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编纂中,历史分期是著者首先要面临问题:文艺复兴时期边界如何确定?时期内部音乐演变阶段性怎样划分?这不仅是这一领域历史研究与写作传统积淀,而且更体现出历史编纂者们观察问题视角,及所采用学术原则和方法。奥地利音乐历史学家安布罗斯最早把15、16世纪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为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奠定基础。以里曼为首一些德国音乐学家则主张把14世纪划归文艺复兴。然而20世纪大多数历史学家还是遵循了安布罗斯分期传统。在断代内部阶段划分方面,里斯、布朗、阿特拉斯、珀金等音乐断代史著则依据各自编史原则对内部分期进行了不同处理。

  • 标签: 文艺复兴断代史分期 断代的边界 时期内阶段划分 原则与观点
  • 简介:<正>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是作为一个报刊读者反映音乐界一些私下议论,对于音乐报导中目前出现一种倾向提出了意见。忠言虽然逆耳,但希望得到考虑;“提名道姓”地附注报导作者署名,咎在我考虑不周;本意不是针

  • 标签: 音乐 青年工人 结论 出版社 作者署名 读者
  • 简介:<正>关于抒情歌曲讨论,已有很多同志在各个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和意见,有很多文章是很精辟,问题也较为尖锐而深刻。通过讨论明确了很多问题,这对抒情歌曲创作繁荣和提高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尽管有些意见还没有得到统一)特别对歌曲《小燕子》、《丢戒子》、《九九艳阳天》讨论,尤为深刻。在讨论中,一方面提出了目前在抒情歌曲创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人对待抒情歌曲认识与理解上一些观点问题,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原则问题。我准备在这两方面,特别是在创作思想上提供一些意见。

  • 标签: 抒情歌曲 歌曲创作 社会主义 创作思想 劳动人民 共产主义思想
  • 简介:<正>听觉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人对音乐认识是始于“听”。听觉训练是认识音乐、理解音乐阶梯,是研究音乐和表现音乐基础,它对发展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智力起着重要作用。普通音乐教育中听觉训练与音乐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它带有启蒙性质。而启蒙教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阶段,对受教育者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理解音乐 节奏 普通音乐教育 听觉训练 发展 学生
  • 简介:要培养德育双馨音乐师资,根本在于高师音乐培养者对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认识。国家基础音乐教育推行顺利与否、质量如何,一个重要环节在于高师音乐专业教师对这项事业认识程度。为师者不仅要面对问题,立足现实,适应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求,而且要着眼于未来,把握21世纪高教音乐事业发展趋势。本文以真实笔触剖析目前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同仁关注。

  • 标签: 音乐教育 问题与对策
  • 简介:<正>声音,音色及多声部训练问题音乐是通过乐音来表达思想感情,它不是一般物理学上所说音响。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对声音表现必须有严格要求和系统训练,并将它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声音要求,笼统讲就是要使演奏者能在钢琴上“歌唱”,而不是敲击。我们知道,早在二百多年前德国巴赫在他《二部和三部创意曲》手稿题辞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不论对任何键盘乐器爱好者,它是忠实指导,它带给你一种清楚

  • 标签: 钢琴教学 基础训练 几个问题 教学过程 创意曲 键盘乐
  • 简介:  对不同时代作品正确解读,是摆在每位二胡演奏者面前必须解决也是最难解决问题之一.一位演奏者如果对诸如刘天华、阿炳等人作品解读不正确,就不可能通过演奏成功地揭示这些作品所蕴含真实意义,而这无益于保存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因此,在发扬和继承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事业中,认真研究二胡曲目的风格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二胡曲表演 表演风格 风格问题
  • 简介:五弦筑码子、弓子及其它相关问题项阳宋少华西汉长沙王室墓自1993年发掘以来,我们已经对其出土乐器中五弦筑和五弦筝作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认识”。①,著名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也专门著文,认为,“长沙王室墓3件筑出土,应是音乐考古事业中一次...

  • 标签: 王室墓 中国音乐文化 击弦乐器 “弓” 出土文物 五弦筝
  • 简介:<正>本书作者是当代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及钢琴家,一九一八年出生于美国,曾在哈佛大学及库尔梯斯音乐学院学习,他作曲教师中有瓦尔特·辟氏顿,指挥教师中有库塞维茨基和莱因纳。他在指挥及作曲方面的成就,我国音乐刊物早已有报道,今从略。

  • 标签: 伯恩斯坦 当代美国 哈佛大学 音乐学院 作曲家 指挥家
  • 简介:少年时代我对中国民族歌剧记忆,较深刻地影响了我歌剧艺术观念和创作。20世纪末我在歌剧创作方面的尝试得到了导师苏夏教授热情鼓励,从此在不经意间投入了大量精力参与到歌剧创作实践中,也由此主要体会到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创作主题问题,这既是和平年代及多元文化环境中为什么而歌问题(为谁而浪漫、为谁而欢乐和悲伤),也是技术层面作曲家和词作家默契配合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宣叙调问题,这既是西方具体歌剧体裁细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文化接受问题,也是作曲家处理音乐创作技法与歌剧情节铺陈关系能力问题;三是艺术观念问题,这既是作曲家是否具有开放思维观念、是否敢于大胆汲取世界优秀歌剧创作经验问题,也是文化管理部门是否具有宽放艺术空间和艺术前瞻能力问题

  • 标签: 歌剧创作 歌剧主题 宣叙调 歌剧观念
  • 简介:如果从文学角度研究元曲,宫调曲牌问题大可置而不论;如果从音乐角度研究元曲,则又不可不论.这个问题客观存在,使得曲论家们(无论研究文学还是研究音乐)大都乐于对它发表一些看法.有关元曲宫调曲牌问题研究概况,对于研词治曲,以及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者,也是有必要.

