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真菌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临床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4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涂片镜检,阳性标本采用沙氏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用ATBExpression全自动鉴定仪及其配套的鉴定板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培养分离出假丝酵母菌5种共55株,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共42株,占76.36%,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6株,占10.91%;假丝酵母菌属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为46.46%,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耐药率为7.27%。结论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除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他几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 标签: 阴道炎 白假丝酵母菌 药物敏感性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实施体外插管中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采集该院ICU84例患者的各种插管标本161份,将其接种于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API20CAUX鉴定试剂盒作菌株鉴定,ATBFUN-3药敏测试试剂盒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61份标本中检出真菌98株(60.87%),以白假丝酵母菌(52株,53.06%)为主,其余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4株,14.29%)、光滑假丝酵母菌(11株,11.2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9株,9.18%)和克柔假丝酵母菌(12株,12.25%)。其中呼吸道插管分离60株(61.22%),留置导尿管25株(25.51%),静脉插管13株(13.27%)。分离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索B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10oA,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12.24%;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均〉45%。结论ICU患者各种插管中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呼吸道插管感染率最高;各类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耐药性较低,而对氟康唑耐药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侵入性操作 真菌感染 假丝酵母菌属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炎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胃炎性息肉〔息肉直径3-l0mm)合并Hp感染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56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拘椽酸铋及替硝唑,疗程2周。对照组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4-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52例及44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46例(88.5%)用药后4-12个月随访中Hp得到根除,在Hp根除者中28例(60.9%)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12个月,对照组中完成整个研究的患者胃息肉和Hp情况未发生变化(P<0.05)。结论大多数胃炎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炎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 胃炎性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膜脓毒金黄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抗菌治疗。方法总结10例经血培养证实病例的临床特征、药敏结果和治疗经过。结果年龄在生后至6岁的患儿,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1例,激惹、抽搐1例,皮疹2例,嗜睡1例,面色苍白1例,反应低下1例;多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感染的病例有血沉以及CRP的升高。从药物敏感试验看,抗菌活性较好的是万古霉素、美罗培南。讨论探讨儿科脑膜脓毒金黄杆菌败血症与内科脑膜脓毒金黄杆菌感染临床症状的差别,以及治疗上药物选择的区别。更好的指导儿科脑膜脓毒金黄杆菌败血症的诊治。

  • 标签: 脑膜脓毒金黄杆菌 败血症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新生儿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8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患儿咳砖红色胶冻状痰液对诊断有特异性。完善痰培养、血培养+药敏检查,可有效诊治该病。8例新生儿均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医师需警惕该病,尽早诊治该病,可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 克雷伯杆菌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进分析,并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PIStaph和TH-168鉴定编码管,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6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0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22.5%)、头孢哌酮/舒巴坦(25.6%)、氨苄西林/舒巴坦(31%)、阿米卡星(35%)、环丙沙星(40%)、头孢他啶(44.6%)、庆大霉素(52%)、哌拉西林(56%)、头孢哌酮(65%)、氨苄西林(88%)。结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新生儿等科室,具有多重耐药性,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提拱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药敏试验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与妊娠强烈呕吐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2009年门诊诊断为妊娠剧吐的病人和常规产前检查正常的孕妇,均用血清学HP抗体和13C-尿素呼气试验中Hp感染,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血清学Hp抗体检测中轻度、重度妊娠剧吐Hp感染率分别为58%及87%(P<0.05),与对照组Hp感染率3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C-尿素呼气试验中Hp感染率轻度、重度妊娠剧吐Hp感染率分别为52%和78%(P<0.05),与对照组Hp感染率(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HG的程度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妊娠剧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消化道溃疡患者26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兰索拉唑片;B组145例,给予克拉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兰索拉唑片。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及症状缓解程度,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A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0.0%、92.5%、89.5%;B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1.0%、93.1%、90.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5.8%;B组为29.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微生态制剂联用质子泵抑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安全有效,较之抗生素疗法不良反应更小。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 幽门螺杆菌
  • 作者: 范银仓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Ma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病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消化性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人们从胃黏膜涂片、分离培养、尿素酶试验、试纸条、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都做了大量的试验方法的研究,但可靠性最好的仍是通过石蜡经过特殊染色来观察幽门螺杆菌,此种方法也较多。如:苏木素-伊红、硝酸银和Giemsa染色体等,但这些方法都有缺陷,为此我们通过用亚甲兰染色方法获得较好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杆菌是阴道微生态系统中的优势菌群,对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的研究显示,乳杆菌制剂对多种阴道炎均有显著疗效,且无毒、副作用,提示乳杆菌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治疗阴道炎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乳杆菌 阴道炎 菌群平衡 溶菌酶 厌氧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布病)防治工作的措施,发挥健康教育在布病防治中的作用,防治布病对人和牲畜的危害。方法对我市三年确诊布病并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抽查农牧民,居民和和门诊患者对布病的了解情况。结果通过分析2008、2009、2010年患布病人数的资料,三年患病人数分别为185例、213例、274例,发现布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农牧民、居民、门诊患者对布病的知晓率分别达30%、68%、74%。结论加强对布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控制其传播和蔓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标签: 布氏菌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一年来番禺中心医院临床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21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鉴定及药敏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分析系统完成,部分药敏结果用K-B纸片扩散法复检,判断标准按2009年CLSI规定执行。结果21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以ICU最多,占27.36%,其次为儿科,占25.94%;标本种类以痰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占69.81%;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及庆大霉素,分别占30.66%和29.72%,而该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占97.64%,其次是亚胺培南占96.70%。结论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保持敏感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掌握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对于减少医院感染、提高治愈率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所致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00例缺铁性贫血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组,A组给予去除缺铁原因治疗和补铁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幽门螺旋杆菌的变化。结果A组50例,治疗有效34例,有效率68%,;B组50例,治疗有效率48例,有效率96%。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有关,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贫血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