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邀请,我们于2005年均月17日至21日古城西安召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并庆祝该组织成立四十周年,回顾她为维护和保护作为可持续和人文发展的一部分的世界文化遗产所作出的长期努力;

  • 标签: 遗址保护 周边环境 西安 古建筑 古遗址 宣言
  • 简介:满城风雨近重阳,九寸鹅绢递表章。有意山人图有据,无名雅客叹无藏。中溶乞魏求稽考,文述偕徐续律长。小可随缘结大宝,神游汲醉诗香。癸未腊月受友人委托,将有嘉庆四年瞿中溶、魏标(原标字,木旁加爂)、陈文述、徐渭仁等人题诗,青坡山人所作近尺绢本小品《满城风雨近重阳》,售与省城唐某。星移斗转,瞬逝逾年,隔四百日,重见其颜。乙酉二月于刘姓朋友处又见此图,并以六枚辽代古钱互换。查阅初审后简述如下。

  • 标签: 重阳 风雨 山人 神游 赏析
  • 简介:四川忠县涂井乡永兴、李园两处遗址调查简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为了配合三峡水库淹没区内的文物抢救规划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于1993年10月赴忠县试掘该县境内的遗址。选点试掘前,与忠县文管所...

  • 标签: 古遗址 永兴遗址 三星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忠县 涂井
  • 简介:2018年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ISAC-2018),将于2018年11月6~9日在上海举行。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上海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承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外陶瓷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以及相关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人员参加。会议以大会邀请报告、一般学术报告的形式,总结交流近年来陶瓷科学技术、工艺、原料、测试方法、窑炉、考古、仿制、保护与修复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陶瓷科学研究及其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科学技术研究 国际讨论会 古陶瓷 青年科技工作者 文物保护 中国科学院
  • 简介:本文从关于古代瓷器相关问题的讨论、由瓷窑址的发现而引发的研究、其它的专题研究与讨论三个视角出发,以专题形式对20世纪中国瓷器以及瓷窑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梳理出清晰的脉络,以期为中国陶瓷的深入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

  • 标签: 古代瓷器 瓷窑址 专题研究 20世纪 文物考古研究
  • 简介:2015年“十一”大假期间,笔者新疆奇台县吉布库镇一位哈萨克族牧民家中偶尔发现一块形似权的铜件。仔细端详,上面留有完整钱币五枚及一个残缺半枚钱币,字迹或隐或现,但还是可以断定正面为汉文“咸丰重宝”,背面为左右满文“宝迪”、上下汉文“当十”,由此确定是咸丰重宝宝迪局当十铜钱(或可称为钱币铸造残次品待回炉件),遂欣然购得(见下图1、2)。

  • 标签: 钱币铸造 咸丰重宝 新疆红钱 宝宝 历史 哈萨克族
  • 简介:2002年8月13日-15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管会主持召开了鉴定会,陶瓷完整器的元素成分无损分析方法研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文物科研项目的成果鉴定。

  • 标签: 元素成分 分析方法研究 古陶瓷
  • 简介:1977年1月至1980年7月,四川青川县城郊发掘了72座战国墓葬,出土陶器400多种,铜器58件,漆器177件,木牍2件,及竹木器等。其中2件木牍及一些漆器上有文字及符号。据四川省博物馆等《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四川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

  • 标签: 青川县 战国墓葬 漆器文字符号 历史文化
  • 简介:岭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存,主要遗迹有房子、灰坑和灶.主要遗物有鼎、罐、有领罐、盆、豆、瓮等.青岭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弄清屈家岭文化早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对于解决屈家岭文化来源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青树岭遗址 新石器时期 屈家岭文化
  • 简介: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统、多源一体的格局,已为考古发现提供的大量材料所印证.成都平原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早期古城址,揭示了蜀共主政治起源形成的演变关系.本文对此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

  • 标签: 古城 酋邦 共主政治 古蜀文明
  • 简介:为了研究福建省窑址的分布和演变,以福建省南朝至宋元时期窑址分布为例,建立了窑址分布地理信息系统,运用GIS的空间叠置、缓冲区、坡度和高程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窑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南朝至宋元时期福建省窑址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鼎盛的整个过程;各个时期窑址发展情况不一,侧重点不同;水源、坡度和高程是古人选择窑址时考虑的重要地理环境因素;窑址大部分分布距河流4千米以内,坡度小于15度,海拔400米以下区域。此外,GIS技术具有传统考古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参考方法。

