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士如何带教护理实习的体会。方法:从在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实习的护理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研究,以不同的临床带教模式作为分组依据,将50名实习护生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组样本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实习护实习成绩、实习实习质量评分、实习带教满意度。结果:理论成绩、综合素质成绩、操作成绩、专科技术成绩评分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应急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心理状态、护理文书书写、动手能力、健康教育评分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习护理带教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临床带教,既能提升实习成绩及实习质量,又能提高实习带教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士 带教 护理实习生 实习护生实习成绩 实习生实习质量评分 实习生带教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新形势下,针对临床护理工作而言,需要进一有效加强相关人员的合作能力,在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合力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进一有效体现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护理管理工作,构建更加良好的护患关系,提笔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高度重视护合作能力的有效培养,并且进一有效落实相对应的实施策略,增强护的合作能力。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护合作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培养策略等内容。

  • 标签: 临床护理教学 护生 合作能力 培养策略
  • 简介:[目的]构建护理本科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向25名护理专家就构建护理本科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进行多轮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后,专家的积极系数是88%和91%,权威系数是0.81和0.85,包括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4.0,变异系数均〈0.25.[结论]专家对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49项三级指标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好,函询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护理本科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护理 本科 创新能力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临床护理教学当中,护合作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也就是沟通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在护理实习当中属于非常关键的部分,临床护理教学当中要让护生熟练掌握团队合作技巧,学会与同伴、患者沟通,以便促进之后护理工作的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在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合作可以让护生在与人交往的期间逐渐适应周围的环境。临床护理教学当中,护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中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教学模式,以便促进护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互动中掌握合作意识与技巧。

  • 标签: 临床护理教学 培养 护生合作能力 方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与围期护理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16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纳入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前者产妇实施传统护理,后者则实施健康教育结合围期护理,比较两组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之下,观察组分娩结局较良好,母婴不良并发症产生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较之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亦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症的健康教育与围生气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分娩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同时可增加医护-患者双方互相理解,保障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可提供于临床借鉴依据。

  • 标签: 妊高症 健康教育 围生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通过调查高职院校护同理心现状,探讨护的同理心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提高理解他人情绪情感能力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帮助护获得医生、同行和患者的肯定,促进医护、护护、护患关系的和谐。本项目对高职院校护同理心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旨为提高护理教育者选拔和培养护理人才提提供数据参考以及为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护的共情能力,增强责任感和同理心。

  • 标签:   同理心 现状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 简介:  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过程,从课堂走向临床是护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血液科护理专业性强,知识面广,护理难度大[1]。血液科带教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针对专科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 标签: 血液科护生 临床带教 问题与对策
  • 简介:[摘要]:了解实习护临床沟通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便利抽样,调查248名护。实习护临床沟通能力的平均得分为(78.05±11.16)分,主要影响因素有居住地、专业态度、培训情况、职业期望等(P均

  • 标签: []实习生 护理专业 临床沟通能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实习管理方式,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护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让他们在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他们还拥有了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得到了他们应该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出了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临床教学模式。

  • 标签: 护理 内科 本科生 实习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举措提高临床护理实习应急知识储备能力的有效性。通过问卷星摸底考试、实习计划制定、理论课程、模拟演练和讲解、实际培训等多个环节,评估实习生在应急知识方面的提升情况,为实习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习入科后首先进行问卷星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制定个性化实习计划。第一周进行理论上课,包括急救仪器、急救技术、护理文书、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等培训。第二周由3名主管级护师进行模拟演练和模拟视频观看及讲解,提供实践指导。第三周根据计划进行进一的培训和实践操作。第四周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和应急预案考试,并总结成绩。通过问卷星收集实习反馈,评估实习方案的可行性。结果:实习经过多举措培训后,应急知识储备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问卷星反馈显示,实习普遍认为该方案可行,并对培训过程和内容表示满意。结论:多举措提高临床护理实习应急知识储备能力的方案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和实践操作,实习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一方案对于提高实习的应急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在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应急知识 储备能力 多举措
  • 简介:目的探讨在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针对临床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伤,对2008级70名护理本科,在临床实习前4周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进行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课程结束后,评价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效果。结果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后,学生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P〈0.01)。67名(95.7%)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加深了其对职业防护的理解,59名(84.3%)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职业防护技能。结论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前开设职业防护微型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以及应对职业暴露的能力。

