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晚期胰腺癌GS方案(吉西他滨+替吉奥)一线化疗疾病控制后替吉奥单药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方法4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经GS方案化疗达疾病控制后随机分为替吉奥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替吉奥组继续替吉奥原剂量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对照组仅定期复查,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8.9个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5.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以Ⅰ-Ⅱ度为主,其中替吉奥组白细胞降低、延迟腹泻、恶心呕吐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方案一线化疗后替吉奥维持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良好的疗效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肿瘤 晚期 吉西他滨 维持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REAL2研究中使用奥沙利铂的EOF方案由于较好的疗效和安全获得了广泛关注,但中国胃癌患者对REAL2研究中的三药联合EOF方案耐受较差,本研究使用了改良的EOF方案,将氟尿嘧啶(5-Fu)由原来的静脉输注21天改为5天,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Fu/LV、表柔吡星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晚期胃癌患者,初治19例,复治11例。表柔吡星50mg/m^2静脉注射d1,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小时d1,5-Fu375~425mg/(m^2·d)d1~5静脉持续输注120小时,每3周重复,每化疗2个疗程评价1次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总缓解率43.33%,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初治病例缓解率52.63%(10/19),略高于REAL2研究中标准EOF方案的42.4%缓解率,复治病例缓解率27.33%(3/11)。KPS评分提高10分以上者10例(33.33%)。在治疗中,主要的Ⅲ~Ⅳ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3.3%(10/30),血小板减少10%(3/30),贫血13.33%(4/30),恶心呕吐23.33%(7/30).RE.A12研究中标准EOF方案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9.9%,与本研究类似,标准EOF方案中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4.3%,贫血6.5%,恶心呕吐13.8%,略低于本研究,但在本研究中没有观察到Ⅲ~Ⅳ度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而REAL2研究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栓栓塞均为8.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及表柔吡星的改良E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很好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表柔吡星
  • 简介: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carcinoma,U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膀胱、前列腺、输尿管、肾盂、肾盏等部位。其中膀胱最常见,肾实质浸润为主的尿路上皮癌临床罕见[1],且与肾肿瘤、炎症占位鉴别困难,易出现诊治的贻误。本例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患者发病后即出现皮下、肺部多发转移,靶向联合化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靶向治疗 化疗
  • 简介: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基因型与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ESR1基因15个SNP位点(rs872921、rs2077647、rs3904766、rs2234693、rs11155816、rs827419、rs2347867、rs3798759、rs1801132、rs985191、rs9340931、rs9397463、rs722209、rs3778099和rs3798577)作为遗传标记,运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测序分析和荧光定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的方法对240例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SNP基因分型。结果rs872921、rs3904766位点因多态低被合弃,其余位点存在多态。rs2077647、rs3798759位点的等位基因型及基因型与内分泌治疗疗效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锁不平衡(LD)分析和单倍型分析显示在ESR1基因上存在4个LD区,rs2077647~rs2234693(LD1)、rs2234693~rs11155816(LD2)、rs9397463~rs722209(LD3)和rs3778099~rs3798577(LD4),其中LD2和LD3组成的单倍型与内分泌治疗疗效相关(P〈0.05)。结论ESR1基因上部分SNP位点及其形成的单倍型与内分泌治疗疗效相关,可能用于预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患者 治疗疗效 1基因 ESR
  • 简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45%的肿瘤可以治愈(以5年生存率计算).其中22%依靠手术治愈,18%依靠放射治疗治愈.5740依靠化疗治愈。虽然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对肿瘤的治愈比例较高,但是单一的治疗手段所收到的效果,远远不如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治疗的效果要好。这种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治疗的在医学上称为肿瘤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肿瘤综合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 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5年生存率 治愈
  • 作者: 吴华峰,罗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期
  • 机构: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四川巴中636063
  • 简介: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通常会在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微,导致许多患者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胃癌治疗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胃癌的早期检查、诊断和治疗的重要