  • 标签: GIS 古窑址 地理环境 空间分析
  • 简介:<正>巴蜀文化的地方特点相当强烈,特别是蜀文化,它是独立于中原文化之外的四川盆地的特有文化。四川地区战国时期出土的器物上,常见一些图形符号,一般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语”。其形态特征与常见的纹饰不同,与汉字(甲骨文、金文)也没有什么联系。《蜀王本纪》说蜀之古代,“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今人也说,“早期的蜀文化遗物中并没有发现蜀文字的遗迹”。

  • 标签: 战国墓 四川盆地 文字 古蜀文化 甲骨文 战国时期
  • 简介:ParaloidB72(PB72)是现今世界文物保护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聚合物材料,但人们发现它的耐老化性能并不理想,需对其光稳定性能进行研究。为此,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ATR—FTIR)和漫反射光谱技术跟踪监测了PB72光老化过程。同时测量了材料光老化过程中的质量、涂膜硬度、可逆性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PB72光老化过程中,色度方面表现出相对较好的稳定性,因为光老化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发色基团;但在光老化过程中分子结构发生了~系列变化,尤其是其羰基峰和酯基峰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涂膜变硬、重量损失及可逆性降低现象。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比较说明,PB72的耐光老化性能并不十分理想,其光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Paraloid B72 光稳定性 文物保护
  • 简介: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 标签: 微探针型X荧光光谱技术 香港青釉瓷残片 化学组成 源区判别
  • 简介:三足架和拨镰是战国末期蜀民接受制铁技术而创造的独特铁器.汉代以后,随着蜀民的汉化,两种铁器广泛普及于四川地区的汉民族文化中.这些铁器是为了解蜀民被秦国征服后怎样经过汉化过程这一问题的重要资料.

  • 标签: 三足架 拨镰 古蜀民 为田律 亭长
  • 简介:河北永年娄山群臣上寿刻石”自清道光年间发现后,成为晚清金石学重要议题之一。沈涛、刘位坦、张德容、俞樾、赵之谦等先后就其年代论辩数十年,最后同治末年陆增祥折衷诸说考订为西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厘清金石学者在刻石年代问题上的贡献,故宫博物院藏沈镛旧藏拓本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拓本记录收藏家、金石学者之间的交游和学术思想异同,为了解晚清学术传播提供了实例。

  • 标签: 群臣上寿刻石 晚清金石学 刘位坦 张德容 俞樾赵之谦沈树镛 陆增祥
  • 简介: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石化了的古代生存过的生物的遗体、遗迹,它们是研究生物演化和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发展和生物进化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 标签: 哺乳动物化石 环境发展 新生代 甘肃 生物演化 化学变化
  • 简介:应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邀请,我们于10月17—21日古城西安召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并庆祝该组织成立40周年,回顾她为维护和保护作为可持续和人文发展的一部分的世界文化遗产所作出的长期努力;

  • 标签: 古迹遗址 遗址保护 第15届 理事会 西安 周边环境
  • 简介:2015年6月23日,由文化部港澳台办、香港中联办青年工作部、澳门中联办文化教育部.香港青年联合会和澳门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开幕式我馆举行.文化部部长雒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我馆馆长吕章申、澳门中联办文化教育部副部长张晓光、文化部港澳台办主任谢金英、香港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郭永亮.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秘书长曹晋锋、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主任傅小慧以及各文博机构代表、港澳实习生出席开幕式。

  • 标签: 文化实践活动 开幕式 副部长 大学生 港澳 香港特区政府
  • 简介:6月28日至7月3日,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瑞士、菲律宾、印度、吉尔吉斯斯坦、韩国、泰国、新加坡16个国家的120余名以及我国国内、台湾、香港的近120名从事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等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相聚在世界上最著名的石窟遗产地——敦煌莫高窟,隆重举行了“丝绸之路遗址保护——第二届石窟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这一国际文物保护界的学术盛会。

  • 标签: 石窟遗址 学术研讨会 文物保护 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