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 41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营养支持;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肠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早期经鼻饲方式对 NICU危重症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经鼻饲; NICU;危重症患者;肠营养支持     NICU病房中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以综合治疗为主。使患者的预后得以改善,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点性问题。该类患者病情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的内环境正常的基础至上,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机体的实际营养状态 [1]。我院对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通过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营养支持,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治疗效果,现汇报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抽取 82例 N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3例男性患者和 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6~ 82岁,平均年龄( 61.5±1.2)岁;发病时间 1~ 14h,平均发病时间( 4.7±0.5) h;治疗组患者 41例,其中包括 24例男性患者和 17例女性患者;年龄为 48~ 81岁,平均年龄( 61.7±1.1)岁;发病时间 1~ 13h,平均发病时间( 4.5±0.6) h。本次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自然指标方面进行组间比较 P<0.05,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在治疗期间实施肠营养支持 [2]。     1.2.2治疗组营养支持方式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在治疗期间实施肠营养支持 [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改善幅度、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2 结果     2.1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采用肠营养支持后( 5.62±1.03)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13.47±3.06) d;治疗组采用肠营养支持后( 2.84±0.61) d病情表现恢复稳定,共计住院接受治疗( 8.94±3.28) d。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2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幅度 对照组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8.94±2.41)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04.57±3.16) g/L,组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0.74±3.11)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1.26±2.85) g/L,组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8.32±4.15)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57.48±3.36) g/L,组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前 Hb水平为( 139.05±3.04) g/L,营养支持后 Hb水平为( 131.18±2.95) g/L,组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ALB水平为( 41.03±2.56) g/L,营养支持后 ALB水平为( 38.68±3.03) g/L,组差异显著( P<0.05);营养支持前 TP水平为( 67.96±3.64) g/L,营养支持后 TP水平为( 63.42±3.04) g/L,组差异显著( 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营养状况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营养支持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2.3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采用肠营养支持后, 1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17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13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68.3%;治疗组采用肠營养支持后, 16例患者的病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21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有效治疗标准, 4例患者的病情达到无效治疗标准,该组患者病情治疗有效率为 90.2%。两组病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采用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对 NICU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①无论进食的多少,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都会始终存在,输液泵可以通过持续给食原理进行营养支持,与胃肠的运动形式最为相近;②持续泵注鼻饲可以使营养液以缓慢均匀的速度进入到患者的消化道,既可以对各种营养成分缓慢均匀的吸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营养液对消化道产生的刺激减轻,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而使机体的应激性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够充分的避免由于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而导致胃肠的张力水平过高,使肠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降低,对胃肠黏膜的正常生理结构的功能进行维持;③泵注法鼻饲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不仅仅减少了污染的操作环节,还进一步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对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明显更高,病情稳定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更短,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变化改善程度明显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方式和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进行肠营养支持均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输液泵持续泵注鼻饲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肠营养支持支持方式,为临床治疗 NICU危重症损害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29( 6): 379.     [2]李鸿宇 . 早期肠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19( 25): 254-255.     [3]熊爱民,龙英华 . 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经鼻饲管肠营养的相关研究 [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17( 32): 175-17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触发点 疗法对脑卒中后足翻 60 例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将 20 18 年 8 月 1 日 到 20 19 年 8 月 31 日 在本院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0 例脑卒中后足翻 患者,小针刀松解触发点,每周一 次 3 次一 疗程,比较 治疗前后 Ashworth评分 Fugl- Meyer评分及 ADL积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8 .3 %。 结论:提示小针刀松解触发点治疗脑卒中后足翻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小针刀 触发点 足内翻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消化镜检查中实施 PDCA 循环模式对其风险因素的控制情况。 方法 : 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选取来我院进行消化镜检查的患者 80 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各 40 例。对参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实验组实施 PDCA 循环模式护理。计算 2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镜清洗、消毒合格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 2 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 结 论 : 在消化镜检查中实施 PDCA 循环模式对其风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有效的避免差错事件发生。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 PDCA 循环模式 风险因素 控制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颅动脉瘤患者在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颅动脉瘤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8.1-2020.1,随机取 84例,分为 2组,一组是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42),另一组是加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 n=42),评价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加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患者介入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P< 0.05)。结论:对颅动脉瘤患者在行介入栓塞术治疗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血补髓汤治疗骨折固定术后迟缓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骨折固定术迟缓愈合患者9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47例;参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实验组以此为基础,加行生血补髓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