  • 标签: 胃癌;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二硝基氯苯(DNCB)结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对其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把HBIG(13mg/500μLPBS)分别与不同剂量(0.025,0.25,2.5mg)的DNCB(预先溶于DMSO,10mg/mL)结合,并予系列倍比稀释十次后,分别以DMSO及无菌水为两对照组,共组成五组,55个标本。以ELISA法分别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的效价。结果DMSO、无菌水、低剂量、中剂量与高剂量组五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91%(10/11)、72.73%(8/11)、81.82%(9/11)、81.82%(9/11)和72.73%(8/11),其抗体阳性率以,检验无差异(P〉0.05)。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analysisofvariance),五组间在各稀释度的吸光值(OD450)上无差异(P〉0.05),而各稀释度处理组间则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DNCB的结合对HBIG的抗体效价没有影响,推测免疫球蛋白(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可作为DNCB(或其它类似半抗原)靶向治疗的一种有效载体。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DNCB 靶向治疗 抗-HBS 半抗原
  • 简介:目的探讨肘关节开放松解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肱骨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进行前瞻研究,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肘关节开放松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肘关节开放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手术固定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肘关节松解充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均获18个月随访,无中途退出或脱落病例。观察组术后肘关节活动度、Mayo评分分别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末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开放松解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单纯松解术,改善预后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 标签: 肱骨骨折 肘关节 开放松解术 外固定器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不同设野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T1,2NoM0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面颈联合野组(A组)和面颈分野组(B组),A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均照射36Gy后改双耳前野24Gy,鼻前野8—10Gy和颈前切线野14Gy;B组设置双耳前野60Gy,鼻前野8-10Gy,颈前切线野50Gy。结果放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A组和B组分别为96.4%和92.9%,两组无显著差异。A、B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3%和85.7%。面颈分野组1例发生放射颈脊髓损伤,两组急性和慢性放射损伤差异均无显著。结论T1-2N0M0鼻咽癌病人选用面颈联合野或面颈分野,疗效无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及远期放射损伤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面颈联合野 面颈分野
  • 简介:目的分析B超与C臂序贯引导下行PTBD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高位梗阻黄疸的疗效与优点。方法18例恶性高位肝外阻塞黄疸病人,采用B超导引穿刺,大C臂下胆道造影并置管引流。其中12例采用二步法,4例采用改良二步法,2例采用一步法完成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获得成功,引流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与C臂序贯导引下行PTBD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恶性肿瘤 梗阻性黄疸 肝胆管引流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全内镜技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全内镜技术治疗12例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75~88岁,平均(81.5±6.5)岁,其中经椎间孔入路7例,经椎板间入路5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CT或MRI评估椎管减压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永久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出现低颅压头痛,术后4天明显缓解;手术时间45~125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45.5±14.5)ml,住院时间4~7天,平均5.5天。所有纳入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8±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50±1.50)分,术后第1天为(2.50±0.50)分,术后3个月为(2.00±1.00)分,术后6个月为(1.80±0.50)分,术后12个月为(1.50±0.50)分;ODI术前为(54.50±15.50)分,术后第1天为(22.00±14.50)分,术后3个月为(19.50±10.50)分,术后6个月为(13.50±9.00)分,术后12个月为(10.50±8.50)分。术后各时间随访VAS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优4例(33.3%),良6例(50.0%),可2例(17.7%),无差评,总体优良率为83.3%(10/12),患者性别、年龄、术前VAS评分、ODI功能指数及全内镜入路与改良MacNab结果无相关(P〉0.05),而术前腰腿痛病程及临床症状特点与改良MacNab结果具有相关(P〈0.05)。结论经皮全内镜技术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风险,维持脊柱稳定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腰椎管狭窄症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 内窥镜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的48例骨质疏松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CPC组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69.59岁;PMMA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7-89岁,平均71.23岁。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检查。评价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压缩率、局部后凸畸形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后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评分、止痛药持续使用时间、手术满意度、椎体高度恢复及局部后凸畸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继发骨折及骨水泥渗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压缩率分别为(23.26±10.08)%、(23.39±11.23)%,较术后即刻的(17.22±14.19)%椎体高度有所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CPC与PMMA一样安全有效,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但CPC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会有部分丢失。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成形术
  • 简介:对于肺癌的治疗,很多人认为只有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其实放疗也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不论是早、中、晚期肺癌,放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肺癌,放疗的疗效堪比手术。现有证据表明,对于早期肺癌,

