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符号与认知科学的结合成为近年热门的发展方向并广受争议。论辩焦点集中在认知符号的"科学"、"人文"属性,它是否构成传统符号之外的新体系?本文越出符号边界,从"人文科学的科学化"背景来考察认知符号的特征,通过人文与自然的双向关系解读新时期符号与认知科学的结合方式。两个学科的协同作业是当前知识前沿诸学科方法论交汇的结果,这种基于总体问题的诉求影响了符号当前发展的侧重点;反过来,符号范式又作用于更广义的认知科学。认知符号既是"符号"的"认知化",又是"认知科学"的"符号化"。

  • 标签: 认知符号学 皮尔斯 人文科学
  • 简介:<正>文化语言的创立主要是中国新一代语言学者的杰出贡献。所谓新一代,即指十年动乱之后培养成长起来的一批以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中青年语言学者。他们思想敏捷、思想活跃、勇于创新、长于开拓,一方面继承了中国语言学界“务实”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不墨守成规,力图开创出新的局面。1985年游汝杰、周振鹤在《复旦学报》第3期上发表了《方言与中国文化》,提出了建立“文化语言”的倡议:“我国境内的语言,据一般的估计有六、七十种之多,

  • 标签: 中国文化语言学 语言学者 汉语研究 文化通约 科学主义 中国语言学
  • 简介:苗瑶语元音系统以五到十元音型为主,其中七元音型和九元音型最多;元音音位的平均数目为8个,较为接近汉语方言的元音音位平均值8.6;从地理分布上来看,元音系统类型数目、元音平均数目由北到南、从西往东呈现逐步递减之势;元音系统的构型以三角形为主,只有5个点属于四边形;出现频率较高的元音音位是/iaueoειy/;/eo/与前响二合元音的高频出现是苗瑶语显著的类型特点;/y/成为常见音素体现了汉语对苗瑶语元音系统的深刻影响。

  • 标签: 苗瑶语 元音系统 元音类型 元音共性
  • 简介:摘要文章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发展为前提,围绕“让引思”这一话题,分析了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现状,阐述了“让引思”的教育价值,并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让引思”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起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 标签: 初中 数学 让学引思 学生
  • 简介:摘要语言生态是语言研究的新视角,即借生态学理论研究语言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虽然语言生态的概念比较新,但语言生态观由来已久。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很早就提出了语言的有机性和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语言与逻辑辞典》将其定义为“在人种语言、人类语言和社会语言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语言生态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语用环境。本文尝试从语言生态的角度来分析委婉语,一方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其语用环境,进而更恰当地使用委婉语。另一方面,透过对委婉语这一特殊用语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语言的生态环境。

  • 标签: 语言生态学 语言生态 委婉语 语用环境
  • 简介:母语说话者的语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不同的语言之间可以存在差异一样.差异由功能范畴所决定,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扩展的功能范畴的数目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功能范畴的形式特征的强弱不同或者说音韵要求不同,这些都是由词库或心理词典所决定的.

  • 标签: 功能范畴 语感差异 歧义 母语说话者 主语
  • 简介:在有话题标记的语言里,当表判断义的肯定式名词谓语句出现话题标记时,系词的使用可能不是强制性的。话题标记在判断义肯定式名词谓语句中具有替代系词的功能,这与话题标记联系和切分两个相邻语言单位,并标明语言单位的话题、述题身份的功能有关。话题标记替代系词的现象多发生于话题优先型语言。

  • 标签: 话题标记 系词 名词谓语句 话题优先型语言 语序 类型比较
  • 简介:自从1984年尤里·洛特曼(JuriLotman)发表《论符号域》(OnSemiosphere)一文以来,“符号域”这个概念已经从文化符号的术语范畴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的术语范畴。在塔尔图一莫斯科文化符号学派的学科背景中,“符号域”一词与“语言——第二模拟系统——文本——文化”等术语相关;而在跨学科的术语领域中,“符号域”与“生物域”、“智域”,以及“语言域”的结合则更值得重视。作为一个元学科的概念,符号域属于文化研究方法论的范畴,并且与“整体主义”、整体与部分等相对概念有莫大关联。因此,在此语境下,“符号域”作为元学科概念,对于文化研究,普遍文化生产机制的研究的转向,以及对“方法论本身的认知”起到了学科互补与整合的作用。

  • 标签: 文化符号学 符号域 学科概念 文化生产机制 文化研究 跨学科
  • 简介:摘要对比语言的元语言是学者在对语言进行对比或研究语言学理论时,使用的一种解释工具的表属性或概念性语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对比语言元语言系统演变过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这种分析有助于促进对比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对比语言学 元语言系统 演变
  • 简介:中国应用语言的事实源远流长。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中国的应用语言比较注意研究各分支学科的实际问题和总规律,认为应用语言本身也有理论。在理论方面,有主要是我国提出的。在分支学科方面,也有许多特点。中国的应用语言跟语言实际紧密结合。还跟本体语言研究密切结合。20世纪跟21世纪之交,中国应用语言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教材建设方面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应用语言,当前特别需要在进一步为中国的建设和建设者服务中发展。

  • 标签: 中国应用语言学 形成 发展
  • 简介:俄语语篇修辞是一门从修辞视角系统研究不同类型语篇的学科,它发端于对文艺作品语言的修辞性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初确立到发展为俄语修辞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历经了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80年代后期,俄语语篇修辞的研究对象由文学文本转向了非文学文本,语篇的分类进一步明确,伴随语篇语言的发展,语篇修辞学得以形成;21世纪以来,俄语语篇修辞的地位有所提升,这门学科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系统化的特点。