  • 标签: 骨折内固定 生血补髓汤 迟缓愈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颅脑损伤在优质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护理的满意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方面。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评分数据相对比,实验组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方式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对患者健康质量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RPH 联合外剥扎术与 PPH 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 124 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 n=62 , RPH 联合外剥扎术治疗)和对照组( n=62 , PPH 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与 PPH 治疗相比, RPH 联合外剥扎术在重度混合痔患者治疗中有着更好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RPH 联合外剥内扎术 PPH 重度混合痔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肠营养支持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的免疫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12-2020.12于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化疗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7d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7d后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消化道息肉镜切除术后的价值。方法: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科接诊结肠息肉病人9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镜切除术后用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并发症,试验组的发生率2.04%,和对照组14.29%相比更低(P<0.05)。关于sf-36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89.25±2.53)分,和对照组(81.47±3.18)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消化道息肉镜下切除术后用综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

  • 标签: 消化道息肉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 内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营养护理方法在脑外伤昏迷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可行性。方法:以64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早期肠营养支持(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后,总结护理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等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方案具有可行性,该护理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并强化免疫功能,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脑外伤昏迷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免疫功能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镜黏膜切除术在肠息肉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肠息肉患者,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实施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切除术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息肉患者临床干预阶段,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整体治疗效果更满意,本文结果证实该术式在预防并发症、减少出血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肠息肉 内镜治疗方案 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 要】目的:评析鼻镜结合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的实验对象为本院 2015 年 4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110 例鼻息肉患者,根据单双号法进行分组,各 55 例,对照组给予鼻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各自为 78.2% 、 96.4% ,两组予以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 )。 结论:鼻镜手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显著提高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选择和推荐。

  • 标签: 鼻息肉 糖皮质激素 鼻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栓塞治疗颅动脉瘤中开展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研究。方法:抽取在我院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动脉瘤的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12)及观察组(n=12),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昏迷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昏迷程度GC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介入栓塞治疗颅动脉瘤的应用,对术后昏迷程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 围手术期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在超声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中应用全程护理配合的效果。 方法: 在 超声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中 患者中择取 62 例,时间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 ,随机分组, 31 例 观察组患者 予以 全程护理配合 ,31 例对照组 患者 予以常规护理 。 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数据组间对比,明显改善了观察组 1 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P < 0.05 。 结论: 在超声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中应用全程护理配合,能够取得理想护理效果。

  • 标签: 超声内镜引导 细针穿刺活检术 全程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 目的 : 对消化道息肉镜切除手术患者护理流程中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进行深入探究。 方法 : 选取我院 2018.12-2019.12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 消化道息肉镜切除手术 患者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42 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 42 例,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 : 观察组 诊疗时长 、 护理满意度评分 、 息肉消除率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P < 0.05 )。 结论 : 消化道息肉镜切除手术护理流程中舒适护理的干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消化道息肉 内镜切除手术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护理在消化镜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镜室接受治疗的患者86例,依据抽签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3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标准化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诊疗时间与疼痛感均有所改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

  • 标签: 消化内镜室 标准化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标准化护理在消化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在消化镜室治疗的患者 108 例进行研究分析,将 108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指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用 P 〈 0.05 表示。 结论: 为消化镜室中治疗的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效果,保证患者预后效果,因此标准化护理在消化镜室中具有极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消化内镜室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肠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80例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实施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40例),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人血白蛋白指标有了较为优秀的改善,肠指标有了更快的达标速度,ICU的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症患者在早期予以肠营养进行支持治疗的效果良好,既能够让患者的治疗时间得到缩短,又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危重症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运用于消化镜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以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采取抽签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来我院行消化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43例,给予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43例,给予采用追踪管理法护理模式)。对其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35%(41/43)例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39%(35/43)例,经过2值检验后,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良事件 追踪管理法 消化内镜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胃癌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个体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6 例早期胃癌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将患者 分为对照组( 33 例:未行个体化综合护理而行常规护理 )与实验组( 33例 :行个体化综合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6.06 % ) 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 P<0.05)。 结论:早期胃癌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

  • 标签: 早期 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个体化综合护理 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