  • 标签: 治疗方法 放疗 效价比 肿瘤 晚期肺癌 早期肺癌
  • 简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孤立纤维肿瘤(MSFT)极其罕见,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通常较困难,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MSF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病案摘要患者男性,60岁,因右上腹胀痛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疼痛位于右上腹部,伴消瘦,体重下降约4kg,无反酸烧心,无发热黄疸,无腹泻,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腹部彩超示:右肾下极及右肾周混合声像,病理性质待定。

  • 标签: 肾脏 恶性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依维莫司对激素受体(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41例接受依维莫司治疗的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依维莫司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患者使用维莫司治疗的时间为0.1~23.0个月,其中9例因不良反应停药,2例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0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其中4例(13.3%)部分缓解,16例(53.4%)疾病稳定,10例(33.3%)疾病进展。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2个月(1.2~22.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0个月(1.3~30.0个月)。在可评估疗效的30例患者中,4例患者使用依维莫司时间超过12个月。药物不良反应方面,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停药,故有39例患者可评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困难6例(2例出现肺间质病变,其中1例为4级病变),皮疹8例(2例为4级皮疹),骨髓抑制1例,3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4例为4级口腔溃疡)。进一步分析HR表达情况、使用依维莫司时所处疾病线数、患者是否存在内脏转移与生存的关系发现,雌激素受体(ER)≤50%和﹥50%的患者mPFS分别为3.0、6.0个月(χ^2=4.178,P=0.041)。结论经多线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后,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对HR阳性、HER2阴性的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仍有一定疗效,但需密切监测患者不良反应。

  • 标签: 进展期乳腺癌 内分泌耐药 依维莫司
  • 简介: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NAST)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采用FBCA方案[氟达拉宾30mg/(m^2·d),用5d;马利兰4mg(kg·d),用2d;环磷酰胺0.6~0.8g/d,用2天;Ara-C2g/(m^2·d),用5d]对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处理,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第30d开始予DLI,并动态观察造血恢复指标、嵌合状态、GVHD及疗效指标。结果:12例患者造血顺利恢复,中性粒细胞(ANC)〉0.5×10^9/L平均为13d,血小板计数(PLT)〉20×10^9/L平均为14.5d,移植后第30d时经短串重复系列(STR—PCR)检测12例植活患者中10例为完全嵌合状态(CDC),2例为混合嵌合体,第90d时又有1例患者转为CDC,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3例(25%),Ⅱ度急性GVHD1例(8.3%),发生慢性GVHD5例(41.7%),死亡3例,2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1例死于复发,9例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321d(75~1143d),3例持续CR,2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6.7%、58.3%及8.3%。结论:NAST联合DLI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靠,造血功能恢复迅速且持久稳定,长期无病生存率高,急性GVHD发病率、严重程度低,而白血病复发率并未增加。

  • 标签: 非清髓性预处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恶性血液病
  • 简介:药物遗传基因组学是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伊立替康在体内转化为活性成分SN38后主要经UGT1A1解毒成SN38G排出体外。UGT1A1发生*28或*6突变后功能下降,需减少伊立替康剂量以避免毒副反应。

  • 标签: UGT1A1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结直肠癌
  • 简介: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靶点,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rituximab、伊马替尼、赫赛汀和全反式维甲酸已开始用于临床治疗,本文综述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疗效及安全.与传统细胞毒化疗不同,肿瘤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肿瘤靶向治疗令人鼓舞的初步成果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典范,开创了肿瘤化疗的新领域.

  • 标签: 肿瘤 靶向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