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血压(24h)监测中日间首次血压在日间平均血压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动态血压检测440例,对日间首次血压与日间平均血压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全部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首次血压均数明显高于日间平均血压(P<0.01)。首次血压增高组和降低组的均数比较平均血压的均数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中首次血压存在“白大衣效应”和“逆白大衣效应”的双向效应

  • 标签: 动态血压检测 首次血压 高血压 诊室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出生1周内(早期新生儿)新生儿黄疸变化、各种高危因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我院产科出生的2200例新生儿每日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对需要干预的及时给予干预治疗。结果2200例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321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4.59%,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早期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时干预治疗,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高危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24h动态血压跟踪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情况,提供高血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指导。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透的患者共32例,及肾内科慢性肾脏病(CKDⅤ)期非透析患者28例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太空医疗仪器有限公司型号(90217-18Q)动态血压计(ABPM)测定各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结果血液透析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164.6±12.3,24h平均舒张压(24h-DBP)95.4±4.3,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170.4±7.9,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96.7±4.2,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160.6±4.4,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94.4±3.3,均显著高于CKDV期非透析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普遍升高,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准确反映血透患者24h血压变化特点,为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治疗提供护理指导。

  • 标签: 动态血压 血液透析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均进行3期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7s、60s、90s。结果本组病例中,(1)胰头癌19例,增强扫描表现为等密度强化为主6例,稍低或低密度强化为主13例。胆胰管扩张12例,胆囊增大15例,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软藤”征17例,胆总管下段突然狭窄截断10例。(2)十二指肠乳头癌1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度强化6例,轻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3例。13例均有胆囊增大、胆胰管扩张,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软藤”征10例。(3)胆总管下段结石21例,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胆胰管扩张16例,胆囊增大8例,肝内胆管中度扩张呈“枯枝”征12例,胆总管下段均逐渐变细。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PR、4D重建,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胆道梗阻 低位 动态增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心律失常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给予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其它心电图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它心电图检出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24h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中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而言具有更高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其它心电图检出率,应用价值较高,安全性得到保障。

  • 标签: 心律失常 24h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的12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更高,且能够快速、准确对检出严重冠心病心律失常,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动态观察不同生理时期腋下副乳腺的声像图变化。方法对临床疑为腋下副乳腺的24名患者,按不同生理时期分为A组(月经期组)、B组(妊娠期组)、C组(哺乳期组),平常受检期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进行四次超声检查,每次检查均重点测量二维超声图像上副乳腺腺体最大前后径及副乳腺质地。结果A组腺体厚度及腺体质地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腺体厚度及腺体质地大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腺体厚度小于C组腺体厚度,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腺体质地小于C组腺体质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下副乳腺在不同生理时期声像图有差异。应用高频超声动态检查腋下副乳腺,可以提高腋下副乳腺的超声检出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高频超声 副乳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脑室穿刺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手术中放置密闭的脑室外引流管,连接监护仪,持续观察记录ICP指数。结果63例患者行术后监测,根据ICP值的变化,合理使用脱水剂,其中56例症状改善,病情平稳,4例成功抢救,1例监测探头脱出,2例病情变化死亡。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通过ICP值波动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救治赢取时机,降低了术后死亡率及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护理 穿刺术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诊断正确率及检出率提供可靠帮助,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方法4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结合临床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患者经普通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75.61%,显著低于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阳性率90.24%,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显著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断正确率及检出率,为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尽早确诊患者病情,并实施有效治疗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真实、准确、客观的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与预后判断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掌握注意事项,对提高高血压的诊断、治疗、预后及判断靶器官的损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动态心电图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患者60例(AVNRT39例,AVRT21例),都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有很好的检出率,避免有创检查的盲目性,可合理分辨不同类型的心动过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室上性心动过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83例危重症患者在急诊入院时及入院后1、2、3、5、7d分别测定血清PCT水平,并记录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院内感染率;并对其预后进行评定。结果死亡组患者的PCT值在2、3、5、7d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在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院内感染率等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危重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可作为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危重症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院内感染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为医院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降低人力成本,激发护士工作的主动性、自律性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专长、降低护理工作风险概率;方法将临床护理工作内容(护士行为素质、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培训学习带教、护理质控小组考核、护理工作强度及工作时间)动态地与护士人力分配、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管床患者人数、终末质控考核相结合,逐步完善研发出一套实用临床护理绩效管理系统,它包括基础表和绩效核算软件两套系统;结果使繁杂的护理工作统计及绩效核算变得简便易行;结论动态护理绩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 动态绩效 综合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马西平在躁狂症的治疗中的血药浓度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躁狂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观察组使用得理多,对照组则使用国产卡马西平。对比分析两组的血药浓度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血药浓度比例和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躁狂症的治疗中,与国产卡马西平相比,得理多的应用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强,属于一种治疗躁狂症的有效药物。

  • 标签: 卡马西平 得理多 血药浓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石汤对肾结石的排石情况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服药每疗程后结石位置、形态、数目、大小。结果治疗38例,治愈率59.3%;有效4例,有效率6.3%;无效22例,无效率34.4%;总有效率65.6%。结论排石汤对肾结石有较好疗效,服用排石汤第3个疗程后排石显著,使用排石汤疗程越长,不等于排石效果提高。

  • 标签: 肾结石 排石汤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75例疑有乳腺肿瘤患者的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皆为女性,均从乳腺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综合分析。结果结合病变的强化形态及时间-信号强化曲线鉴别肿块的良恶性诊断正确者为64个,准确率为87.18%。结论根据乳腺病变的强化形态及强化曲线特征,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有较高价值。

  • 标签: 乳腺病变 MRI动态增强 TIC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精神生活,因此该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综述了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 研究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5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O岁)和中年对照组(年龄<60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情况,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结果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舒张压老年组均低于中年组(P<O.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老年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全面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为临床用药和护理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动态足底压力与步态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月内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收治的可独立步行>10m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选择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步态)作为工具,测试两组对象的动态足底压力及步态,并比较。结果第一,比较足底压力峰值,脑卒中偏瘫者与正常人的表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脑卒中偏瘫与正常人步态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动态足底压力与步态指标存在相关性,如步宽、步速等。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动态足底压力 步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ICU重症肺炎患者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重症组,33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非重症组,33例未合并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3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白细胞(WBC)计数、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各项指标差异。结果重症组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非感染组及非重症组,差异对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症组患者的PCT水平和健康体检组、非感染组患者的差异对比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患者的WBC、Hs-CRP水平对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相对于健康体检组及非感染组患者而言明显偏高(P<0.05)。非感染组患者和健康体检组的WBC、PCT、Hs-CRP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患者的PCT水平明显偏高,动态监测ICU肺炎患者PCT水平可为临床判断老年肺部感染严重程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ICU 重症肺炎 动态监测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