然而,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阻碍阅读的坏习惯——“复视”在读者中几乎人人皆有。从根本上纠正大学生不良阅读习惯,提高快速阅读水平,培养阅读能力非常必要。

  • 标签: 复视 阅读 阅读速度 阅读技巧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5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动脉、硬脑膜贴敷(手术组)21例,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33例.以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评定2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组生存19例(90.47%),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2例(9.52%),2级3例(14.28%),3级9例(42.8%),4级5例(23.8%),5级2例(9.52%l内科保守治疗组生存26例(78.79%),按GOS预后评分其中1级7例(21.21%),2级19例(57.5%),3级4例(12.1%),4级3例(9.09%),5级0例,2组不同治疗方法相比较,生存率和恢复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颞动脉、硬脑膜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大骨瓣减压 颞肌 颞浅动脉 硬脑膜贴敷
  • 简介: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在指导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TP-TCA测定35例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临床常用5种灌注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通过随访评价其预后与ATP-TCA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个体的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5种灌注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均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5种灌注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THP(82.76%)〉EPI(50.00%)〉ADM(46.67%)〉HCPT(37.14%)〉MMC(17.14%),经卡方检验THP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灌注药物(P〈0.01)。30例初发患者和5例复发患者除对THP的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91.67%vs40.00%,P=0.033)外,对其他灌注药物的敏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30例初发患者中有1例复发,5例复发患者中有4例复发,初发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复发患者(3.33%vs80.0%,P=0.000)。结论:ATP-TCA可作为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实验室依据,特别是对初发患者更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TP-TCA 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个体化
  • 简介:瘢痕疙瘩是指皮肤损伤后,纤维组织的过度增生性修复。该病发生于特异素质个体,特征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硬韧的不规则瘢痕。肿瘤可以是条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数目及大小不定,瘤体常超出原损伤范围,且有时向周围伸出蟹足状隆起,损害多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表面平滑或分叶,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有时有瘙痒及疼痛感。

  • 标签: 瘢痕疙瘩 临床研究 三联疗法 手术切除 光照射 类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分别予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椎旁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各时间段心率、无创血压呈良好趋势,麻醉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的患者情况则较差,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手术而言,椎旁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 简介:随着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新型药物传释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在临床上发挥巨大的治疗作用.药物靶向传释系统是一门讲授新型药物传释系统的设计思想、制备方法、基本特征、体内动力学及药效评价的课程.为了适应新型药物传释系统的发展,培养本科生英文文献阅读的能力,分析药剂学专业本科生英文专业文献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文献教学、文献阅读和文献汇报四者有机结合,通过英文文献阅读中对三个要素一Why,What和How的思考、批判性的阅读、差异化的文献阅读目标的设定,训练本科生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药剂学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 标签: 英文文献 阅读 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