  • 标签: 曲牌 宫调 音乐史 元曲 客观存在 角度
  • 简介:随着钢琴课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不断普及,更多学生通过这门具有实用性与技巧性课程提升了自己钢琴演奏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全面型的人才,同时也使高校音乐教学更具专业性。但是,现今高校钢琴课程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进程。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 标签: 高校音乐 教育教学 方式建议
  • 简介:<正>凡是接触过戏曲音乐的人,都不免会为这样问题困惑过、思索过:一个剧种,只有几个有限曲调,怎么能够表现多种多样剧中人物性格?这些曲调看来十分简单,但用来表达复杂戏剧故事;又怎么会那样激动人心,叫人百听不厌?从专业音乐创作角度看来,这种现象简直是不可思议,然而这正是戏曲音乐传统创作方式和演变方式。对于这种传统,我们到底应给予怎样美学估价,又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历来就有两种全然相反评价。一种认为:戏曲音乐是千篇一律、程式化音乐。既然它不管演什么戏、表现什么人物,总是那几个现成曲调套来套去,就象万金油一样,足见它是不可能表现什么性

  • 标签: 戏曲音乐 音乐形象 人物形象 典型形象 一曲多用 创作方式
  • 简介:<正>良好音准与节奏,理想音色变化,丰富音响层次,是合唱艺术中最主要技术核心。音响平衡是音响层次基础,而对音响平衡关系处理,又以音色与力度(包括音量)以及多声部局部构成形式为依据。为了正确展

  • 标签: 主旋律 节奏 背景声 作品 合唱音响 音响平衡
  • 简介:郑祖襄在《是提出“四宫”,又自我否定了吗?——为杨荫浏一辩》一文中,提出了在当前燕乐调研究中应予探讨问题。如《乐府杂录》、《唐会要》以及《新唐书》是不是“只记调名,不记各宫各调之间关系”;《燕乐考原》“四均七调”是不是“燕乐‘四宫’说”“四宫七调”;《辽史·乐志》所云“二十一调失其传”是不是“三均七调”;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有没有自我否定“燕乐‘四宫’说”等等。这些问题如能通过正常学术讨论来取得共识,将有助于为燕乐调研究扫除一些障碍。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燕乐二十八调 四旦二十八调 燕乐“四宫”说 七宫四调 四宫七调
  • 简介:《吕氏春秋》生律问题,成为近年古代乐律学研究热点问题,这也是与中国乐律学核心知识建构直接相关重要问题。近期,陈克秀先生发表题为《(吕氏春秋)“十二律”与“十二纪”》一文依据四个方面的论证。得出《吕氏春秋》生律为“黄钟上生林钟,所生十二律以林钟为首”结论。陈先生对上生、下生、“上”、“下”解读虽然较为深刻,但他花了大量篇幅去解读高诱注,却没有直接解读《吕氏春秋·音律》篇原文,对上生、下生具体使用也没有严格区分古今语境,还疏忽了《管子》与《吕氏春秋》“宇宙图式”中音乐信息差异重要性。对这些问题认识,除了关系到生律次序,还关系到先秦乐律术语、乐律系统甚至乐律文化理解,因此,有进一步探讨必要。

  • 标签: 《吕氏春秋》 高诱注 《管子》 生律次序 宇宙图式
  • 简介:腹式呼吸法虽然未必是一个管乐器演奏者最终要追求气息控制法,但它却因在气息控制灵活、深厚等方面的优越性而为人称道,成为达到良好管乐艺术气息控制极为重要一个环节和不可或缺因素。对于管乐器演奏中腹式呼吸法,历来有些模糊认识和误解,需要对其进行辨析,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管乐艺术领域学术研究发展。

  • 标签: 管乐 腹式呼吸 气息 控制
  • 简介:<正>这里有一个新词:“钟律”。我们在讲准备知识时候,提到缪天瑞先生《律学》里面用了“五度网”这个词。同样一个意思在丹麦柯勒庐普著作里,叫做“纯律三度音系网”。在德国系统一些律学著作中,叫做“功能网”。名称虽然不同,实际是一个东西。我反复考虑,觉得都不确切。“五度网”是着重它五度相生关系,是从这个网横向发展来看。“三度音系网”是从纵向来看,就是它纯律关系。这种名称三度、五度提法,都有它偏向。以往律学理论,总是着重单一律制。总是设想,我们音乐实践中用律制,要么就是五度相

  • 标签: 逻辑关系 中国传统 三度音系 音调 数理 相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