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内镜下高频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凝切除术治疗,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疗法,较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内镜下高频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可将其作为结肠息肉的首选手术方案。

  • 标签: 内镜 高频电凝切除术 结肠息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切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术后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用输液增温夹在冲洗管道距接尿管端10cm处进行持续加温1,将冲洗液的温度控制在33℃到37℃之间,然后持续3天进行冲洗,对照组使用未加温处理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然后观察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堵管次数及出血的次数。结果在持续膀胱冲洗期间,观察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堵管次数及出血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加热温度为33℃到37℃的冲洗液可有效减少膀胱痉挛及出血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冲洗液 温度 膀胱痉挛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经功能性刺激处理后的远期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功能性刺激,治疗完成后评估两组肩部肌群肌力(MMT)、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功能(FMA)。结果治疗后,两组MBI、FMA以及MM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MBI、FMA以及MMT评分更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发脑卒中患者而言,早期实施功能性刺激有利于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息肉应用结肠镜下凝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120例结肠息肉患者均使用结肠镜下凝切除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肠息肉应用结肠镜下凝切除术,患者的有效率92.50%(111/120),息肉消失,症状得到改善,定期复查结肠镜显示黏膜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将结肠镜下凝切除术应用于结肠息肉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且术后创伤小、恢复快,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结肠镜下电凝切除术 结肠息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仿生物刺激对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作用价值。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68例行人流术的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1—2021.6,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将伊血安与罗红霉素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仿生物刺激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出血量(46.38±8.57)ml、阴道出血时间(4.46±1.32)d、月经复潮时间(24.46±2.57)d相比对照组的阴道出血量(65.28±11.87)ml、阴道出血时间(6.51±1.48)d、月经复潮时间(32.47±2.88)d要低,子宫内膜厚度(8.69±1.31)mm相比对照组的(7.65±1.06)mm要厚,P

  • 标签: 流术 仿生物电刺激 子宫内膜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刀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2019-2021近两年内在我院治疗的胃肠息肉患者6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刀治疗)和观察组(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刀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改善情况均更佳(P<0.05)。结论:针对胃肠息肉患者,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 高频电刀 胃肠息肉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中PDCA循环管理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1.1-2023.1.1间纳入的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7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观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膀胱肿瘤切术后膀胱痉挛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改善预后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电切术 PDCA循环管理 膀胱痉挛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外科治疗中经尿道切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100例在某院接受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且对患者在正式接受治疗前后,其具体身体指标和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式接受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重相对正常,并且在仪器监视中,术中状况未出现异常,也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问题。在结束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前列腺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量比手术之前明显更高。结论:经尿道切术在泌尿外科的治疗中有着较为突出的效果,因此可将其广泛推广起来。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泌尿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中药膏卡与砭石联合治疗腹证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医腹证理论,并对中药膏卡和砭石的治疗原理进行了阐述。随后,论述了中药膏卡和砭石分别在腹证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其机理。最后,结合临床研究观察和理论探讨,分析了中药膏卡与砭石联合治疗腹证的疗效及优势。本研究对于中医腹证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中药膏摩联合电砭石 中医腹证理论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研究推拿手法结合刺激治疗女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3年1月至6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骨盆矫正带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推拿手法结合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耻骨联合间隙值变化情况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耻骨联合间隙值与VA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耻骨联合间隙值与VAS评分较对照前相比,其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能够准确、清晰的观察到人体耻骨联合周围的结构,并为临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治疗效果评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耻骨联合分离症 推拿整复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刺激对顺产后子宫复旧进程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与本院接受顺产后子宫复旧的84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神经肌肉刺激,n=42)和对照组(常规盆底肌锻炼,n=42)。对比两组顺产妇子宫复旧情况、产后出血量及机体恢复情况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宫底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恶露量更多、子宫体积更小,且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更少,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早,差异可比,P<0.05。结论:传统盆底锻炼子宫复旧法需产妇恢复体能后坚持训练,产妇不仅难以坚持还存在产妇产褥期恶露加重的问题,而神经肌肉刺激通过磁脉冲能穿透组织刺激子宫收缩,此外电流刺激子宫平滑肌还可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强度和频率,从而加快产后子宫复旧减少产妇出血量。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顺产后子宫复旧 干预进程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科门诊宫颈圈切除术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30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宫颈圈切除术治疗,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患者,比较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试验中各项数据表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病情手术及愈合时间显著缩短,与此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呈(P>0.05),表明无统计学意义,但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P<0.05)。结论:对于妇科门诊行宫颈圈切除术的患者而言,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与切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整体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优质护理 妇科门诊 宫颈电圈切除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