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影响是巨大。它对马克思主义一系列论点强调什么,淡化什么,叙述什么,回避什么,都在几代共产党人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烙印,具有难以磨灭影响,一直影响着他们思想和实践。

  • 标签: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人 回避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 简介:尼克·奈特立足于西方毛泽东研究历史和现状,批判了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经验主义方法。通过对读者作用强调,他否认了作为中立领域文本存在,并突出了理论和意识形态因素对于解释影响。尽管没有提出一种建设性方法论模式,但他批判已经在提升研究理论性和现实感两方面显示出了自身理论意义。因此,对于这一思想资源借鉴将会有助于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深化和拓展。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尼克·奈特 经验主义 方法论
  •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不到位”、“错位”和“缺位”三个突出问题。“不到位”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尚未很好地转化为人民群众思想和行为;“错位”是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领域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缺位”是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进程。解决对策是:要澄清认识问题,转变七种旧有观念;要探索有效方式,用“三化”解决“三位”问题,即用大众化解决“不到位”问题,用现代化解决“错位”问题,用国际化解决“缺位”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位”问题 对策
  • 简介:正确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思想,必须从生产关系角度来定义分工,并且把它区分为生产劳动关系和所有权关系。消灭分工就是消灭生产关系中异化,从生产劳动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从劳动过程本身中产生出来异己性;从生产所有权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生产在其中进行不合理社会关系,即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产品不合理分配。

  • 标签: 分工 生产关系 劳动关系 所有权关系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有两个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性;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非得失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教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性三种论点(中国人学到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不可能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国化会使马克思主义变形走样)在学理上和事实上都不能成立。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标准只能是实践结果,而不是文本。中国革命建设历程表明,以文本为检验标准必然导致教条主义,使主观与客观分裂、认识与实践脱离。但反对以文本为标准不是轻视文本和文本研究,对文本误读也会造成恶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能性 检验标准 文本 实践
  • 简介: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工程和组织保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必须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从党基层组织抓起。

  • 标签: 学习型党组织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设问 关子 党的基层组织
  • 简介:人们习惯上认为列宁早年是主张在俄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看法。列宁在登上俄国社会政治舞台之初的确发表过不少肯定资本主义积极作用言论,但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不如说是为了在俄国更快地消灭资本主义。列宁就基本信念而言,是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正因为如此,他才在发表肯定资本主义言论仅仅过去20年、在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仍然极其低下情况下,就发动了旨在彻底阻断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十月革命。

  • 标签: 列宁 俄国资本主义 阻断而非发展
  • 简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思想界围绕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前途进行争论。邓小平通过发表“南方谈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创造性回答。“南方谈话”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与发展,开辟了改革发展新阶段,指引了继续改革方向;更重要是,还奠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基础。

  • 标签: 邓小平 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深化改革
  • 简介:马克思主要是通过资本主义来透视现代性问题,他现代性思想与资本主义批判紧密相关。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看作现代性赖以存在、发展一种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现代性”。但这并不是指现代性就等同于资本主义,而是说,资本主义制度是现代性一种特定发展形式或实现方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之外,还可能存在“社会主义现代性”等其他类型现代性发展形式。马克思主要依据现代性内在发展逻辑来展开对资本主义内在批判,寻求现代性内在超越。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主义现代性 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 简介:20世纪文学留下最重要遗产也许就是先锋派文学和关于先锋派文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派文学文化动因事实上与社会主义理念有着十分复杂而直接联系。这种联系是全面而复杂,既包括大量与社会主义理念相联系文学表征,同时又大量存在着质疑、挑战、修改和重新探讨文学形式与社会主义目标的可能性文学表达。在理论上,我们也许可以把当代中国先锋派文学与社会主义理念关系表述为中国先锋派文学与乌托邦及其实现关系。这样理解问题的话,我们看到一个庞大而十分复杂中国当代文学谱系。无论是为了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而言,还是为了我们能够达到'平静'生活状态而言有必要重提当代文学艺术先锋性。

  • 标签: 中国先锋文学 先锋性 社会主义 语境
  • 简介:<正>20世纪文论史上,文学政治性一直是聚讼纷纭问题,而这个话题焦点之一,就是文学形式有否政治性。在形式一结构主义将文学形式当成文学本体所在观点具有极大权威性和影响时代,要证明文学政治性,最重要问题是要证明文学形式具有政治性,克服了它,其他方面就比较容易解决。正因为这个问题难度和重要性,所以,它也成为文学非政治论者抵制政治论诗学最有力武器和最重要堡垒。如果弗·杰姆逊关于一切历史、社会"归根到底都是政治"判断是合适,那么,从根本上讲,从人类社会历史视角切入对文学问题阐释马克思主义文

  • 标签: 政治论 文学批评理论 文论史 历史视角 俄国形式主义 杰姆逊
  • 简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且在理论上进行了许多创新,特别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从而为其后我们党继续推进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理论基础。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重大理论问题
  • 简介:<正>由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急剧社会转型过程中.信仰危机在全社会范围内普遍存在和发展着.这是被无论学术界或社会大众都公认客观事实。关键在于如何评价当前信仰危机。人们往往从静态角度,将其作为已然现实存在.主要考察和揭示它对个体发展和社会生活破坏作用和消极影响。然而笔者认为.仅对信仰危机作现象性事实描述和负面评价是远远不够。因此.本文从信仰与价值

  • 标签: 价值危机 信仰危机 社会进步 社会价值体系 文化实践 文化选择
  • 简介:课题报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了比较客观、全面的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估,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对策建议。

  • 标签: 和谐社会 基层党组织 对策建议
  • 简介:教学吸引力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主体注意力获取能力。它是教学成功前提和保证,是影响教学目标实现重要因素。在现实实践中,由于邓小平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常常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课程特点,对如何增强邓小平理论教学吸引力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落实邓小平理论“三进”要求,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教学主体 教学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 简介:2016年,毛泽东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和深化,并呈现出新热点和特点。其中,毛泽东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毛泽东与长征、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与实践、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与党内政治生活、毛泽东《党委会工作方法》、毛泽东思想话语体系、海外毛泽东研究评介等,成为2016年毛泽东研究聚焦热点话题,集中反映了毛泽东研究导向、趋势和最新进展。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学术热点 最新进展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严密自洽理论学说,在与其他学说思想博弈中占居上风,而是要用来解答"中国何处去"时代课题,寻找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之策。从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切中中国社会基本问题,是作为舶来品任何一种外来学说可以在中国立足一般性要求。马克思毕生以"改变世界"为己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恩格斯 利益主体 黑格尔
  • 简介:当代艺术、美学研究向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人文学科转型一个重要趋势,中国艺术人类学与审美人类学要有自己问题意识、研究对象和理论立场。审美人类学研究应紧扣当代人审美经验、伦理价值,着重讨论从当代审美经验中产生出伦理价值和启蒙意识可能性及其机制。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审美人类学重要理论资源,只有将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纳入到他整个理论体系中进行考察,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审美经验 马克思主义美学