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反重力减重步行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 方法: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反重力减重跑台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经3个月的治疗,研究组患者的FAC和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示(P<0.05)。 结论:反重力减重步行训练可有效提升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且更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反重力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中医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为到我院接受诊治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共计70例。按照单双号分发法将这些样本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35例,常规组35例,给予常规组患者现代康复训练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中医综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肢体运动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在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来说,应采取中医综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中医 综合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偏瘫 痉挛状态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3-2022.3.收治的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1例,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21例,实施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两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整体运动功能提高,有利于康复训练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用于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还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 标签: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 早期脑卒中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对患者实施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62例脑卒中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有吞咽障碍症状,将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4%和93.5%,其中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8.6±2.1)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给予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低频脉冲电疗,更有利于患者吞咽障碍更快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低频脉冲电疗 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护理。方法:研究对象共计高血压脑出血术后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相同的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训练的开展时间不同分为病情稳定后训练的研究组和术后2周接受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好转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高血压脑出血 肢体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善护患沟通技巧对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的实施应用价值。方法:以120例皮肤科患者作为训练组对象,样本纳入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按随机原则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与训练组组各60例。常规组按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而训练组组则进行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在开展护理。结果:训练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训练组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各指标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皮肤科 护理满意度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运动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70例运动膝关节损伤患者(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院)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康复组(各35例),前者行常规康复训练,后者行功能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比较康复结果。结果:训练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肌力相似(P>0.05),训练后,较参照组,康复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屈伸肌群肌力更高,康复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功能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运动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可更好的改善关节功能以及肌力,康复效果理想。

  • 标签: 运动膝关节损伤 功能训练 早期康复 膝关节功能 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氧运动训练配合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并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筛选100例冠心病并慢性心衰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利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健康教育,观察组有氧运动训练配合健康教育,观察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6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为冠心病并慢性心衰患者应用有氧运动训练配合健康教育,可改善心功能、6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有氧运动训练 健康教育 冠心病 慢性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50例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术后目标训练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恢复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复杂性手外伤 显微外科修复术 术后目标训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护理。方法:研究对象共计高血压脑出血术后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相同的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训练的开展时间不同分为病情稳定后训练的研究组和术后2周接受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好转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高血压脑出血 肢体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善护患沟通技巧对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的实施应用价值。方法:以120例皮肤科患者作为训练组对象,样本纳入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按随机原则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与训练组组各60例。常规组按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而训练组组则进行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在开展护理。结果:训练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训练组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各指标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皮肤科 护理满意度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划分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30例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HSS评分、ROM情况、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训练干预后的HSS评分相较于之前均有所提升,且相较于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了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更佳,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接受训练干预后的ROM情况得到了显著提升,但相较于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了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ROM情况更佳,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训练干预后的VAS评分得到了明显降低,但相较于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了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管理后VAS评分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的效果确切,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更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并能有效扩大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临床上具有优秀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骨折术后 功能障碍 早期康复训练 中医针灸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康复结合多媒体康复训练系统对于脑瘫儿童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入院后采用引导式教育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引导式教育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多媒体康复系统游戏训练。结果:治疗前后的疗效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比,疗效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媒体康复训练系统联合引导式教育能明显提高痉挛性脑瘫患儿运动能力。

  • 标签: 脑性瘫痪 多媒体康复训练系统 引导式教育运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足内翻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足内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步行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性足内翻 康复训练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3)和研究组(n=33),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SDS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1.20±7.50)、认知功能评分为(19.10±5.20),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评分为(30.21±2.10),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心理干预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YP-9视力训练仪集中与分散治疗模式对弱视患儿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67眼)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YP-9视力训练仪予以治疗,根据所选择治疗模式的差异分为集中组(n=21)与分散组(n=2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不同屈光类型、不同治疗时间及不同年龄阶段患儿治疗效果。结果:42例弱视患儿经YP-9视力训练仪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83.33%(35/42);集中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分散组的71.43%(P0.05)。治疗21d及以上的弱视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治疗7d以内(77.78%)、8~14d(71.43%)及15~20d(0.00%)的弱视患儿(P0.05)。结论:YP-9视力训练仪对不同屈光类型及不同年龄阶段弱视患儿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随治疗时间延长临床疗效也相应提升,集中治疗模式较分散治疗模式的效果更好,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YP-9视力训练仪 集中治疗 分散治疗 弱视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3)和研究组(n=33),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SDS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1.20±7.50)、认知功能评分为(19.10±5.20),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和常规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S评分为(30.21±2.10),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心理干预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意力训练在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期间医院收治的78例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干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注意力训练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达到37/39(94.8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达到31/39(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4.129,P=0.042)。结论:在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患者中采用注意力训练有利于纠正患儿的注意力,从而使其能够将精力集中于语言训练中,提高语言正确发音在脑海里的记忆,从而帮助患者治疗语言错误的情况。

  • 标签: 注意力训练 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家庭康复干预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6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康复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颅畸形分级、偏头异常率、患侧SCM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SCM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偏头异常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家庭康复干预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康复训练的应用成效显著,可提高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加速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庭康复干预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在保证样本量均等及资料无差异的情况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组内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融入个性化康复训练,对两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长,住院时间短,Harris评分得到显著提升;干预组依从性为(93.33%)、对照组为(66.67%),干预组依从性占比更加接近预期目标(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康复期间,可开展个体化康复训练,不仅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并且可提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度,加速疾病的康复,具有广泛宣传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个体化康复训练 老年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