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动-静脉成形术后功能训练在动-静脉成熟和维持中的应用。得出结论功能训练及术前、术后的良好护理措施能促进动-静脉发育成熟和维持,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动静脉瘘/治疗 动静脉瘘/护理 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动静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外周动静同步换血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换血前后患儿血常规、胆红素以及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换血后胆红素及血常规变化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平均换出率为54.82%,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52.36%,换血后血钾、血钠、血钙以及血糖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实施外周动静同步换血,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外周动静脉 同步换血 新生儿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外周动静同步换血疗法对符合换血指征得新生儿高胆红素病儿进行双倍量换血治疗。并对换血治疗前后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等进行监测。结果换血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换血术后显著下降,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2例患儿换血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无一例患儿出现低钙血症。2例患儿换血后出现高血糖症。血钠和血钾在换血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动静同步换血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操作较为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小,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重要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毒症患者的生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的狭窄及闭塞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何保持其安全与通畅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题,本文介绍我院开展了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对尿毒症患者静脉狭窄后治疗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4例患者行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术,以及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透析过程中的精心护理,患者肢体肿胀消退,原狭窄部血管血流通畅,可以正常进行血液透析,无须外科手术,达到治疗目的,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尿毒症 内瘘侧静脉狭窄 介入治疗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自体血管行动—静脉(A-V)手术,手术方式对内血流量、使用寿命、并发症以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69例尿毒症患者均施行A-V手术,其中50例行腕部桡A和头V端—侧吻合,吻合口内径在7.0mm~8.0mm,18例行肘部桡A根部与邻近头V侧—侧吻合,吻合口内径在6.0mm~7.0mm,1例行自体血管移植,吻合口均采用连续外翻缝合法,针间距大约为1mm。结果术后3个月内成熟后才开始使用,测口平均分流量达600~700ml/min,吻合口内径在6.0~8.0mm范围,69例临床使用良好,至今无一例失去功能,所有患者在行内手术后对心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自体血管行A-V吻合,的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吻合口内径在6.0~8.0mm,口平均分流量在600~700ml/min较为合适,这样既能保证透析所需的血流量,又能避免对心脏功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以及诱发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1。

  • 标签: 自体血管 动&mdash 静脉内瘘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动静同步换血术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过程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总结对25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同步换血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观察及护理配合。结果25例患儿,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均明显下降,无感染、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等换血相关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加强术中及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是外周动静同步换血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护理 观察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动静血钾浓度检测过程中,采用床旁血气分析仪和生化检测仪的临床检测差异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07月~2013年0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40例。对他们进行动静血采集,并分别应用床旁血气分析仪和生化检测仪对血样中的钾浓度进行临床检测,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种方法检测的钾浓度差异情况。结果三组血样中床旁血气分析仪检测的动脉钾浓度均明显少于生化分析仪检测的静脉血钾浓度,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动静血钾浓度的对比差异性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血钾浓度检测过程中,床旁血气分析仪和生化仪检测均是诊断患者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方法,其血钾检测结果缺一不可。

  • 标签: 动静脉血 钾浓度 血气分析仪 生化仪测定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氧摄取率(O2Ext)与动静血乳酸差值(AVDL)早期变化、及其与脑灌注压(CPP)在脱水前后的变化的关系及评价它们反映全脑氧代谢改变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2月至2011年7月本院重症医学科病房中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全部患者均监测伤后12h、24h以及其后4天脱水前后的脑灌注压(CPP)、脑动静血乳酸差(AVDL),脑氧摄取率(O2Ext);比较脱水前后各指标。结果1、脱水前后CPP、O2Ext、AVDL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2、AVDL在重型病人早期为负值,随时间变化呈正值。AVDL绝对值与O2Ext、CPP有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负AVDL是早期颅脑损伤病情极重的标志。颈内动静乳酸差监测全脑氧代谢变化有临床价值。

  • 标签: 重型脑损伤动静脉乳酸差氧摄取率脑灌注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使患者更加懂得保护和自我锻炼的方法,以保证更好的透析质量。方法术前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人造血管内罗的使用时机;穿刺的物品准备;穿刺原则;自我锻炼步骤及方法。结论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使患者更加明确的重要性,良好的血管通络是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 标签: 透析患者 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血液通路是保证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关键,动静成形术对于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是最佳的选择,也是患者的“生命线”。以往给新病人穿刺时,时常发生在穿刺针刚进血管就会迅速有小血肿形成,给病人心理造成压力,若血肿增大还会对内造成影响。怎样保护好,从穿刺技术到护理都值得我们去探讨。我院透析中心对初次的穿刺探讨和改进,经过临床试用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血透肾内科患者静脉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尿毒症需实施静脉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发生血管瘤、感染、出血、血栓等并发症比较,对照组34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3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观察组(χ2=12.494,P<0.05)。结论临床中对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静脉并发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是透析病人永久性血管通道,是透析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对内的呵护,其实是对生命的珍惜。方法了解手术的过程,术后早期的护理干预,使用标准,穿刺、拔针的方法与技巧,血管的日常维护与常见并发症的应对措施。结果本组68例病人,其中61例血流通畅,拥有足够的血流量。透析充分,使用时间长(最长一例长达5年余),并发症少,5例血流量欠隹,但能维持透析;2例术后失败。结论手术简单易行,保证足够的效能(透析充分,减少再循环),认真观察,精心护理,并发症(狭窄、血肿、感染、出血、血栓等)少,可确保长期使用,已成为透析病人的经典通路。

  • 标签: 内瘘 术后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2012年10月血液透析期间发生感染的5例临床血液透析病人资料进行总结及结果分析。结果4例感染病人经过抗炎、局部消毒、涂敷百多邦等干预措施,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延长了使用的寿命。结论重视的保护工作,规范合理的消毒可避免感染等并发症,提高使用的效率,有效降低感染率。

  • 标签: 内瘘感染 血液透析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况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96例患者中12例失去功能,死亡2例,肾脏移植21例,其余患者正常使用。结论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基本保证。而患者的自我防护和血透护士的操作是维持血管畅通的重要前提。

  • 标签: 尿毒症 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内建立后,即预见性评估自体内常见并发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其转归,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结果2例发生预见性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透析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护理要点。方法以60例术后30d尿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60例术后患者中,57例功能发育正常,选择恰当的穿刺点和方向,穿刺操作成功;其余3例患者功能发育不良,推迟15d后进行穿刺,穿刺操作成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首次穿刺,应该认真观察患者的功能是否发育正常,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为患者选择最佳的穿刺时机、位置以及方向。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内瘘 穿刺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镜下胃造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经皮内窥镜胃造术(PEG)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护理配合经验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PEG管堵塞,经相应处理痊愈出院。结论对行PEG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

  • 标签: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动静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衰行动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治疗组在术前2h用耳穴探针点压耳部穴位找出相应配穴,用生王不留行籽和6*6mm橡皮胶以压丸法压贴在选用的穴位上,术后6~8h待麻醉剂作用逐渐消失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48h的VAS疼痛评分值,进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组VAS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镇痛药物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埋豆对内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率。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后 疼痛 耳穴埋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闭塞的原因及其应对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接诊的以动静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的5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服用一般的抗凝药物。结论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的闭塞率和凝血象明显低于服用一般的抗凝药物的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阿司匹林对治疗有利于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的闭塞,这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内瘘闭塞 终末期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