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心肌酶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0例健康新生儿,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研究对象进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心肌酶的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其心肌酶指标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心肌酶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新生儿,通过这几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实现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心肌酶 联合检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在检验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的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50例,对三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和ESR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的CRP和WBC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检测指标对炎症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PCT、CRP、ESR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小儿发热的诊断率,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判断原因,该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缺铁性贫血患儿行维生素C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保门诊诊治的缺铁性贫血3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两组,每组18例。行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为对照组,行维生素C联合右旋糖酐铁治疗为研究组。比较观察经不同药物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容量等指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采取维生素C联合右旋糖酐铁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对患儿病情改善,以及血常规指标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小儿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C 右旋糖酐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在检验小儿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热的儿科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最终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非细菌感染组50例、非感染组50例,对三组患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CT和ESR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PCT及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儿的CRP和WBC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检测指标对炎症检测敏感度为100%。结论PCT、CRP、ESR的检查结果可以提高小儿发热的诊断率,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的判断原因,该检验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修饰蛋白(IMA)、胱抑素C(CysC)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5年至2017年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ACS确诊分型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选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成人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检测IMA、CysC两项指标。结果AMI、UAP、SAP三组患者的IMA、Cys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AMI组患者IMA、CysC表达水平高于UAP组及SAP组,但UAP组同SAP组IMA、CysC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A联合CysC指标检测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单纯IMA、Cys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MA、CysC两项指标的高表达与ACS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及危险程度预测。

  • 标签: 缺血修饰蛋白 胱抑素C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的价值。方法以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实施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比2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2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相比,差异不大(P>0.05),实验组胰岛素的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可以较好促进其血糖水平的稳定,减少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 标签: 门冬胰岛素30 老年患者 2型糖尿病 西格列汀治疗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疗程,每个疗程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血流变等各指标情况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和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FPG、HbA1c和2hPG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G、TC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LDL-C和HDL-C指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血小板黏附率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采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的相关指标,有效控制血糖范围,建议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门冬胰岛素30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采用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胰岛素和血糖标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空腹血糖量、糖化血红蛋白指数、餐后2h血糖量,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空腹胰岛素含量、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30 注射液 沙格列汀 老年2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鉴别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并作分析。方法选取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50例(研究A组)、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50例(研究B组)、自愿者5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均接受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检测。结果三组RBC、PLT无差异(P<0.05),对照组的WBC、N低于另外两组,L则高于另外两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的血细胞检测结果均无差异(P<0.05);对照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另外两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无差异(P>0.05),而研究B组的白细胞介素-6低于研究A组(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无差异,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低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

  • 标签: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细菌血流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ALB)含量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5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均行HbA1c、u-ALB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bA1c、u-ALB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bA1c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低值组(HbA1c<7%,12例),中值组(7%≤HbA1c≤10%,28例)及高值组(HbA1c>10%,18例),且经分析发现,HbA1c水平升高,u-ALB水平也随之升高。结论联合进行HbA1c、u-ALB含量检测可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HbA1c u-ALB 2型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联合检测胱抑素C和血尿酸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从在我院就诊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相同方法选取相同时间段在我院就诊的8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胱抑素C和血尿酸含量差异。结果研究组胱抑素C及血尿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胱抑素C和血尿酸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胱抑素C 血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科室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有无器官功能衰竭分为衰竭组和非衰竭组,每组研究对象为30例,同期选取30例未见异常的患儿为参照组,评估三组患儿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衰竭组和非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可明显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预后,临床上早期对该病患儿的上述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患儿病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小板参数 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有110例,时间段为2016.1.20-2018.1.20,其中穿孔性阑尾炎31例,化脓性阑尾炎35例,单纯性阑尾炎44例,对三种急性阑尾炎患者均给予CRP、WBC、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分析其检测水平与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101例白细胞计数递增,107例中性粒细胞比例递增,106例C反应蛋白递增,94例三者同时递增;对比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CRP、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差异显著,且存在依次递减的趋势,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CRP、WBC、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的意义显著,便于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指导疾病的治疗。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采用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5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再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其均采用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并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ROC曲线。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点为0.55mg/L,特异度为75.3%,敏感度为98.2%;C-反应蛋白的最佳临界点为5.93mg/L,特异度为71.7%,敏感度为61.8%。结论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有效数据信息。

  • 标签: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应用利拉鲁肽和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比应用药物对患者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例数50例,选择时间2016年5月~2017年5月,分别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单一利拉鲁肽治疗、利拉鲁肽+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别对应对照组、研究组。经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的胰岛素B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清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行利拉鲁肽+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胰岛素B细胞功能指数(80.22±40.33%)、胰岛素抵抗指数(1.44±0.75)、空腹血糖(7.76±1.9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3±5.26mmol/L)、血清空腹C肽(0.37±0.88ng/ml)、餐后2小时C肽(0.61±0.13ng/ml)数据指标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数据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利拉鲁肽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素B细胞功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 标签: 利拉鲁肽 门冬胰岛素30 肥胖2型糖尿病 B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单用门冬胰岛素30以及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共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联合组及单用组,各35例。其中单用组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联合组采取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单用组,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单用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 标签: 门冬胰岛素30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A1c、CRP、BN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8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共两组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59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组(B组46例),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组(C组,53例)。比较三组血清HbA1、hs-CRP、BNP等检查结果及血脂、血压等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HbA1、hs-CRP、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组HbA1、hs-CRP、BNP及B组hs-CRP、BNP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5)。结论HbA1c、BNP及hs-CRP水平变化表明其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过程中,这些炎症反应因子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并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

  • 标签: HbA1c CRP BNP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治疗中二磷酸果糖与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二磷酸果糖与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CK和CK-MB的含量没有显著的区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K为(146.8±42.1),CK-MB为(37.14±10.2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K(435.7±79.6)和CK-MB(435.7±79.6);观察组患者中有13例(43.33%)显效,有15例(50%)有效,有2例(6.67%)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有11例(36.67%)显效,有12例(40%)有效,有7例(23.33%)无效,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治疗中二磷酸果糖与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伤 二磷酸果糖 维生素C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常规对照组(n=41),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泡腾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9%,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对照组1例呕吐、1例恶心,停药后显著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与拜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泡腾片疗效与安全性无显著差异,该种药物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