  • 标签: 俄语语篇 修辞学 发展历程 多样性 系统化
  • 简介:哲学史上著名的“是”与“应当是”的“休谟法则”,一直未能在元伦理学层面得到很好的解决。直觉主义、情感主义最后都陷入了主体哲学的困境。若把“休谟法则”中的事实/价值二分法的问题转换成符号中的符号/价值的问题,将有助于解决这个困境。本文分别从结构主义符号、实用主义符号角度展开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 标签: 事实/价值 符号/价值 元伦理学 结构主义符号学 实用主义符号学
  • 简介:从理论上讲,立足电影经验及其符号事实的电影符号早就应该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电影符号既不是某种符号学理论在电影领域的演绎,也不必受制于专业化的电影,而是一种分析符号实践、意义生产并进而探究人类如何经由艺术实现对媒介的审美占有的人文学科。本文依据媒介发展与艺术发展的动态相关性,对电影影像拓展人类符号实践的边界,作用于审视符号的意义机制和电影的艺术本质作出分析。这也是电影符号发展新的研究范式,提出新的理论命题的起点。

  • 标签: 电影符号学 媒介 艺术 影像
  • 简介:<正>一、研究对象语境是把语境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因而首先,应该梳理构成语境的要素,不管是语言内部语境,还是语言外部语境,都要从宏观上把握它的整体构成,又要对各个组成部分做微观上的剖析,只有这样,才能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充分认识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其次,任何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偶然聚集,却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的每一事物,每一现象。都是有机地与其他事物和现象联系着,并依存于其他事物和现象,为它们所制约。因此,研究语

  • 标签: 语境学 话语建构 研究对象 论语 语言教学 言语交际活动
  • 简介:八十年代以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呼吁,修辞应作为高校语言文学系科的一门独立课程。但过去缺少这门课程的合适教材。1983年,中国修辞学会昆明会议,不少与会者还建议,组织一批有声望的专家编写这门课程的教材,学会当时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决定由张静、郑远汉二位组织人马,着手编写。几年过去了。现在由张、郑二位主编的《修辞教程》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修辞学界的一件盛事,确实可喜可贺。《修辞教程》(1989年12月,河南教育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全书共分五章,并附有“汉语修辞简史”。

  • 标签: 汉语修辞学 教程 教材 教育出版社 八十年代 语言文学
  • 简介:梦叙述长期以来被叙述学家们所忽略,主要是由于其叙述性问题遭到学界质疑。赵毅衡的广义叙述学理论肯定了梦作为叙述文本的合法地位。本文借用广义叙述学理论,尝试进一步探讨梦作为类演示类文本的叙述性问题,并从叙述的角度解析梦的意义生成,同时本文也试图从叙述的角度讨论梦叙述的自我治愈功能。

  • 标签: 叙述性 隐含作者 梦的自我治愈功能
  • 简介:1索绪尔在误解中……索绪尔(1857-1913)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现代语言,他是结构主义语言的各个流派的共同的学术来源。他的学术思想也是20世纪人文学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他所创造的术语广泛地流行在人文学科各个学科之中。索绪尔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也对20世纪的中国语言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索绪尔 理论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学说 20世纪
  • 简介:《周易》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自身结构的系统,其在解释时必须要有一套元语言作为解释的符码。《易经》部分,经过卦象、卦辞、爻辞、断辞的组合,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揭示规律、预测吉凶、占卜祸福的作用。占筮者在占筮的时候得出卦象,并依照卦爻辞对此卦进行解释、预测。这个解释必须要有相应的元语言来进行转换,传达出所占之卦的意义。《周易》将"位、中、时、当"作为主要元语言,"位、中、时"是意义发生的时空语境,而"当"则是这种时空语境下意义的评判,乃是超乎"位、中、时"之上的一种元元语言,它的存在乃是对前面元语言的价值判断。

  • 标签: 《周易》 符号学 元语言 符码
  • 简介:近年来,认知科学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覆盖面巨大的伞形术语,符号学运动中也产生了认知符号学分科。检查该学科的发展史,可以看到皮尔斯在为符号奠基时,就已经极端强调认知与解释了。目前的认知符号,应用某些认知科学的方法,更加强调符号原有的认知倾向。但是如果让符号朝脑神经心理科学方向靠拢,就会失去符号的人文本色,这对符号的发展反而不利。

  • 标签: 符号学 认知 脑神经学 人文
  • 简介:让语言学家,尤其是语言哲学家们众说纷纭的问题是,如果语词的意义是心中的观念,那么,不同的人心中的观念是如何达成一致的;如果语词的意义就是某个心外之物,由于时空的分裂使我们没有同时面对同一外物的可能性,我们最后面对的也不能不是不同的心外之物。因此,一个语词的所指既不可能是同一个心内之观念,也不可能是同一个心外之实物。语词的确定意义,以及翻译和理解的可能性似乎在此已面临地基塌陷的危险。但是,到心内观念或心外实物处为语词的意义(所指)寻找最后基准的努力,是我们为寻找意义之基所做过的最自然、最顽强的努力,却未必是其正当性无可置疑的努力。

  • 标签: 语言学家 大众传媒 词的意义 广义 可能性 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