  • 标签: 学生 护理 职业防护 课程
  • 简介:目的建立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模式。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由30名专家对构建的培养模式进行2轮函询,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初步构建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模式。结果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专家对各项指标意见趋于一致。结论该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专科化的特点,可为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急救医疗服务 培养模式
  • 简介:写好护理研究论文对护和各级护理工作者来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尽管相关的书籍、文献并不少,但笔者在参与了三届护理普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及自考生论文答辩工作后,发现很多答辩者对护理科研论文的种类、基本要求等,仍然概念模糊,思路不清,格式不明。针对答辩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就如何写好毕业论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标签: 护理本科 毕业论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部位选择对实习采集动脉血的影响分析方法:从2022年7月到2023年4月,共纳入40例采集动脉血实习作为研究对象,20例选择桡动脉,20例选择足背动脉,对比采血动脉血成功率。结果:选择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成功率高(p<0.05)。结论:部位选择对实习采集动脉血成功率影响明显。

  • 标签: 采集动脉血 实习生 部位选择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全日制本科护基于岗位胜任力培训的现状调查并分析,为优化本科护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全面提高本科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岗位胜任力。方法:采用“全日制护理本科岗位胜任力自评表”,对某三甲医院骨科已完成2个月实习的共59名全日制本科护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9份。结果:全日制本科护完成某三甲医院骨科2个月实习后,针对临床护理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等方面进行自评,结果示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低于其他能力评分。结论:为提高全日制本科护的岗位胜任力,需带教老师结合本科护自身实际,采用多方法混合培养模式,引用“互联网+”线上教学系统等方法,着重培养本科护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

  • 标签: 岗位胜任力 本科护生 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
  • 简介:分析了新时期对实习护进行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在临床情景中对护进行有关伦理及职业道德的教育的方法,包括抢救无名氏颅脑外伤患者时的伦理意识、对昏迷患者进行呼唤式护理、处理好躁动患者的安全护理和尊重患者权力的关系。认为临床带教老师的伦理道德水平对护的道德养成具有很大影响,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强化。

  • 标签: 伦理学 临床 护士 教育 护理
  • 简介:[目的]构建高职护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内容及权重。[方法]研究小组2016年2月—2016年12月通过理论分析、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了解现有的高职护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方法及不足之处,构建高职护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初稿。运用两轮专家咨询明确高职护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维度、条目及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的各条目的权重。[结果]经历两轮专家咨询,入选专家20名。两轮咨询中专家共提出建议40条。最终确立了高职护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体系的结构,包括基本素质、评估准备、技能操作和综合评价4个维度和17个条目。4个维度中技能操作维度最重要;条目层中应变能力等所占权重高。[结论]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进一明确高职护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评价的内容和权重。

  • 标签: 基础护理 操作技能 评价体系 高职护生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 ICU护带教管理中采取 PDCA循环带教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在 2019年 2月到 2020年 2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 ICU接受带教管理的 90名实习护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 n=45)采取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 n=45)采取 PDCA循环带教模式,对比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查房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查房能力评分均要高于对比组( P< 0.05)。结论: PDCA循环带教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带教模式,在临床管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 带教管理 实习护生
  • 简介:在临床带教中,提高护防范各种护理纠纷或冲突的能力不容小视,作者试图结合精神专科特点,分析探讨护引发护理纠纷或冲突的原因及对策。

  • 标签: 精神科 护生 护理纠纷 预防措施 护理理论
  • 简介:追求母亲安全、儿童优生是围医学永恒的主题。妊娠和分娩对妇女来说属于应激事件,大多数妇女对分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尤其是初产妇和孕晚期。随着产期的临近,生理负担进一加重,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

  • 标签: 围生期 孕产妇 心理问题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