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焦虑症患者采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3例焦虑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不同疗法作依据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参照组(41例)。实验组患者施以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参照组患者施以常规疗法,观察比对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阳性项目数、抑郁症状、焦虑、恐惧、敌对性等因子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自我评估(44.30±6.26)分、焦虑自我评估(41.21±3.74)分;参照组抑郁自我评估(53.11±7.05)分、焦虑自我评估(51.48±6.59)分,实验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在对焦虑症患者开展治疗工作时,建议选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症状的基础上,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焦虑症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检测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送检的25份生活饮用水和25份水源水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参考GB5749-2006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比水样的合格率;结果25份生活用水的检测合格率为80.00%(20/15),25份水源水检测合格率为64%(16/26)。结论在生活饮用水以及水源水检测过程中开展微生物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水样中细菌含量,快速判断出水质受到污染的区域,为监管部门做好水质处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生活用水质量。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水源水 微生物检测
  • 简介:该文介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编写的原则,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根本。满足学科需要、教学需要和社会需求。针对学生特点,教材注重“三基五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准确阐释内容,重视插图的作用。并从开课时间、教学顺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估等诸方面.提出教材使用的建议。

  • 标签: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在食品微生物学中检验菌落总数时用到的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以及TTC培养基3种测定方法的检测效果,以达到提高食品菌落总数检验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的目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需要测定的153个样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和TTC培养基法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菌落检出数。结果在测定的153个样品中,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和TTC培养基法三种测定法中合格的份数分别为137、129、126,三中测定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测定方法进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得到的效果相当,但是TTC培养基法的检出率和灵敏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测定方法。

  • 标签: 菌落总数检验 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 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
  • 简介: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对《临床微生物学导论》课程实验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组合,积极地尝试和探索,使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更符合培养开拓型医学人才需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医学检验专业 临床微生物学导论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了相关概述,然后就该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式,希望能够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聚合酶链式反应在微生物检测中的价值。

  • 标签: 聚合酶链式反应 微生物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标本50例微生物学检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方法按丹麦国立血清研究所微生物诊断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我们用丹麦王国提供的NEO-SENSITABS系列11种抗生素药片对50株细菌做药敏试验。结果各类标本总阳性率为31.4%,高于国内其他同类资料公布的数据,其中血标本为51%,这是由于我们采用的需氧,厌氧同时培养的方法有关,厌氧菌如类杆菌及兼性厌氧菌得分离出来,痰检率较低为19.9%。结论传统意义上的传染性疾病(如由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引起的疾病)逐步减少,而由人体自身的正常菌群和来自周围环境的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逐年递增。耐药菌株明显增加,我国由于微生物检验工作尚为广泛开展,大多数临床医生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对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

  • 标签: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 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南山楂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影响分析,以此作为试验依据,探讨临床医学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72只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中剂量组、南山楂提取物低剂量组,一共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12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除了正常对照组之外的所有小鼠都服用脂肪乳剂,以便对其建立高脂血症的模型。在模型的构建满12d之后,对这些小鼠进行不同的处理过程。另外,在试验进行7天,在小鼠的眼眶取血,测定其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将各小组的小鼠检测数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示出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显著升高。而且将南山楂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示出小鼠的血清TC和HMG-CoA还原酶活性及肝脏系数和肝组织TC含量显著降低。而中剂量组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TC显著降低。结论南山楂能够有效的抑制胆固醇生物的合成作用。在临床医学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期相关的应用形式和医学治疗方法,来为医学提供帮助。

  • 标签: 南山楂提取物 高脂血症模型小鼠 胆固醇生物合成
  • 简介:为适应高等检验医学教育发展和今后岗位任职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几年来我们不断对微生物学检验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实践。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更新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内容,提高教员素质,促进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 标签: 岗位任职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实验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材质量的高低、实验教学条件、实验教学模式等,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的高低。该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的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材存在问题、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实验教材的途径和方法、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高职 生物化学检验 教材建设 实验教学
  • 简介:该文介绍了“五维教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可改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旨在更好地开展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并为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 标签: 立体化教学 生物化学 应用
  • 简介:在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的学习一直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主要是生物化学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学习的困难性。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针对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介绍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基本结构和发现式学习的一些看法。

  • 标签: 布鲁纳结构理论 生物化学 医学院校 教学方法 教学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下半年开展一系列的改进活动,包括提升环境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质量管理水平、微生物检验室与临床医师加强合作、发挥病原微生物检测指导价值、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结果挖掘、做好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加强微生物检验室的质控。结果2017年感染率、感染例次率、临床诊断与微生物检验不一致率大于2016年,2017年手卫生合格率高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微生物检验对于医院感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微生物检验 感染防控
  • 简介:将多元化教学方式与微生物学教学相结合,通过举例分析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模块特色及与之相匹配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摸索适合高校基础微生物学教学应用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 标签: 微生物学 模块 多元化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14份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标本的检验结果,其中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有1248份、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有1266份,根据标本类型进行分类,均采取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微生物检验;对比不同时间段的临床标本类型及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2015年6月-2016年5月与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其他标本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6月-2016年5月与2016年6月-2017年5月的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他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有助于掌握病原微生物的流行病学信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胃癌无进展生存期运用氟尿嘧啶衍生物维持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70例晚期肺胃癌无进展生存期患者。参照组对患者停药并采用支持治疗方法。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氟尿嘧啶衍生物维持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4.29%,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两组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参照组和观察组的中位PFS分为6.2个月,8.1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就是手足综合征,其次就是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减少以及胆红素升高,与其他不良症状进行比较,差异大(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无进展生存期患者采用氟尿嘧啶衍生物维持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的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缓解患者病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展,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治疗方式。

  • 标签: 氟尿嘧啶衍生物维持治疗 晚期胃癌 无进展生存期
  • 简介: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以及蕴含在临床微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医学人文内涵,都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熏陶。

  • 标签: 人文精神 临床微生物学 融合
  • 简介: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高等医学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目前该课程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且技术相对滞后,已逐渐偏离高等医学院校对本课程设计的初衷,本文从教学设计与方法的改革入手,优化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及完善实验考核方法等方向进行探索,以不断提高本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以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法的尝试。结果显示,设计性实验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打破教学空间限制,有效地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尝试。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设计性实验 教学法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